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一经济”厚积薄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2日01:24  华龙网-重庆晚报

  

“第一经济”厚积薄发

  

“第一经济”厚积薄发

  

“第一经济”厚积薄发

  

“第一经济”厚积薄发

  

“第一经济”厚积薄发

  突破思维峡谷,倾力打造劳务经济特色县

  ●石柱县委、县政府为统筹城乡发展,将劳务经济定位为“第一经济”,于2007年11月成立县劳务经济发展局,同时并入原石柱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该县率先提出“科学就业、素质就业、和谐就业、全面就业”的理念,拓宽就业服务领域。2008年,石柱县将就业岗位纵深到乡镇,同时在黄水镇、马武镇、沙子镇等十多个乡镇组织了现场招聘会,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与企业进行“零距离接触”。

  ●金融危机爆发后,该县率先开展回流返乡农民工调查并形成专题报告,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重庆市农民工回流返乡情况定点监测县。截止2008年,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3.86万人,实现劳务经济12.55亿元。

  ●近年来,该县转移就业凸显“六大转变”,即由分散转移到成建制转移转变,由盲目转移向政府引导性转移转变,由粗放型向技能型转移转变,由“无证”向持“两证”转移转变,由国内转移向境外转移转变,由务工型向回乡创业型转变,为打造劳务经济特色县奠定坚实基础。

  2009年4月14日,在全市农业科教工作会议及2009年阳光工程培训会上,石柱县劳务经济局·就业服务管理局负责人作了《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转移就业》的主题交流发言,该县“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经验”面向全市40个区县正式推广。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转移就业,石柱县劳务经济和就业再就业两驾马车并驾齐驱。在立足当地实际的同时,冲破思维峡谷,践行科学发展观,将“第一经济”推向良性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轨道,着力打造劳务经济特色县。

  抓方向,论证“大”“小”

  石柱县是我市少数民族贫困县,全县农村劳动力近25万,但第一产业吸纳就业人数不到9万,而该县工业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16万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非常明显。

  石柱县县委书记盛娅农对该县劳务工作曾指出,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难题,就是解决全县劳动力转移数量较大,与自我消化能力较小的难题。对此,石柱县委县政府决定,要将劳务经济做成大产业,成为“第一经济”。

  2007年11月,石柱县委、县政府组建石柱县劳务经济发展局,原石柱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并入劳务经济发展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对此,我市有关经济学家称,该举措在我市具有示范意义,为整合资源,城乡统筹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8年1月,石柱县劳务经济发展局正式运行,设立“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转移就业”专门机构,并在深圳、上海、重庆等设立驻外劳务服务办事处,全县各乡镇政府设立劳务工作机构,全县确立了150个农户作为劳务工作监测点,按月定时将转移就业情况逐级上报。

  同时,该局结合实际,明确地提出“推进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就业”工作方针和“科学就业、素质就业、和谐就业、全面就业”的工作思路,专门制订了“打开就业之门,办好百姓的事”和“时时为百姓着想,事事为政府分忧,处处为企业思量”的工作理念。

  重学习,谋求突破

  “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记者在石柱政府部门听得最多的一句话。石柱人敢学,愿学,也会学。

  “学习和借鉴,可少走弯路。”该县冉茂忠县长说,石柱要打造劳务经济特色县,先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加以创新,缩短时间,实现赶超。

  2008年6月,石柱劳务经济局赴大足、忠县、万州等地考察学习“创业培训”工作,考察完后迅速启动了石柱“创业培训”工作,2008年,全县共组织就业再就业培训3749人,占市上年目标的154.28%;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802人,占市上年目标的134%;创业培训70人(含移民培训),占市上年目标的140%。

  同年7月,学习小组到周边区县考察小额贷款归来后,引入用足用活政策、放权到乡镇、优化申贷程序、引入竞争机制、增设承贷金融机构网点及加大回访力度等措施,当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7户,共计贷款969万元。

  ……

  6月26日,该县就业局组织相关科室赴市就业局相关处室进行了为期4天的学习,“他们学习的积极态度,让人感受到了石柱想干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市就业服务管理局王世平副局长表示,他们将考虑加大对石柱劳务和就业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学习中,石柱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一条路子,采取“校企联动、区县协作、强化职介”的措施,拓宽劳务输出渠道。

  强创新,倡导“素质就业”

  “要是不参加培训,可能还在老家干活。”在重庆宗申集团上班的石柱小伙谭伟在接受采访时显得很高兴,他说,3个月前自己还赋闲在家,因为没有技术找工作吃了多次“闭门羹”。

  今年3月,石柱县劳务经济发展局举办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期培训班,谭伟和100多名农民工接受了为期2个月的技能培训。近日,谭伟等4名学员被推荐到了重庆宗申集团上班,每个月可领到一千多元工资。

  据了解,经过培训,石柱工人在用人单位拥有良好的口碑。重庆金龙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公司招收的石柱农民工普遍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综合素质相对较高。

  其实,这是石柱县实施“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倡导“素质就业”的缩影。该县劳务局及就业服务管理局负责人介绍,为打造培训机构平台,他们对全县选定的12所培训学校实行“四个坚持、两个一票否决、一个淘汰”的工作原则,即坚持质量,扎实培训;坚持一视同仁,加强监管;坚持培训面向市场、对接企业;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训操作相结合。“两个一票否决”即弄虚作假一票否决,就业率不达标的一票否决。“一个淘汰”即末位淘汰。

  同时,该县整合移民、扶贫、农业科技、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项目,确保培训项目落到实处。2008年,经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达13133人,比2007年增加6599人,经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占输出劳动力总人数的9.4%,比去年同期增长3.99%,累计各类培训农村劳动力达到78383人。

  与此同时,该县按“两先两后”的原则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按照“先服务、后监管,先发展、后规范”的思路,鼓励扶持大学毕业生乃至全民自主创业。

  勤服务,送岗位到家

  “你们解决我女儿就业,真是太感谢了。”近日,石柱南宾镇华丰村高锋组的村民秦大社拉着县就业局负责人的手说到。

  50多岁的秦大社,因患静脉血管曲张,基本丧失劳动力,爱人因干活摔伤后未及时治疗至今瘫痪在床,一家的经济来源仅靠在外打工的女儿。但前不久,女儿也因金融危机影响回来了老家,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也断掉了。

  石柱县就业局得知情况后,立即与他女儿取得联系,并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在石柱县百科培训学校为其推荐了一份不错工作。对此,秦大社一家很是感激。

  2008年,石柱县共开发公益性岗位446个,安置就业困难对象716人。同时,该县勤服务,先后在县城组织举办了“春风行动”,与江津区政府联合举办了以“圈翼联动,促进就业,共建和谐”为主题的大型劳务招聘会,并在黄水、马武、沙子等十多个乡镇组织了现场招聘会,率先将服务触角深入到乡镇。

  此外,该局还牵头组建了石柱县华龙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和重庆达桥劳务有限公司,并充分利用“1258266”移动信息平台,和人力资源信息网络、人力资源市场为求职者提供优质服务,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转移就业”搭建起了可持续就业的平台,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公共职介机构为主,其他职介机构为补充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体系。

  本版稿子采写/张进才 蒋孺牛

  周宏界 王际平

  新闻会客厅

  叫响“石柱”品牌

  壮大“第一经济”

  交通、城镇、产业、环境的四轮驱动,加速了作为农业县的石柱闯出了一条山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路子。特别是随着忠石高速路的开通,该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驶入一个快车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石柱县劳务经济发展局局长、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王代明在接受采访时称,石柱要在渝东南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对于做好石柱劳务经济这篇大文章,他们不但责无旁贷,而且任重道远。对此,他们将充分利用富足劳动力,并将进一步挖掘潜力,特别要培育并叫响“石柱缝纫”、“石柱电子”等石柱劳务品牌,壮大“第一经济”,为促进该县建设渝东枢纽门户和绿色生态经济强县做出应有的努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王代明表示,当务之急,他们除了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正着力于做好四件事情:一是大力挖掘本县企业的就业岗位和加强区域劳务合作,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实现就业;二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强与外出务工人才的联系交流,鼓励其回乡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在家乡就业;三是多管齐下、强化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稳定性,助推和谐就业;四是探索外出务工农户帮扶机制,妥善解决好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孺牛点评

  打开就业之门

  办好百姓的事

  “打开就业之门,办好百姓的事。”

  “时时为百姓着想,事事为政府分忧,处处为企业思量。”

  在石柱的采访中,凡是涉及劳务经济话题,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两句话。

  事实上,他们不是将这句话挂在嘴上,记在心里,更多的是以科学发展的态度,落实在行动上。

  以谦逊态度,向高手学习。从忠县学习长处加以创新,从彭水县取经加以变通,从成都学习加以发扬……而正是学他人之所长,提升了自我能力和服务能力。

  注重提升石柱劳动力的素质,倾力实施好“阳光工程”培训,千方百计推动“素质就业”,集中培育“石柱缝纫”、“石柱电子”等石柱劳务品牌,让石柱的“第一经济”不仅有了抓手,更得到丰富和延伸。

  不仅如此,他们还采取校企联动、区县协作、强化职介等措施,拓宽劳务输出路子,奠基“和谐就业”、“全面就业”。

  ……

  石柱,凭着这样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务实举措,我们坚信:石柱“第一经济”将厚积薄发,加速建设成为渝东枢纽门户和绿色生态经济强县!

  网络编辑:李平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