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漳州:“我要攒钱,给庵里姑姑买衣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2日06:33  台海网

  

漳州:“我要攒钱,给庵里姑姑买衣服”

  台海网6月2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卞军凯 林江琳)12岁弃儿乡进的儿童节心愿是给“姑姑”郑淑慧买件新衣服。55岁的郑淑慧收养着这个被遗弃的女童,供她吃饭穿衣读书识字,就像对另外四个弃儿一样。她们都是被父母遗弃后,由陈桃、郑淑慧、张阿珍三位居士收养,在尼姑庵里渐渐长大。

  燕能、碧灯、燕增、乡赐、乡进,5名女弃儿的童年留在龙海市九湖镇天城山半山腰的林前岩庵里。为了抚养这些苦命女孩,三位居士节衣缩食。昨天,乡进穿着“姑姑”买的漂亮裙子和小皮鞋过儿童节时,念念不忘“姑姑”的好,“姑姑好几年没买新衣服了,我要攒钱给她买一件”。

  

  悲 五个女婴被遗弃

  19年前的一天早晨,天城山上一个放牛娃急冲冲地跑下山,来到林前岩庵,告诉庵里的张阿珍居士,山上有一个被遗弃的婴儿。张阿珍居士赶紧跑上山,她看到孩子只用一个裹巾包着,身上爬满了蚂蚁,还有苍蝇飞来飞去。张阿珍马上把孩子抱回庵里。这个孩子就是碧灯。

  一年后,某天清晨,陈桃居士推开庵里的大门,发现门前放了一个筐,筐里的孩子一直在哭。“孩子身上有两件衣服和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孩子的出生日期,还放着120元钱。”陈桃居士给这个孩子取名“燕增”。

  14年前的一天,有人跑到庵里跟她们说,桥头那边有个弃婴,已经好多天了。陈桃居士马上下山找孩子,她看到当时的燕能头肿得非常大,手和腿都很小,走路也走不稳,一直在哭。她把孩子抱了回来。“当时有村民一直说我傻,说这个孩子养不活,带回庵里也没用。”陈桃居士说,但是她觉得不管这个孩子能不能养得活,只要尽力就可以了。

  此后,第四个弃婴乡赐、第五个弃婴乡进都是九湖民政所送到庵里的。“这些孩子都是孤儿,很可怜,刚进庵时几乎每个人都还生着病。”陈桃居士说。

  喜 被尼姑庵三居士收养

  幸运的弃婴们,从此在林前岩庵成长起来。三位居士捡回她们后,悉心抚养。特别是满身伤痕的碧灯,让张阿珍操碎了心。“当时孩子身上都烂了,没有一处好的皮肤。”张阿珍说,她带着孩子下山看病,拿药给孩子敷。孩子的皮肤整整烂了4个多月,因为每次拿药都要花钱,付不起药费,后来张阿珍就自制药膏,给孩子敷身体。直到碧灯8岁时,身上的伤疤才慢慢消去。

  待女童们长大些,就被居士们送到山下的林前村小学念书。陈桃、郑淑慧、张阿珍分了工,轮流着早起准备5个女孩的早餐。青灯古佛,青菜素食,居士们变着花样给弃儿们增加营养。

  从庵里到小学路途遥远。天蒙蒙亮,当村里的孩子们还在被窝里伸懒腰时,崎岖的山间小路上,已有5个瘦弱的身影正飞奔赶路。她们手拉着手,一起穿过山林去学校。晚上放学后,由林前村青年郑德明骑摩托车送上来。年复一年。

  上一页

  苦 庵里老小相依为命

  因为收养的孩子多数都有先天性残疾,5个弃儿经常生病。陈桃居士告诉记者,1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碧灯发了高烧,燕能严重积水。两个小孩同时生病,这可急坏了3位居士。“那个时候孩子们都在山上,还下着雨,山路又不好走,又要马上把孩子送医院。”陈桃说,她和张阿珍连夜抱着两个孩子下山,来到漳州市区的医院。孩子病重要住院,她们两人掏出身上所有的钱,还是不够孩子的住院费。“我就徒步10多公里回到林前村,挨家挨户敲门化缘,凑钱给孩子看病。”谈起往事,陈桃居士止不住泪眼婆娑。

  收养了5个孩子后,3位居士的负担一下子重了起来。还在上学的5个孩子每个月要花2000元左右,一个小小的寺庙承担不起这么大的开支。于是,念到初一年,碧灯就辍学了,被送到泉州的佛学院读书;初二年,燕增也到五台山的佛学院进修。“这5个孩子的感情都非常好,大的孩子也会照顾小的孩子,还是比较懂事的。”陈桃居士说。

  情 知恩女童报答“姑姑”

  虽然5位弃儿对三位居士的称呼不是 “妈妈”,但她们的感情亲如母女。在碧灯年幼时,张阿珍有一次生病了,碧灯抱着张阿珍放声哭喊,“如果您死了,留下我怎么办?”后来,山脚下一位王老师见庵里生活清苦,孩子受罪,想收养碧灯,可碧灯不愿意,她对张阿珍说:“就是住破房子、吃剩饭菜也愿意和你在一起。”

  如今,陈桃已74岁,郑淑慧已55岁,张阿珍则迈过80岁门槛,她们在一天天变老。陈桃说,孩子们长大后,留在庵里还是下山,由她们自己选择。5名弃儿中的碧灯、燕增、燕能已作出选择——— 穿上僧袍出家为尼,照顾年迈的“妈妈”们,将来为她们养老送终。前段时间,陈桃因病住院,她们轮流守候床边,寸步不离。

  只有14岁的乡赐和12岁的乡进仍在读小学,成绩是她们眼里报答 “妈妈”的最好方式。上个月,个子高高的乡赐被老师选进了学校排球队,比赛时拿了第二名。而最小的乡进则经常带回奖状,贴在床头的墙壁上鼓励自己。乡进说,“姑姑”是最亲的人,对自己最好,“过年的时候,姑姑的亲戚给了我压岁钱,我慢慢存着,等过年时,就能给姑姑买新衣服了。”

  上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