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傅沙沙) 有200多年历史的清兆惠府,如今只剩下285平米的遗存。北京市政协委员26日视察兆惠府时获悉,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已划定,将于近期公布。
兆惠府位于恭王府东侧的前井胡同,其主人兆惠是清乾隆时期的著名战将,他屡次征伐,平定过多次叛乱。
如今,兆惠府原有格局已基本不存在,只剩下面积285平米的建筑遗存,且私搭乱建严重,存在很大隐患。
委员们表示,兆惠府的现状是北京市文物保护的缩影,而文物保护要加大保护区域综合整体治理,在整体当中保护文物。有委员建议,首先将文物确定,保护下来,再作长远保护规划。
西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兆惠府遗存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已划定,正征求市规委和文物局意见,计划上半年正式公布。但兆惠府遗存现有64户179个居民,涉及央产和私产,而文物保护需居民们配合腾退房屋并拆除违建,西城区虽在做工作,但目前进展不大。
■ 探访
“兆惠府”石碑混在路石中
一米见宽的过道落着鸽子粪,电线在半空中横拉穿过、彩钢板简易屋“嫁接”在平房顶上……昨天傍晚,西城区兆惠府遗存处,前井胡同正在施工,“兆惠府遗存”石碑混在一堆铺路石中。
兆惠府的正殿目前是一所私宅,据产权人之一,64岁的权女士介绍,因为祖辈与兆惠家是世交,她家1949年从兆惠后代处买下了这所宅子,“面积按当时算有9.9亩,五进院,东西厢房,前后都有回廊。”权女士回忆,1957年时,为补贴家用,将东西厢房和一排东房卖给水产部(现农业部),“五亩七分地卖了7100块钱。”造成今天公府内私产央产并存的局面。
权女士说,“文革”时期,这处房产曾被没收,发还时,“屋里的木制隔扇全都拆光了,砌成了墙。”墙中至今还有木头柱子,由于柱基全部埋在地下,柱根受潮,已有糟朽迹象。屋外,东西厢房的周边更是搭建起院墙,将原本一个院子分割成了三个。
权女士表示,自己曾多次向西城区反映兆惠府的现状,但一直未能解决。自己是个普通百姓,无力保护兆惠府,希望政府在此兴建兆惠纪念馆,自家可按照国家规定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