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摄影家镜头下的城市变化缺水城区变样了(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1日07:22  云南网

  

摄影家镜头下的城市变化缺水城区变样了(图)

  白鹭安家到玉溪 黄 凯 摄

  经过23.45公里的“生态高速公路”,已有一亿多立方米两湖水流进中心城区。它保障了玉溪大河下游农田、工业园区用水,还成就了玉溪一方胜景:出水口大瀑布。

  16日遇到自由摄影家黄凯时,他刚拍完出水口大瀑布回来,吃完一碗米线,准备再接着去拍聂耳音乐广场的晚景。“每年你要来拍这里几次?”不等他答,旁边摄友抢着说:“应该问他一年有几天不来拍。”黄凯笑了,在他看来,水让玉溪的美有了灵性,怎么也拍不厌,“也不止我在拍,玉溪爱摄影的都爱到这里来拍。”

  玉溪缺水状况好转

  湖水进入中心城区后,大部分通过东风水库南、北旁道流向玉溪大河下流,“现在,中心城区水源之一东风水库正在进行除险加固,如果没有出流改道星云湖水的增援,这项工程是无法进行的。”出流改道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李吉友说。

  玉溪目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700立方米,在全国属于丰水地区,但由于分布不均,玉溪中心城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800多立方米,属于贫水地区。根据出流改道工程建设管理局的数据,从2007年年底试通水到现在,出流改道已引一亿多立方米湖水进入中心城区。两湖水出中心城区后,进入峨山、通海、华宁等县境内,再回归珠江水系,这一绕,绕出了一条150多公里珠江流域生态循环的新水系,形成抚仙湖流域新的生态系统。如何做好做活“水”文章?玉溪市委、市府提出,充分利用好九龙池、白龙潭、两湖出流改道水源,积极谋求实施东风水库除险加固,完善玉溪大河城市防洪综合体系,营建城市景观水系,使玉溪生态城市建设有重要的水资源保障。

  有了水城市才有灵气

  跟着黄凯上到波光环绕的聂耳山,果然,不少摄友已经支上脚架等着抢拍“聂耳”与夕阳“对歌”的精彩一刹。“以前,摄友拍得最多的是玉溪老街、聂耳题材、红塔集团,那时候玉溪没什么水景。”当聂耳音乐广场、玉溪大河,尤其是出水口瀑布建成后,玉溪有了灵气,这些景点也成了摄友的聚集地。

  令黄凯自豪的是276米宽、13米高差的出水口人工瀑布,“随时可见不同牌照的车拉着游客来看我们的大瀑布。”他自己也常带省外的摄影家去拍大瀑布。出水口公园是星云湖水进中心城区的入口。从星云湖到中心城区有23.45公里的“生态高速公路”,在星云湖出口,有63亩挺水植物带;经过初步处理后,湖水流至九溪,这里有目前我国湖泊治理规模最大的人工湿地。经过人工湿地后可去除蓝藻98.87%,水质总体可达到Ⅳ类水,部分达到Ⅲ类。“星云湖湖水主要是色度重,经过两层处理,出水口瀑布的水已经很清了。”李吉友说。

  力推白鹭为城市名片

  在出水口人工瀑布,黄凯找到了最让他得意的模特——白鹭。

  19日早上的天空有些灰蒙蒙的,摄影师黄凯还是匆匆出门了。在出水口大瀑布前,有一群老朋友早就等在这里——白鹭。“以前只在农村见得到,而且白鹭很胆小,人一走近就飞了,拍摄起来很困难。”说起白鹭,黄凯就像谈起老友,“2002年为拍白鹭,我花了两个多小时在田里搭了一个稻草堆,然后整个人钻进去,只露出镜头,一坐就是半天。等白鹭放松警惕,才开始拍照,十分累人。”

  这样的情况在聂耳文化广场建成以及大瀑布通水后得到改观。2007年的一天,黄凯到广场拍照时,看到了令人惊异的一幕,一位中年男子坐在河边与白鹭相戏甚欢。“胆小的白鹭竟然和人这样亲近?”中年男子是玉溪城小有名气的冯联东,生性爱动物的他天天来给白鹭投放食物,久而久之,白鹭和冯联东成为了好朋友。眼前这一幕打动了黄凯,他决心跟拍冯联东的故事。从此,黄凯和冯联东有了一个共同习惯:每天早上先到水边和白鹭打招呼,他们一个投食,一个拍。现在,像黄凯一样每天来拍白鹭与冯联东的摄影师越来越多,白鹭也渐渐不怕人了,一幅幅人鹭情深的照片得以流传开来。“有白鹭飞进城来,说明我们玉溪生态环境好啊!”黄凯和冯联东都想将白鹭推为玉溪的一张城市名片,就像昆明的红嘴鸥一样。

  记者 杨 茜 李继升

  ■新闻延伸

  水污染向湖心推进?抚仙湖保护仍面临危机

  今年3月在玉溪市环境保护暨“三湖一海”保护治理工作会上,玉溪市市委书记孔祥庚用一组客观、详实的数字说明抚仙湖保护的成效。2002年,抚仙湖水质全年监测结果为Ⅱ类,透明度4.41米。经过努力,2003年抚仙湖水质恢复到Ⅰ类,透明度5.6米。2008年,出流改道后的抚仙湖水质监测结果为Ⅰ类,透明度6.13米。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出流改道工程实施之后,抚仙湖水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仅仅靠一项工程的力量要把抚仙湖保护好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抚仙湖保护首席专家金相灿在分析抚仙湖污染现状时指出,抚仙湖整体水质目前为Ⅰ类,但水质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北岸、南岸、西岸及东岸的海口镇以北沿岸水质均已处于Ⅱ类,水污染具有自北向南、自沿岸向湖心推进的趋势。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抚仙湖将会由贫营养进入中营养,抚仙湖保护Ⅰ类水质迫在眉睫。

  据了解,虽然2007年开始实施《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将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写进条例,严禁向抚仙湖及入湖河道倒垃圾、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无证垂钓、随意采捞水草等。但由于缺乏配套措施,如:分工不明确,河道周边垃圾丛生,污水直排的现象依然存在。

  去年9月27日,《抚仙湖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规划》通过。《规划》首次提出了清水产流机制理念,将通过工程和管理措施,调整生态结构,进行生态景观设计,调节陆地生态系统和湖泊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与能量活动,实现流域“清水产流”和“清水入湖”,辅以湖内水体的保育和养护,有效地巩固和保持抚仙湖Ⅰ类水质。

  可以看出,如何保护好抚仙湖?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但如何让抚仙湖的未来更加明晰,如何保护好这一潭水,如何让法规更易操作且更长效?这些问题的解决才能使抚仙湖的保护不再面临危机。

  记者 李继升 (春城晚报)<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