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罗湖打造平安建设首善之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1日06:43  深圳特区报

  

罗湖打造平安建设首善之区
在东晓社区,居民们聚在一起享受安逸,其乐融融。本报记者 袁粮钢 摄
罗湖打造平安建设首善之区
昔日脏乱的荒地被改建成清水河文化公园,辖区的老年秧歌队在这里排练,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本报记者 戴晓蓉 摄

  核心提示:

  日前,中央综治委、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电视电话会议,隆重表彰2005-2008年度全国综治先进集体和个人。在表彰大会上,罗湖区被光荣授予“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成为我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区。

  罗湖是深圳特区最早的建成区,也是目前深圳的中心城区。在罗湖7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前生活着120多万人口,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严重倒挂。罗湖与毗邻的香港仅一河之隔,拥有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出入境流动人口众多。辖区社会综合治理与平安建设工作难度堪称全国之最。

  近年来,罗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工作,将打造平安建设首善之区放在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区委书记刘学强、区长鲁毅更明确提出要将平安建设工程、维稳综治工作作为全区的“一把手”工程来抓,举全区之力做好该项工作。区委区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面倾斜,科学谋划、大胆创新,积极作为,以破解一系列社会综治难题为突破口,取得了全区社会政治大局稳定、治安秩序不断向好、人民群众公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持续提升的良好成效。

  创新模式

  全面加强流动人口综合治理

  深圳是一个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严重倒挂的移民城市,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自然是平安建设中的重要议题。据一项调查显示,罗湖辖区内目前有着约85.5万流动人口,其中的大部分人都居住在辖区大大小小的31个城中村内,居住人员的复杂性为城中村管理尤其是治安、维稳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集出租屋物业、治安、计生等众多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流动人口“一站式”综合管理服务模式的推出,是近年来罗湖在城中村流动人口综合治理中的一大创新。该模式特点为:将城中村的出租屋统一通过村内的“租赁中心”统管统包、统租统收对外放租,服务站再按照市场价对外公布招租信息,代为签订租赁合同,代收租金、水电费用、代缴税费;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录入租住人员的相关信息,使流动人员来有影、去有踪,完成治安管理的相关工作。这一模式从源头上堵住了不法分子易于在城中村立足和藏匿的漏洞,2006年在黄贝岭村试点后,该村刑事发案率下降了43.3%,命案数下降为零,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村内租金也由此普遍上涨了20%以上。

  随后,以“一站式”综合管理为平台,罗湖开发推广了出租屋“门禁卡+视频”防范模式,将出租屋旅业式与围院式管理有机结合。即在合围的村口和每栋楼宇内安装“门禁卡+视频监控”系统,租住人员从租赁中心处领取IC智能卡,人手一卡,凭卡进出。同时,村内安装大量摄像头日夜“执勤”,为居民“站岗放哨”。

  记者日前来到已百分之百安装“门禁卡”监控系统的莲塘街道长岭村采访,社区民警郭伟华告诉记者,门禁卡系统的使用给这个村的治安状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为了控制村里的发案率,我们民警白天巡逻,晚上蹲点,节假日也不休息,可即便这样,治安状况仍然不好,各类案情此起彼伏。”郭伟华感慨地说道,“自从‘门禁卡’系统装上后,效果立竿见影,发案率一下子就降下去了,小偷小摸少了,打砸抢没了,群众的反映非常好。”

  “同乡村”党建也是罗湖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构建平安和谐城区的一大创举。罗湖区内有千人以上的同乡村10余个,同乡聚居者14万余人,同乡村的管理一直是个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顽疾”,罗湖区从党建入手,采取了在同乡村建立党组织的创新做法,充分调动流动党员的模范作用,以党员带群众、以同乡服务同乡,促进同乡村流动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在黄贝岭村四川达州同乡村,流动党员支部成立后,党员们带头开展治安维稳工作。有老乡因为工伤医疗纠纷准备“闹事”,党支部出面说服、协调;老乡中有不务正业的人,党支部上门教育,给他上“思想课”;老乡之间出现矛盾,党支部出面调停、化解;据了解,自从成立党支部后,村里的各类治安案件下降了近30%。目前,罗湖辖区的16个同乡村已有11个成立了流动党员支部,这些同乡村党支部在构建社区和谐平安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一通过党建带动平安建设的创新做法也受到了中组部的充分肯定。

  联防联调

  调动全社会力量打造平安城区

  “如果不是木棉岭社区工作站和警方介入调解,我们就不可能及时拿到工钱回家过年,真要感谢政府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说这话的是来自湖南的装修工肖某,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据木棉社区工作站站长陈庆锋介绍,去年底,木棉岭的一名港籍业主请人装修房屋。工程行将结束时,该业主将工程费交给了包工头,令人想不到的是包工头拿到钱却玩起了“失踪”。于是,几名干活的工人便找到社区工作站,并威胁说如果拿不到工钱,就拿装修好的房屋出气。

  得知这一情况后,木棉岭工作站立即与派出所联系,警方随即介入调查。然而,“失踪”的包工头却怎么也找不到。无奈之下,工作站负责人和民警又来业主家中进行沟通,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说明了如果不妥善解决劳资问题可能导致的后果。在他们的劝服下,业主最终给几名工人支付了工资,使这起极可能引起严重冲突的纠纷得以化解。

  罗湖区通过创建警民联调模式,有效地把人民调解引入治安管理中,形成了一套富有创造性的新型警务运作机制和新型人民调解模式。该模式既发挥了公安机关24小时运作和最快速反应的职能优势,又起到对民事纠纷及时分流的作用,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解放了警力、节约了司法成本。记者了解到,三年来,罗湖辖区警民联调共化解矛盾纠纷40466宗,调解成功率达到97%,实现了“解决小问题、化解大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这一做法被评为深圳市改革创新奖,已在全市推广。

  针对社会发展新时期群防群治队伍发动难的瓶颈问题,罗湖区还大胆创新,探索、拓宽群防群治工作新途径,采取在各街道辖区设立治安联防理事会的形式,发动辖区内有能力帮助、支援社会治安工作的单位各出其力、各尽其责。目前,全区已建立36个理事会,拥有631个会员单位,有效集聚了辖区各类群防群治资源有序、规范地为治安工作服务。

  关口前移

  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力保稳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圳近年来已进入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期,信访量一直处于高位。为了更高效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罗湖区率先实行了电子信访和“信访代诉”制。“通过将信访关口前移,罗湖的信访工作基本上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目标,绝大多数社会矛盾及时化解在了基层与初发阶段。”罗湖区委副书记曾节向记者介绍说。

  如今,在罗湖,居民如果需要向政府反映问题,只需直接通过互联网发邮件即可完成,去信访部门收到电子信访邮件后将按照正规信访件进行办理,并及时予以解决,回复。如信访人的诉求超越区级的管辖权限,区各级信访部门亦可代信访人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帮助推动问题的解决,并回复信访人。

  这是一个案例:2007年年初,清水河街道鹿岭苑小区居民集体来到街道办反映,清平线红岭立交通车后,交通噪声和雨天污水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了解这一情况后,罗湖区当即启用“信访代诉”制及时向市里反映。最终,在市政府的协调下,这一困扰居民已久的问题得到了迅速解决。

  而罗湖社区家园网的开通,更为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有意见,去论坛”如今已成为罗湖居民的共识。家园网成功实现了与信访、督查、电子监察机制的对接和联动,形成了一个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闭环系统,做到了责任到位、落实到位、监督到位、全程跟进。群众的问题和意见能够公开在网上“晒”出来,政府部门的处理结果也能第一时间在网上公布,双方形成良性互动,有效地推进了辖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近年来,依靠平安环境的软实力,罗湖告别了在紧约束条件下老区增长乏力的困惑,一跃成为了全市单位面积产出财税最高的行政区。2008年,罗湖的GDP达到820.89亿元,同比增长9.6%;区级财政总收入46.01亿元,增长12.5%,辖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07元,增长12.2%。平安建设工程的强力推进,不仅使罗湖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更使罗湖走上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