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教出快乐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1日03:22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董川峰

  在工作中不快乐幸福的老师,怎么会真正地去爱他的每个学生呢?学生又怎会乐学呢?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如此思考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她主持的“新基础教育”课题研究,正是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本市闵行区85%的中小学校作为“新基础教育”的基地学校进行试点。

  “幸福工程”打造幸福教师

  “关键是要改变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的爱。”叶澜教授昨天接受采访时指出,传统的学校教学教育中,关注的重心是知识的传授,忽视的恰恰是教育中教师、学生作为生命体的存在与发展的需要。“新基础教育”倡导对老师、学生个体的关心。学校不只是关心少数“尖子”学生,不是以培养出考上名牌大学、成为著名人物的学生为荣,而是致力于每一个学生学习和生活。“老师们要体会到教师职业带来的幸福快乐,这样才能真正地来爱他的每个学生。”叶澜教授说。一些业内的专家表示,由于班级和班级之间要竞争,有的学校还将奖金的多寡与班级的成绩挂钩,很多老师认为自己仅是一个“教书匠”、“牺牲者”,造成很多教师的心态不好。“新基础教育”的实施则提出了“幸福教师”的构想,让老师感受到教学的快乐,去爱每个学生。

  明强小学的潘老师在学校实施的“幸福教师”工程后,转变了自己“学生观”,开始去关注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进步。在她的努力下,一个一直沉默寡言的孩子终于融入了班级的大家庭,找回了自信,还在区级的科技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从孩子的进步中,潘老师体会到了做新时代伯乐的快乐:“以前我有多好作为优秀教师的衡量尺度,而现在我知道了学生们到底有没有提升才是重要的。看到学生们的进步,我切身地感觉到,教师不是教书的工匠,而是人生之师、创造之师。现在,我觉得和学生们在课堂上共度的时光才是最美好的,最幸福的。”

  师生共同创造教学过程

  叶澜提出,“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课堂应“从单一的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新人。”

  在“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课堂教学上,老师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使每个学生至少有1/3的主动学习时间,一改传统的老师是课堂的垄断者、“满堂灌”模式。并增加了小组学习,大组讨论等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有机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再去揣度教师期望的标准答案,让学生形成好学、好讨论的学习习惯。“‘新基础教育’强调的是师生通过互动共同创造教学过程,共同创造教育生活。”叶澜说,“在课堂实践创造空间应该还给教师,不用去做细致的规定,教师完全可以从当时的情境、当时的感受和想法做起。我们不要给他一个模式,而是要他有创造冲动,要他生长出智慧来,要他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可以主动的、自主地创造的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