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返乡航班上 远征军老兵享受英雄礼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2日08:10  长江商报

  王子安老人昨日到汉,亲人从本报获知老人信息,十余人机场迎接

  本报讯(记者 王毅 刘飞超)“回家了,终于回家了。”昨日,在湖北亲人和热心市民的泪水、鲜花的簇拥下,从缅甸返乡的中国远征军老兵王子安踏上湖北的故土。在机场,90多岁的王子安和10多位亲人紧紧抱在一起,用一口黄陂话反复念叨着两个字:“回家。”

  王子安老人在湖北的两位姐姐都已过世,晚辈们听说王子安要回家的消息后,不约而同前往机场接机,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见到王子安。

  亲人的第二次拥抱等了17年

  1991年,王子安在缅甸瑞丽遇到一个湖北黄陂长堰镇的游客,在海外60多年,这是王子安第一次遇到长堰镇的老乡,他不断地嘱咐这位黄陂游客,“请一定帮我找到湖北黄陂的亲人,把我的地址带给他们”。

  这位游客回到湖北后,按王子安提供的线索,奔波多月帮王子安寻亲,终于找到了王子安大姐王杏梅的孙女方丽芬。当时方丽芬刚刚20岁,在一家工厂上班。1992年,与亲人书信联系后,王子安第一次回到湖北。亲人们互留了联系方式,约好要多联系。

  1993年,方丽芬所在的工厂倒闭,邮寄到工厂的信也收不到了,方丽芬寄给王子安的信件也由于各种原因被退回,方丽芬一家和王子安失去了联系。

  10几年来,想到王子安年岁已高,方丽芬和家人一直以为王子安已经过世。直到昨日,方丽芬的姐夫在本报看到王子安老人将要重回湖北老家的消息,赶紧与本报联系,打听亲人的行踪。

  昨日,一见到王子安老人下飞机,方丽芬赶紧上前给了老人一个大大的拥抱,“上一次亲人间的拥抱还是在17年前。”方丽芬说,如果不是在本报看到王子安老人回乡的报道,即使在路上遇到,也认不出来了。

  “我一定要去看看我的家”

  目前家住汉阳的曾汉连是王子安二姐王翠娥的外孙女。几十年来,曾汉连一直和王子安保持书信来往。但昨日在机场,是他们的首次相见。

  昨日晚上,曾汉连将王子安老人直接接到了自己家,王子安老人的10多位亲人已在家中等候。王翠娥的另一个外孙女杨琼,听说舅爷爷要回国探亲,昨日早上专程和丈夫从广州开车回武汉。

  王子安说,他要在武汉多转转,看看家乡的变化。最让他牵挂的还是黄陂的老家和母亲的墓。晚辈们多次劝老人打消这个念头,“路太难走了”,但王子安坚持说,“我一定要去,那里是我的家啊”。

  ◇回家途中

  近乡情更怯

  昨日,在昆明的酒店中,老人不断地给在一起的儿子和媳妇讲武汉,讲自己从前的故事,显得异常兴奋。“老爷子最近几天的精神出奇的好。”陪同老人一起返乡的儿子王瑞良说。

  昨日中午,刚刚吃过午饭,得知出入境的相关证件已顺利办好的消息后,老人就急切地要给武汉的家里人打电话。

  本报记者为他拨通了在武汉的家人的电话,老人拿着电话,“我今天就可以回武汉了。”老人仔细询问了家里人的情况,最后嘱咐,“你们一定要到机场去接我啊!”

  老兵,英雄!

  昨日下午,儿子王瑞良背着父亲王子安登上了南航3470次航班,起程飞赴家乡武汉。

  “这不是回国探亲的远征军老兵么?”刚上飞机,王子安就被机上乘客认出来了,一位乘客拿着当天的本报报道,让周围的乘客四处传阅。

  航班的机组人员知道了王子安的身份,对老人照顾有加,将他的坐位安排到最前排,并在随后的广播中介绍了他的英雄事迹,期间,机上不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昨晚7点,飞机在武汉天河机场降落后,一部轮椅就停在了机舱门口。在此守候的机场工作人员说,飞机在降落之前,机上工作人员就给地面说明了老人的情况,安排了轮椅。

  ◇对话老兵回家组织者孙春龙

  “希望接所有健在老兵回家”

  孙春龙 《瞭望东方周刊》深度调查部主任。2008年,他在博客上发表《致山西省代省长王君的一封信》,并率先披露山西娄烦重大责任事故瞒报现象,获得2008年CCTV感动中国人物提名。

  此次,在他的组织下,已在缅甸飘零60余年的部分中国远征军老兵得以回国探亲。昨日,在云南省瑞丽市,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长江商报:是怎样的机会让你接触到了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

  孙春龙:2004年,我第一次到缅甸金三角去采访,无意中遇到了一个在那里生活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当时那位老兵得知我是记者后,显得很激动。他让我去云南的腾冲国殇墓园看看。那里埋葬着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3000多名远征军将士的遗骨。

  长江商报:什么时候开始着手筹划接老兵回国的活动?

  孙春龙:2007年,我专门到缅甸密支那去采访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采访了湖南籍老兵李锡全。他70年没有回过老家,在缅甸多年来一直靠卖柴火为生,生活条件很不好。我当时就决定帮他找家人。

  长江商报:后来找到了吗?

  孙春龙:当时回国之后我试图联系,但从前的地名都已发生变化。我就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帖子经湖南当地网络转载后反响非常大,一天之内就把他的家人找到了。

  长江商报:老人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一定很高兴。

  孙春龙:恰恰相反,当我把找到家人的消息告诉他之后,他反倒更加伤感。此前,与家人没有联系时,他可以没有任何想法,而家人找到之后,他越发想家,但又没有经济能力回去。最后,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提供资助,才达成了老人的心愿。

  长江商报:怎么在今年突然想到要将这个活动扩大,接更多老兵回家?

  孙春龙:自从将李锡全接回国后,我一直就想做这样一件事情,前后共去了五六次缅甸。

  长江商报:你所见到的老兵,他们在当地的生活状况如何?

  孙春龙:艰难。因为他们的身份很尴尬,战后留在缅甸,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过得很清苦,很多人甚至为了生存隐姓埋名。

  长江商报:这次有9个老兵在你的组织下顺利回国,这次活动比较圆满了。

  孙春龙:我还是有些遗憾,没有达成我最初的目标。我组织活动之前的设想是,将所有健在老人都接回国。但此次多数老人因为身体缘故未能成行。对他们来说,失去了这个机会,将会是一辈子的遗憾。

  本报记者 刘飞超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