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警惕误导宣传 购买药品、保健品须谨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1日12:25  东北新闻网

  东北新闻网讯(记者贺小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更是把食用保健品作为促进健康的一种手段,这就给一些不法经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中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淡薄,关注晚年健康的心理,采用虚假宣传,夸大疗效,上门推销和现场产品展示会等手段,高价销售与实际产品性能不符的保健产品、药品,使中老年人上当受骗。

  保健品宣传有陷阱

  近段时间,消协受理中老年消费者投诉购买的药品、保健品与实际宣传效果不符的消费纠纷案件有所上升。据了解,药品、保健品的经销商是以下列手段对消费者设置陷阱的: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搞“轰炸”式宣传。在宣传资料中夸大保健食品、药品的效用,如把保健品药品化,把药品效果神奇化;借用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医疗机构、专家、消费者等名义,宣传保健品、药品具有所谓的神奇治疗功效,误导和欺骗消费者,使中老年人掏钱购买。采用所谓的健康讲座、免费义诊、免费咨询、免费试用等方式,用极煸情的语言和赠送礼品,打折优惠等方式吸引消费者,用虚假的检测结果吓唬中老年人,通过填写反馈信息表获取中老年的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进而所谓的上门推销服务。由于经销商流动性大,隐蔽性强,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往往难以找到经销商索赔,因而造成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

  购买和使用保健品时要慎重

  针对以上的消费陷阱,沈阳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中老年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药品、保健品时一定要慎重,要辨别真伪,不要轻易相信广告宣传。中老年消费者若身体不适,不要有病乱投医,以免造成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应在家人陪同下,到正规的医院就医、检查,按医嘱用药。

  购买保健品、药品要到正规的医院或药房,并索要和妥善保管好购物发票和相关凭证;在选择保健品、药品时应根据自身状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一定要清楚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并认清包装盒上的“国药准字”、“食健字”等批准文号。不要轻信保健用品及药品广告或销售者宣传时所说的治愈疑难杂症及疗效的功能,切记保健品是不治病的。

  据记者了解,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药品、保健品除国家行政部门认定为假药、劣药外,药品、保健品一经售出是不能退换的。消费者要注意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事前防范意识。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