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新闻1+1》2009年5月22日播出《教育:选孩子还是选家长?》,以下为节目台本:
陕西铜川一中只招机关工作人员子女入学,校方解释资源有限,只好如此,荒诞之举引发公众不解和质疑。是无奈之举还是有意为之?公共教育资源为何只为少数人服务?
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下,教育特权如何才能打破,体现教育公平,我们还需怎样的努力?《新闻1+1》为您解析。
主持人(王跃军):
您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1+1》。
就教育而言,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现在我们也常说“人民教育人民办,人民教育为人民”,这些都体现出教育要公平。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当中,教育不公的现象时有发生。最近又出现了一个比较极端的事件,那就是一所公立学校,大家注意是一所公立学校,拒收平民百姓家的子女,只招市委、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孩子,这就是发生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的事件。怎么样来看待这一个明显违背教育公平的事件?今天我们特别请来了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劳凯声教授。欢迎您,劳教授。
首先我们和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发生在铜川的这一事件。
(播放短片)
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发展纪实:
这里是放飞理想的摇篮,这里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解说:
这是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发展纪实的宣传片,就是这片“被誉为希望的沃土,莘莘学子追寻梦想的圣地”,却以特殊的招生要求把一些孩子挡在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门外。
事件最初的报道来自于《华商报》记者采写的一篇新闻。前天,铜川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开始招生报名,当市民李先生来到现场,将户口簿交给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却让他出示工作证。给孩子报名上学看大人工作证干啥?这是在现场时李先生的疑问,而两位工作人员告诉他,此次招生只招市委、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子女,并拿出一页纸表示,学校有规定,这上面的单位工作人员孩子才可报名。那么纸上写的都是些什么单位呢?
据记者报道介绍,纸上罗列的单位名称包括:市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纪委、政府办、发改委、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等。那么为什么不招别的学校呢?工作人员给出的回答是,“我们新校区主要解决市委、市政府工作人员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今年只开4个班,资源有限。”
今天,我们的记者也登陆铜川市第一中学的校网站了解情况,在网站首页设有鲜红眩目的2008年高考成绩喜报,喜报显示,“2008年高考,铜川一中不仅包揽了铜川市文理科状元,而且一本上限人数345人,占全市上一本分数线752人的45.8%,仅新区校区一本上线人数就达228人。”可见铜川一中新校区不仅硬件过硬,其教学水平、高考升学率在铜川市也独占鳌头。而在新校区简介栏目中,我们看到以下介绍:“新校区是着眼铜川教育长远发展,全面提升铜川教育水平的重大举措,是扩大重点中学教育规模,为入住新区市民子女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20件大事之一。
如今,这份看起来沉甸甸的承诺,因为指名道姓的只对市委、市政府工作人员子女开放,而遭到了社会舆论和普通学生家长的愤慨和质疑。一些家长也将此事反映到了铜川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教育科相关负责人给出的说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只要是学区内的学生就可免试进入学校,学校不得考试,也不得设置门槛儿。“之所以有这么多家长想把孩子送到市一中,是因为该校教育质量较高,家长遂产生了择校心理。”据媒体报道,就在昨天,铜川市教育局已正式通知,铜川市第一中学新校区暂停招生,理由是未到招生时间而违规招生。
“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当流行于民间的这句顺口溜在现实生活中上演,特权所附带的方便立即显示出它的力量,面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紧缺,面对谁都想上好学校的普遍心理,教育公平究竟又应该从何谈起?
主持人:
劳教授,从刚才这个片子当中,我想我们应该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父母的工作证就是孩子上学的通行证。”以前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比如玩弄权势加分或者冒名顶替,很多都是暗箱操作的,现在白纸黑字,明目张胆,我个人的感觉是开始很气愤,后来又觉得这个事情做得很弱智,但是为什么会这么明目张胆的违背相关教育公平的原则来做这样的事情?
劳凯声(特邀观察员):
我想这可能就是利益驱动,义务教育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它是所有年满七周岁的公民都要接受的一种教育,因此,义务教育应该是面向所有的人。而且公立学校是用纳税人的税负来举办的一所学校,因此,公立学校如何能够实施义务教育,为不特定人群服务,这有一个基本的性质必须要坚持的就是公共性质,也就是说一所公立学校必须要坚守公共性质,为所有的老百姓服务,这个时候才能真正地实现义务教育这样一个大的目标。
主持人:
你刚才说是一种利益的趋势,是谁被利益趋势了,是学校还是说那些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人员?
劳凯声:
我想这件事的利益相关者不是一个两个,首先是这些手上有权力的政府部门的官员,他们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可以占有一部分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使他们的孩子将来有一个好的前途,他把好学校作为自己的特权学校,只能让自己的孩子来上,而不让别的孩子来上,这部分政府官员就是这件事情的一个利益相关者。另外一个利益相关者我想就是学校,学校一方面作为政府的一个举办的学校,当然它要按照政府的要求去做,但是这件事情是不是也会给它带来一定的好处,比方说它这样做了以后,在政策上政府相关的部门会不会给它开一些绿灯,或者在经费上给它更多的好处,因此它也是一个利益相关者。我想在这件事情上恐怕不是一个两个人,在当中重要的是利益在驱动着他们做这样一些事情。
主持人:
您谈到了很多利益相关者,比如说学校得利了,比如说这些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得利了,他们的孩子得利了。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可能那些平民老百姓的孩子,本来应该按照学区来上学的孩子就没有得利。但是我们也知道像小学升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不考试的,在不考试的情况下、按照学区这样一个情况下,怎么样能够保证入学的公平性?
劳凯声:
确实像你说的,按照我们2006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普及,我们现在实施一个是不许举办重点学校、重点班,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资源必须是平均的让每一个能够接受义务教育的人,都可以接受到相对比较平均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