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南籍远征军老兵今天回家 今报读者组团机场迎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2日03:48  东方今报

  

河南籍远征军老兵今天回家

  □今报特派记者 路治欧/文图

  6月1日上午,中国远征军回国寻亲团新闻发布会举行。下午3点,四川、广西和武汉的老兵相继乘飞机回家。河南老兵的回家时间因为办理出入境手续等原因不得不推迟到6月2日。

  回家之路▲▲

  高规格的待遇

  在新闻发布会举行前,此次老兵寻亲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孙春龙首先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云南省公安厅刚刚打来电话,对于老兵回乡探亲之事特别办理。”

  从畹町口岸到昆明,老兵们享受着高规格待遇。住宿时,酒店方面打出了欢迎横幅;为老兵办理入境有关证件时,云南省公安机关大开方便之门,特事特办尽快处理好了有关手续;在机场过安检时,乘客们主动让老兵们先行;老兵们难以承担往返的路费,陕西扶贫培训集团为此提供资金支持。

  中午,老兵们的出入境证终于办好。这样一来,老兵们当天下午就可以陆续乘飞机返乡。但是,今报记者与河南老兵家属商量后决定6月2日出发。因为已经赶不上下午一两点飞郑州的航班,而坐6点多的航班,老人太劳累。

  包括本报在内的6个省区的媒体将分别见证各地老兵回家的经历,同时想办法为老兵回家探亲提供方便,尽量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老兵回家很难

  回家的路,对许多老兵来说很难。湖南籍老兵李锡全在缅甸街头以卖柴火为生,生活十分艰难。后来,一家不愿透露名称的企业捐助5万元人民币,才促成老兵李锡全在去年回国。这次,赴缅甸的记者团要接老兵陈华回国探亲,他却不愿意回来,“不想这么穷困潦倒地回国”。

  被发现的居住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只有20多人,但是,有一部分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回不了家了。

  以体面的方式

  孙春龙深有感触地说:“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回家。他们是抗日英雄,我们一定要让他们体面地回家。这是对他们的认可。”

  因此,他特邀《东方今报》以及云南卫视、《云南信息报》、《华西都市报》、《长江商报》、《现代快报》等多家媒体参与跟踪报道,共同促成老兵回国探亲。

  几十年来从没回过老家的四川籍老兵刘朝回在缅甸没有身份证,为了早点出境,曾想偷偷让人带进来。但是,组织方不答应,表示一定要让他光明正大地回家探亲。

  河南等着他们

  河南两名老兵要回家的消息一经今报刊登,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情感密码》栏目表示要与今报通力合作,做好接待工作。洛阳媒体也通过今报记者向老兵伸出了双手,志愿者征集令引来不少热心读者……

  6月2日,河南两名老兵将返回家乡。为了保障他们的安全,今报将专程相送,并配备医生随时关注他们的身体。许多市民将自发到新郑机场接机。

  驻马店老兵和老家堂弟通电话

  河南籍远征军老兵张浩东对找到家人并没有抱多大希望,但是他的家人很快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被找到。昨天晚上,今报记者与西平县盆尧乡的张浩东亲人又一次通了电话,告诉他航班到达郑州的时间。

  张浩东原名叫张尽忠,他的老家有个堂弟,名叫张爱忠,今年57岁。

  张爱忠比哥哥张浩东的大外甥还要小几岁,因此从来没有见过哥哥。张浩东的妈妈在去世时曾告诉张爱忠:“你还有一个哥哥,家里困难的时候在上蔡县当童工,和人家生气以后走了。走的时候还到你姐家去,给了你姐一块银元。”

  张浩东一走七八十年,家里人没有放弃过寻找他。张爱忠说,他找哥哥找了十几年,曾经托亲戚在台湾发过寻人启事,凡是西平县从台湾回来的人,他都会到人家的家里问。

  昨天晚上,张浩东和王之平等老人到昆明街头转,没有回宾馆。张爱忠告诉今报记者:“等一会儿我哥回来,你让他给我打电话,还可想再跟他说两句话。”

  此时,已经是晚上10点。

  晚上10点30分,今报记者拨通了张爱忠的电话。张浩东拿着电话说:“我不会用。”记者告诉他直接讲话就可以。然后,他就对着话筒“喔,哦”地应起来。耳背让他养成了不管听没有听到都应答的习惯。

  “哥,我是张爱忠。”张爱忠在电话里说。

  张浩东又一次重复说了多次的话:“我叫张尽忠,我父亲叫张盘明……”

  “是的,是的。”张爱忠应道。

  张浩东说:“你认不得我吧。”

  “我认识你,我看报纸上的照片就认出你了。你和我长得像。”张爱忠的话语中带着酸酸的味道,“哥,我明天到机场接你去吧。”

  老兵又一次重复道:“我叫张尽忠,家在西平县……”

  之后,今报记者接过电话对张爱忠说:“你哥听力不是很好,他听不到也会答应。”

  “他没有助听器吗?他为什么不戴助听器?他应该戴个。”张爱忠追问。

  今报记者说:“我了解到他在那边生活得挺艰苦……”

  一时无语。

  记者替张浩东说道:“我会送他回去,我们明天见!”

  爱心征集令▲▲

  征集一位会讲缅甸语的人士

  60多年前,他们为了抗击日军远离家乡,因时势多变而流落他乡。如今,当年的毛头小伙已是耄耋之年。

  现在,他们回来了,带着数十年的愿望,带着未改的乡音。

  河南籍老兵张浩东的孙子在办理出入境手续的时候,终于有了一个中文名字“张岩板”,但是他只会少量的汉语。为了他和家人能够沟通方便,今报特征集一名会讲缅甸语的爱心人士。

  有意者请拨打本报热线:(0371)65830000!

  热情老乡▲▲

  我一定要开车把老兵送到老家

  60年前,他们远离家乡赴缅抗击日军;60年后,年届九旬的老人回乡探亲,这注定是一个刻骨铭心的行程。今报发出征集令,征集志愿者赴新郑机场迎接两位河南籍远征军老兵。昨日,50多名读者打来电话踊跃报名。

  老乡纷纷来电,给老人送问候

  返乡的河南籍远征军老兵分别是驻马店西平县的张浩东、洛阳孟津县的王之平,两人都已经年届九旬。看到今报报道后,不少驻马店、洛阳的读者打来电话,希望今报能替他们送去家乡人的问候和祝福。

  在郑州工作的邵先生说,他老家是驻马店西平县的,要报名去机场迎接老家人,老人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很值得尊敬。市民周先生还积极联系驻马店西平县的朋友,帮忙打听出老兵张浩东的亲属住址,希望老人尽快见到家人。

  78岁的郑州老人张鸿昌,特意赶到报社,他曾参军,他很想去看看这些当年不认识的战友。市民李先生也曾当过兵,对老兵有很深的感情,想去机场迎接。

  “一定通知我,去接老人家”

  在郑州市东大街开公司的徐胜利,老家是洛阳孟津县,他想驾车到机场迎接老兵,并把老人送到老家。“老人喜欢坐什么样的车?”徐胜利问,他说老人喜欢坐什么样的车,他就会带什么车去接。

  在郑休假的现役军人杨先生,反复强调一定要通知他去接老兵,他要开着自己的车去接送。

  驻马店的张先生说,如果张浩东老人家境不好,需要帮助,他还可以资助。

  想通过今报寻远征军亲人

  两位河南籍远征军老兵返乡,也勾起很多读者的思念情绪。

  来自许昌的吴海涛来电,其大舅李德昌也是赴缅远征军,和家人失去联系42年了。李德昌从军时,已经有一个儿子,也就是吴海涛的表哥,现在这位表哥都已经70多岁了。李德昌曾在南京疗伤,现在可能在昆明,但一直杳无音讯,他们很想问问两位返乡的老人,是否认识李德昌。EF

  记者 王东霞

  洛阳志愿者要安排远征军“战友会”

  “网上有几百号人都特别欢迎老兵回家。”洛阳关注抗日老兵志愿者负责人李磊说,他们将组织志愿者到机场接老兵回家。

  6月1日,今报《9名中国远征军老兵回国寻亲》的文章见报后,洛阳一批志愿者立即在洛阳“中华民族网”上转帖,并拨打今报热线要求到机场接老兵回家。

  李磊说,他们的“中华民族网”网站创建有5年了,平时除了关注一些孤寡的老兵外,也组织一些活动。“这次洛阳的老兵回家,我们还想帮他和其他老兵见见面。”李磊说,网站还关注一位家住在巩义的远征军成员,今年86岁了。他们已经联系了这位老人,这位老兵也特别想和这次回洛阳的老兵见见面。 记者 李娟娟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