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徽风拂面山水怡情 安徽旅游奏响崛起强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5日13:53  千龙新闻网

  这片土地,正在以奋力崛起之势引人瞩目——无论打开报纸、电视,还是点击新闻网站,你都会发现,“安徽崛起”或者“崛起的安徽”是近年来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大关键词。

  “崛起是一种梦想,也是一种信念。”

  “这是安徽人发展心声的准确表达。”安徽省旅游局局长江山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评论。他说:“崛起是当下安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

  那么,安徽崛起,旅游业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2008年的统计数字从一个侧面说明安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全年接待游客1.01亿人次,同比增长26.58%,进入14个旅游接待“过亿人次俱乐部”行列;旅游总收入连续越过600亿、700亿两个台阶,达到737.12亿元,同比增长27.97%;占全省GDP比重8.31%,同比提高0.47个百分点,超过了经济学界普遍认可的8%的支柱产业的比重标准。

  在中部乃至全国,安徽旅游的进步同样明显:2005年,安徽入境游客接待量位列中部第3位,2008年上升至第1位;2005年,安徽入境游客接待量位列全国第18位,2008年上升至第13位;2005年安徽旅游总收入位列全国第18位,2008年上升至第15位。

  合纵连横 构建大旅游格局

  “南热中温北冷”一直是困扰安徽旅游发展的“顽症”,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全省旅游经济总量较小,难以形成集群效应。差距面前,安徽旅游人逐步理清发展思路:要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必须从全局出发谋划大旅游格局。

  2006年,为促使皖南、皖北旅游“比翼齐飞”,我省调整旅游发展思路,积极打造新旅游圈,着力构建“三大板块”,即大皖南国际性旅游区、泛巢湖国家级旅游区和新皖北区域性旅游区。在此基础上,还将建设合肥、黄山、芜湖“三大旅游中心城市”,开发“四条主线”,突出“六个重点”,规划建设面向海内外的旅游目的地和特色旅游产品群。2007年,我省又完成了“三区一线”旅游开发战术性规划的编制,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旅游“温”、“冷”地区升温。

  皖北名城蚌埠市旅游局局长卞修全介绍说:“新皖北区域旅游板块概念的提出,让人耳目一新,其意义在于找准了发展方向,同时也打开了发展空间。”

  江山表示:“大家都知道经济学上著名的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的最大容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相反。在安徽旅游整体游发展上,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让皖北旅游这个短板长高。更何况,从人文资源上看,从发展潜力上看,皖北不该是安徽旅游业的短板!”他接着分析说,“看安徽旅游业的现在,要看以‘两山一湖’为核心的大皖南;看安徽旅游业的未来,要看‘六个突出’,即黄山、九华山、大别山、天柱山、巢湖、亳州与寿县、凤阳能否交相辉映。”

  合纵连横、东联西引,在优化省内旅游发展格局的同时,安徽省旅游积极寻求区域合作,借势发展、借船出海。目前,安徽已与国内12个省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黄山、池州、宣城、滁州4市加入长三角旅游城市联盟;与周边省市联手打造的“名城-名湖-名山”游、“三峡-黄山-九华山”游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精品线路。

  强筋壮骨 蓄力而发势正扬

  交通不便曾限制黄山与长三角及广大北方地区的联系,不少游客因不愿忍受长时间颠簸而未能亲身领略黄山“雄险秀奇”的美妙风光。如今,一批重大骨干交通项目的建成和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的推进,使安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大为凸显,为发展旅游产业,打造休闲度假基地,夯实了建设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基础。

  合肥到南京、上海动车组的开通,使我省与宁镇扬、苏锡常等主要旅游客源地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参与泛长三角旅游发展分工与合作的楼台更近。沿江高速公路、铜九铁路、合武高铁动车组开通运营,为深度开发中部旅游市场、推进中东部旅游合作提供了新的空间。合铜九黄、合淮阜、合六叶高速公路的开通,为南北旅游互动、城乡旅游联动和游客南来北往、北进南出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村公路大建设的深入推进,大大改善了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和旅程的舒适性。多条航空新航线的开通,为开发新兴市场和吸引远程游客提供了便利。江湖河道行经停靠条件的日益改善,为发展水上旅游和开发长江游轮及招徕远程游客创造了机遇。合肥滨湖新区建设的推进和老机场的改造、新机场的批准建设等,将有力提升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和放大合肥旅游的集散功能,促进省会旅游圈建设,扩大对皖北和皖南旅游的辐射力。还有宁宜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和宣黄等6条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黄山机场的改造升级,九华山机场、黄山至杭州高铁项目、京福高铁安徽段和皖赣铁路复线建设等项目的即将上马或开建等,对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包装、旅游区域合作、旅游市场开发和皖江城市旅游带建设,都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围绕交通抓旅游布局,依托交通求旅游发展,借助旅游促交通运营的双赢、多赢的思路,正在成为大交通和大旅游人的共识。

  “白天看风景,晚上看电视。白天疲劳,晚上无聊。”游客口中的顺口溜,形象地反映了我省两年前旅游产品单一的尴尬。近两年,安徽旅游部门整合推出了黄山世界遗产游、徽州历史文化游、新安江山水画廊游、九华山佛教文化游等精品线路,旅游产品结构由单一的山水观光旅游发展成为观光、休闲、度假、商务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同时,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主导的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结合起来形成的彩色旅游,使旅游人气指数大幅上升。今年一季度,全省接待游客总数2783.99万人次,同比增长20.76%,旅游总收入197.95亿元,同比增长27.65%。王牌景区黄山、九华山一马当先,继续发挥“领头羊”作用,主要指标逆势飘红。

  传统景区“二次创业”,新兴景区“迎头赶上”。上个周末,南京游客张先生开着私家车,带着女儿,来到芜湖方特欢乐世界游玩。“都说方特是中国的迪斯尼,趁着周末,特意带孩子来看看。”张先生说。芜湖方特欢乐世界2006年9月投资开发,2007年10月建成试营业,2008年实现门票收入2.37亿元,迅速成为安徽旅游“第三极”。同样“迎头赶上”的还有天柱山景区。该景区推出的养生气功保健游,备受俄罗斯、韩国游客的青睐,入境游客量呈“井喷”增长。

  “无论是游客的新需求,还是假日旅游出现的新变化,都迫切要求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为此,我省着力推动一大批休闲度假项目建设,吸引周边游客特别是长三角游客驻足体验、休养身心。”江山介绍说,全省在建旅游项目达到842个,总投资额1218.1亿元,其中既有一批各具特色的“星星工程”,也有一批牵动性强的“月亮工程”,还有像芜湖华强城这样的“太阳工程”。这些项目尤其是大项目既为当前的旅游树形象、造影响,又为今后的发展蓄后劲、作支撑。

  江山满怀信心地说,“旅游发展基础显著巩固、发展主体显著壮大、发展支撑显著增强、发展依托显著改善、发展局面显著变化。安徽旅游已经到了加速起跳的新阶段。”

  节庆会展 掀起营销新热潮

  提起安徽旅游,很多人还津津乐道安徽旅游节等“节庆”品牌。

  2007年末,首届安徽旅游节暨2007中国(安徽)中东部旅游交易会盛大开幕。

  “这次活动堪称安徽旅游的一次盛宴,全面展示了安徽的美丽山水、灿烂文化以及安徽旅游人的雄心壮志。”安徽旅游局副局长陈雷介绍说。接着,他用“六个罕见”向我们介绍了这次旅游节的“成绩单”:

  ——规模之大罕见。首届安徽旅游节历时3个月,40项内容,集展、赛、评、节、乐等内容于一体。在省级旅游节中还没有一个像首届安徽旅游节这样时间跨度长、活动项目多、涉及内容宽。

  ——参与单位之广罕见。交易展会吸引了20个省市以及日本等国家的旅游企业及相关单位参加。其中“千社会盟,走进安徽”大型旅行社踩线活动,吸引了全国1000家旅行社的1200余名人员会盟安徽,共同发表了《合肥宣言》。

  ——一次性集结车辆之多罕见。在为庆祝合铜黄高速建成通车而举行的“牵手合铜九黄、共推黄金干线”大型首发营销活动中,仅从合肥出发的就有158辆旅游大巴和350辆自驾车,另外还有500余辆大巴和自驾车同时从毗邻省市十路齐发……

  ——行业展评领域之宽罕见。旅游节展示、评比涉及到景区、酒店、旅行社、农家乐、旅游院校、旅游投资商、管理者、普通员工等诸多领域和岗位。

  ——宣传声势之强罕见。有100多家中央及省内外新闻媒体对旅游节的有关活动进行了连续、大篇幅的报道。

  ——市场运作成效非常罕见。旅游节策划推出了一批活动冠名权,活动总冠名和40项活动的子冠名权被“抢冠”一空,活动经费的50%至60%来自市场筹集……

  2008年,安徽旅游节庆会展依然高潮迭起。

  2008安徽旅游节,开幕式和“倾国倾城”安徽旅游主题晚会,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旅游的巨大成就,强化了以合肥、黄山、亳州市为代表的众多旅游城市的宣传促销,形成了轰动效应;会同省直六个部门联合举办的省直机关“红歌会”,在省直机关引起强烈反响;联合省电视台开展了首届安徽旅游小姐选拔大赛;开展了安徽旅游推介词、安徽旅游优秀视频、手机照片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多角度展示和宣传了安徽旅游;“天柱山”号飞机正式命名,提高了旅游营销效果,拓展了旅游营销渠道。同时,各市县,特别是黄山、合肥、淮南、巢湖、安庆、马鞍山、宣城、铜陵、阜阳、宿州、芜湖等市和砀山、凤阳、岳西、绩溪、宁国、黟县、南陵、黄山、八公山、镜湖和毛集等40多个县区还举办了400多场次规模较大的旅游类节庆活动,强化了宣传,扩大了影响。

  “皖江澎湃八百里,淮河生息五千年。到徽州人间无梦,登黄山天下无山。”这首饱含激情的诗句,描绘出了安徽旅游的无穷魅力。厚积薄发、加速上扬的安徽旅游业必将在奋力崛起的进程中书写多彩的华章!(李跃波)(来源:中安在线)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