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亦庄管委会申请教育管辖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1日02:12  京华时报

  

亦庄管委会申请教育管辖权
亦庄地区中小学分布图。制图吴尚楠

  随着亦庄的发展,其担负的经济职能已不能满足居民们的更多要求,特别是新社区居民子女的教育问题。从业主调研亦庄教育现状,数百人签名建言,到近期北京市政协委员牛继升“子女教育问题致亦庄地区人才流失”的提案,各方人士都在为亦庄教育奔走呼号。目前,亦庄管委会已向市政府提交报告,申请教育管理职能,亦庄的孩子在父母身边读书指日可待。

  之亦庄基础教育

  社区调查

  现有教育资源落后

  业主“天津”(网名)在国贸工作。2003年,“天津”一家入住亦庄格林小镇。几年后,儿子准备上学时,“天津”却发现,亦庄地区根本找不到一所教学质量、硬件设备等方面都合适的学校,“入住前没想到这点,很失望。”不得已之下,“天津”在城区内租下一处住房,将儿子送到中关村三小住校。

  据了解,亦庄经济开发区本地人口约7万,流动人口20万。按人口比例计算,小学和初中适龄儿童约2700人,高中生约900名。

  但目前,在开发区内只有四所学校。其中开发区实验学校为民办学校,由北京二中和史家胡同小学联办,但与联办学校不具有实质上的分校关系,教学质量也无法与名校相比,另外就是隶属大兴区教委管理的亦庄第一中心小学、第二中心小学、亦庄中学三所镇级公立中小学,硬、软件设备按照乡镇学校配置,整体教学质量较低。

  按照亦庄人口数量应有的学校常规配比数,目前仅有的4所中小学远远不够。由于优质教学资源严重欠缺,不少搬到亦庄的居民只好进城租房,或者干脆离开亦庄。 “还有很多家长每天接送孩子到城里上学,不光耗费时间和经济成本,对于孩子是很大的负担。”

  700业主共同建言

  “亦庄的孩子们是否可以在父母身边上学、生活?”2007年夏天,格林小镇业主“亦周庄”(网名)发出这样的提问。经过实地调研,“亦周庄”主笔写下了千余字的《为促进北京亦庄基础教育发展致北京市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的建言信》。

  “亦周庄”说,亦庄作为一个经济开发区,在设计之初,只被赋予了简单的经济职能。但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亦庄逐渐形成自己成熟的生活区,居民们对于教育、医疗、休闲等生活方面的需求量逐年递增,“教育问题是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

  建言书中谈到,2003年,亦庄新社区内居民大规模入住,这些亦庄新社区居民主要是驻区企业管理人员、外企员工和CBD一带就职的公司白领和媒体人员等。“这个人群对教育的期望值非常高,和亦庄中学、小学的办学水平有较大的落差”。据调查,有70%多的亦庄孩子在城里上学,一些家庭每月送孩子上学的费用就高达2000多元,“孩子上学难,上好学校更难,上好中学难上加难。”

  为了能让亦庄地区的孩子们有学上,“亦周庄”主笔的建言信在亦庄地区业主们中间传阅,2007年7月初,在短短一周时间,建言信收到700余业主签名。之后,建言信被递交给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

  局部微调杯水车薪

  据了解,建言信递出后,开发区管委会曾为此做出过努力。开发区管委会从北京市申请到6000万元的教育经费,但由于管委会并没有教育管辖权,这笔经费被转给了大兴区教委。之后,大兴区教委宣布:亦庄镇中小学可以接收亦庄新社区居民子女就读。

  “表面看似乎孩子们有学上了,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并不认同镇中小学的教育水平,仍然不辞辛苦地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里上学”。“亦周庄”认为,解决亦庄教育最现实、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把民办的实验学校转成公办学校,“如果能把实验学校转成公办学校,不仅解决了亦庄地区基础教育问题,而且能为该校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

  对此,实验学校校长王春玲说,近两年来,学校做出了很多改善。学校共有一线教师139人,大多是有名校工作经验的老教师,其中市区级骨干3名。此外,校园硬件设施占地约6.8万平方米,教室108间,并配备有多媒体设备,图书馆、实验楼、食堂、宿舍楼也一应俱全,“不论硬件还是软件,我们都可以和公办学校媲美”。

  委员提案再引关注

  约半月前,北京市政协委员牛继升的提案在媒体上亮相,亦庄教育问题又重新升温。牛继升委员在提案中称,亦庄地区目前几所学校无法满足亦庄居民对于教育的需求,“很多家长因子女教育问题而选择离开,导致亦庄地区人才流失。”

  在牛继升针对“亦庄开发区教育问题”的提案中,对亦庄教育提出建议:由市政府授予开发区教育管理职能,统筹管理开发区的教育工作;增加3个相应编制以对开发区的教育事业综合管理;采取名校办分校的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一所高质量的12年制公立学校;批准开发区按教育管理职能适当增加人员编制。

  5月15日,记者就亦庄教育问题咨询过大兴区教委。大兴区教委负责人称,从媒体上看到了牛继升委员的提案,但目前来看,亦庄地区的几所公办学校基本会维持现状。而直接管辖的亦庄管委会,由于并没有教育管理职能,管委会也不好对辖区内的学校做出任何举措。

  已申请教育管辖权

  牛继升透露,他关于亦庄教育的提案提交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此事的社会发展局负责人找到他,与他继续沟通了关于亦庄地区教育问题的相关情况,并请他签署了《<关于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问题的提案>回复意见》。该负责人同时向牛继升表示,他们已于15日向市教委递交了教育管理职能申请。

  牛继升称,由于亦庄地区的特殊性,不需要增设教委,只需要增加三个相应的人员编制。他说,一旦开发区报告被批复,亦庄将有望成为北京地区首个拥有教育管理职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将为当前各种开发区完善教育等公共服务提供良好的借鉴。

  得知这一新进展,“亦周庄”十分兴奋。他说,这表示政府相关部门终于做出了表态,这是实质性的第一步,希望他们能兑现诺言,在操作上尽快落实启动。“不论是实验学校民办转公办,还是开发区教育管辖权,如果能早一点实现,开发区的孩子们会早一点受益”。

  ■对话“亦周庄”

  建言始于对女儿教育的担忧

  记者:当初为什么要写建言信?

  亦周庄:2003年,我们家入住亦庄格林小镇,那时候女儿5岁,正准备上小学。入住前,我就在为女儿寻找合适的小学,与亦庄地区的其他学校相比,开发区实验学校成了首选。

  后来我发现,这所学校入学时对学生成绩没有太高要求,生源也没有保障。因以盈利为目的,虽然有一流的硬件,但教育质量并不尽如人意。

  经过多次和学校领导交谈,我发现,制约学校发展的除了学校自身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体制问题。

  出于对女儿教育的担忧,我仔细了解亦庄地区的每一所学校,和每一所学校校长详谈,并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部门沟通,写成了一封建言信,探讨亦庄地区的教育现状和解决办法。

  记者:建言信效果怎样?亦周庄:各方面都很支持,学校方面也希望有所改变。没有宣传,仅仅一周时间,建言信得到了700多人的签名,在媒体上也热闹一时,甚至还接到了亦庄管委会负责人电话,说各方面都希望促成这个好事情,从建言信出来到现在,实验学校也进步很多,聘请了有经验的老教师和校长,进步最明显的是小学部,虽然我的女儿快小学毕业了。

  记者:您女儿会升入实验学校中学部么?怎么看牛继升委员的提案?

  亦周庄:女儿现在面临小升初的再一次择校,我打算让女儿考到东城区去。这是开发区各个新社区里业主们的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在城里租房和开发区的家两头跑,很多人孩子一年级时就开始了。从牛继升委员的提案中,我又看到了希望,算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吧,希望相关政府部门早一点解决这个问题。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赵颖 周宇 实习记者邸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