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2日电 台湾《联合报》22日发表社论说,高雄市长陈菊访大陆,堪称是民进党的“破冰之旅”。此行不啻意味绿营“逢中必反”的基调已然改写,民进党表里不一的大陆政策也到了需要大整修的时候了。高雄世运把民进党逼上与大陆接触之路,也许是偶然,却也是民进党寻求突破的一个契机。外界也许不必急着对陈菊的表现下断语,两岸大势的必趋必至,其实不随陈菊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文章摘录如下:
上午搭着直航飞机出发,下午会见北京市长郭金龙,高雄市长陈菊这次登陆,堪称是民进党的“破冰之旅”。此行不啻意味绿营“逢中必反”的基调已然改写,民进党表里不一的大陆政策也到了需要大整修的时候了。
陈菊登陆之所以引起那么大的关注,舆论焦点其实不在反对她登陆,而是对民进党“反中”奇特的双重标准感到错愕。试想,绿营五•一七才在街头呛马“卖台”,五•二一其最高公职人员随即率团登陆,连党内山头及“台独”社团对此都咬牙切齿,民进党又要如何说服一般民众?陈菊的大陆行,反衬了五•一七的“外强中干”,也凸显民进党左支右绌的论述再也掩不住其自我矛盾。
陈菊此行充满曲折,她有强烈意愿扮演破冰角色,却也知道自己面对着的巨大阻力,尤以绿营为甚。因此,她隐隐掩掩,数易其口。五•一七当天,陈菊在高雄的“独派”游行先是半途插队,然后借口北上会师半路落跑,根本未登上高雄主场。如此极尽低调,一则是为避免自己登陆的机会触礁,二则也为避免加深外界对民进党“说一套、做一套”的印象。
同样不应忽略的,是大陆为突破对民进党的工作,对陈菊释出的高度善意。包括给予她通关礼遇、使用“高雄市长”身份,乃至在北京闹街挂上“世运在高雄”的广告牌,都是双方为这一破冰之旅达成的妥协。因此,尽管世界不动产联盟的颁奖典礼已经延期,陈菊仍珍惜好不容易谈妥的条件,选择如期出访。也可见,两岸之间,并非只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高雄世运把民进党逼上与大陆接触之路,也许是偶然,却也是民进党寻求突破的一个契机。如果说运动会的促销,需要两岸更广泛而直接的接触和交流,那么经贸、观光、文化的交流又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陈菊的出访是为了高雄市民的整体利益,那么马“政府”促成两岸人员、资金、教育交流的一连串政策,民进党又为何需强行贴上“卖台”的标签?如果陈菊登陆如此正气凛然,那么,绿营长期以来编撰的“卖台公式”:“登陆”等于“亲中”,“亲中”等于“卖台”,还能不就地作废吗?
高雄市长登陆,其实是一个迟到九年的行程。公元两千年七月,高雄市长谢长廷有意到厦门进行城市交流,遭刚上任的陈水扁和“陆委会主委”蔡英文阻挡,而未能成行;也因此,九年后才有陈菊的破冰之旅。
九年之隔,“台独玩家”陈水扁贪渎系狱,接任党主席的蔡英文改变立场支持陈菊登陆;对民进党而言,九年蹉跎,在摇摆中失去“政权”和民心,也该想一想其破旧的大陆政策该怎么修了吧!
对台湾而言,陈菊此行其实具有比促销“高雄世运”更大的意义,那就是:从台湾的公共利益出发,比供奉个人信仰更重要。两岸互动,有了民进党的参与,可以发出更多元的声音,这是正数。对民进党而言,直接站出来面对中共,不要一味躲在国民党身后乱放冷箭,那也是它终须承担的责任。问题是,在舆论一片支持陈菊登陆之际,民进党拿什么去说服它的基层徒众呢?
从高雄绕经凯道到北京,陈菊这趟破冰之旅走得崎岖,也做足了姿态。外界也许不必急着对陈菊的表现下断语,两岸大势的必趋必至,其实并不随陈菊个人的意志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