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住小区和住监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9日23:01  青年参考

  5年前BBC拍的电视剧《若无好转》中设想,英国贫富差距扩大,矛盾加剧,到2012年英国变为贫富隔绝的社会,那时富人的小区挡住普通人的去路。

  我在伦敦有两三户朋友住在有门卫、或至少有密码和闭路电视把门的小区里。他们觉得这样安全放心,可我去串门总觉得像探监,自己也变成了临时看管的对象。

  这大概说明我缺乏良民认同,忍不住把自己归为另类吧。在北京的时候,大院和小区(有门卫的那种)我都住过,当时没什么别的选择,也许就此形成了现在的心理。

  大院来客至少在过去通常要填表留名,拿个纸条,说是便于维护院内治安,防止居心不良的闲人出入。我的感觉却是它侵犯了我的隐私,朋友的来去都被记录在案,闹不好什么时候就可能被人找麻烦。

  如今的小区略微松一点,房主给个话,客人大都能进去。但我还是逃脱不了受监管的感觉。

  反过来我也不否认,有人看门的区院,治安和环境都可能比外面好一些,被打被盗的机会少一点。而且我当年住大院尽管挨管,也还是有不少温馨美好的记忆。

  但考虑到自由和隐私等方面的代价,我却认为得不偿失。

  伦敦东区昔日破落的老楼几年前经过翻新改建成高档的小区,里面同外面的社区气息截然不同。

  英国这类封闭式住宅区仍然不多,城里或乡间的住宅大多沿街修建,若是公寓楼组成的小区,也大多是开放型的,居民和过往行人都可自由穿行。

  但5年前,当时的内政大臣大卫·布伦基特曾提议应多建一些“有门社区”,说是要让封闭式的小区生活不再仅是富人的专利。

  他的考虑首先是封闭的小区会让居民更安全,但同时也会起到凝聚居民的作用,让住户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增加往来。当时有些人听了很赞同,但也有一些地方政府、警察官员和社会政策学者对他的倡议提出疑虑。

  英国全国房产联合会警告,这样的小区多了,有可能妨碍社会不同人群的沟通,阻碍多层面混合社区的形成。

  另一种关注是,如果行抢行盗的人被堵在小区门外,可能会在小区附近地带强化他们的行动,致使墙外犯罪行为上升。布伦基特对此提出相反论点,说小区里治安好,反倒可能带好周围一带的整体治安环境。

  我看到当时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赞助的一项调查显示,这两种理论其实都属证据不足,孰是孰非尚待确定。

  上个月去世的英国作家詹姆斯·巴拉德,10年前展望新世纪到来时曾说,欧洲北美越来越多的人搬进与外面隔绝的小区,是不祥之兆。

  巴拉德出生在上海,最著名的小说包括《太阳帝国》。巴拉德一贯关注群体间冲突,以及科技发展所导致的社会反响。他觉得一个社会作出巨大投资培养出来的律师、医生和工程师之类的精英,渐渐退居到高墙和栅栏后面,并与社会其他部分日益减少往来是一种噩兆。

  巴拉德担心,搬进小区生活的人其实并非只是为了躲避抢劫和偷盗。从本质上说,是为了摆脱人,甚至也包括那些跟自己相似的人。

  我对此比较信服,因为接触越少,恐惧越多,似乎是人间常理。

  (::BBC中国网特别供稿)

已有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青年参考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