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造牛”秘诀:学习氛围+脚踏实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2日02:43  新闻晨报

  

“造牛”秘诀:学习氛围+脚踏实地

  □一个寝室4名同学同时被保送清华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5月27日,晨报A29版

  □晨报记者 陈 杰

  华东师大二附中“最牛寝室”4名同学都被保送清华大学经晨报报道(5月27日A29版,见右图)后,在广大家长和学生中引起很大的反响。这四个男孩子为什么这么“牛”?除了天资聪明之外,成就“最牛寝室”的秘诀究竟还有没有?有意思的是,网友发帖与四位“最牛寝室”成员告诉记者的答案竟不谋而合,那就是良好的学习“小环境”好和脚踏实地去学习。

  【“牛人”答疑】疑问一:天赋是不是学习好的必要条件?

  一个寝室,四个高中男生,四个物理竞赛中的佼佼者,先后被保送清华大学。某知名育儿论坛上,有网友将记者的报道贴在网上,近几天跟帖非常踊跃。

  记者好奇,这些在家长眼中特别“牛”的孩子自己是如何看待天赋的呢?

  “每个人都有天赋,只是表现的方面不同而已,在我们身上可能表现为读书方面稍微走得快一点而已。”读高二时就明确保送清华大学数理基科班的小施这样理解天赋。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只要把握得当,肯定会有“金子发光”的一天。而“最牛寝室”成员小徐则把天赋看作是一个人较早展现出的受人肯定的方面,可以激发个人兴趣,能够让一个人花较少时间精力获得与别人同样的成果。“不过,后天努力是必要的,因为天赋往往也是通过实践、练习后才能被发现的。”在四个“竞赛男”的心目中,天赋固然很重要,但是没有后天脚踏实地的努力,一切也都归零。“最牛寝室”的竞赛指导老师、华东师大二附中副校长张大同对四个学生取得的成绩非常高兴,也坦言天赋加努力才会成功。“在参加竞赛的学生中,天赋的差异已经变得微乎其微,关键倒成了后天的用功程度。”

  疑问二:“竞赛男”如何看待课外“加餐”?

  其实,“最牛寝室”的高中生活异常丰富多彩。“除了准备竞赛的时候会比较紧张外,我们平时都特别喜欢参加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一位室员告诉记者,四个人兴趣都很广泛,天文社、茶文化社、人文社里都少不了他们的影子。四个人还在英特尔创新大赛上当过志愿者,看着别人的科研项目,还给了他们不少解题的启发。“我们早上六点半左右就起来了,晚上基本不开夜车。”“最牛寝室”的成员课外做不做教辅、补不补课、请不清家教呢?记者从几个人嘴里得到的回答竟然惊人相同:除了因物理竞赛的需要会额外做些练习外,四个人课外基本上不“加餐”。学生小范还到初中生家里做过家教,帮孩子补习物理。

  小徐坦言,其实老师上课的要点才是一切提高的根本,否则所有“开小灶”、做教辅书都是无本之木。“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不同的目标,这样才能主动地自发学习。我们有时候都是自己编题目相互做,或者一个人拿来的题目四个人探讨。”

  疑问三:成功之路有没有共性和个性?

  网络上,除了羡慕“一群牛娃”之外,更多网友开始研究起“牛因”。网友“haiziba”认为:“只要小孩有一颗求上进的心,父母引导得当,又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说不定就会梦想成真。这批‘牛娃’一开始也是很平凡,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

  而“最牛寝室”成员的现身说法和家长网友的推断不谋而合。小范告诉记者,寝室里四个人的性格各有千秋,但总体上都属于那种比较静得下心来的人,寝室的学习气氛很浓。“寝室里四个人对学习都比较‘钻’,也是高中三年中成员没有变化的少数寝室之一。虽然都是搞物理竞赛的,但你我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靠打压对方来抬高自己。”

  记者注意到,“最牛寝室”成员从进高中前就开始参加各种理科竞赛,也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的方法是不同的,有的人理解力比较强,看教材就能掌握知识点,有的人注重解题,需要多操练。”不过,他们并没有因“牛人”汇聚而照搬别人身上所谓的成功方法。

  【“牛人”近况】走进教室当考官

  最近,“最牛寝室”的成员都挺忙的。虽然他们不大去学校了,不再朝夕相处了,可他们还经常在网上联系。他们中有的在预习大学课程,有的准备赴香港参加全球学生创新挑战赛。而近日举行的华东师大二附中推荐生自荐生面试中,“最牛寝室”成员小范走进教室,成为一名特殊的考官。记者从校方获悉,该校此次面试中的综合题部分,题目都是从学生中广泛征集来的,考官也由熟悉学校文化的“学哥学姐”担任。

  你个人对杭州飙车案怎么看?如果你有一年空闲时间,你准备怎么安排,十年后你准备发展成什么样子,你有没有计划?“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下来的电能微不足道,你怎么看这个活动?……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是该校保送生和部分学生会成员从征集的几百个问题中挑选出来的,目的是看看参加面试同学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我很高兴能够帮助学校挑选合适的学生。”小范告诉记者,经过三年时间,他已经熟悉学校的文化,同时也能够从前来参加面试的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在许多参加面试同学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何晓文认为,学生的视角与老师不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对于挑选适合在华东师大二附中“土壤”里健康成长的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未来“打算”】“虚拟寝室”继续存在

  再过两个多月,“最牛寝室”的四位同学就要一道出发去清华报到。“虽然我们不在同一个专业,将来不大会还在一个寝室,上课碰到的机会也可能大大减少,但是课余时间我们还是能见面聊天,结伴去爬爬长城。”小范同学告诉记者。

  四个人约定,将来可以经常找时间碰面聚会,实体的寝室没有了,虚拟的寝室还会继续存在。“我们还会怀念四个人一起探讨学术问题的美好时光,还会经常一起互通有无,把良好的学习‘小环境’和脚踏实地的学习习惯带到清华去。”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