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洲人口多为何名牌大学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2日14:34  青年参考

  大学排名越来越受重视。排名的高低,不只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学术水平,还关乎文化表现,甚至国际地位。美国经济上称老大,学术方面也要做老大。英国自本世纪开始,逐渐出头,在欧盟之中号称老大,在全球而言仅次于美国,一反过去的颓势。

  欧美名大学占多数

  大学排名最具权威性的调查,是英国《泰晤士报》每年一度的全球大学排名榜,罗列了200所排名最高的大学。在前“100大”当中,北美洲占了42所,其中37所在美国;欧洲有36所,其中有近半数在英国,即有超过半数是美英的大学。而按人口比例计算,英国名校最多。在余下的22所中,澳大利亚占了7所,日本占了4所,以色列占了1所,剩下的不足一成,由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瓜分。

  瓜分的只有中国香港、中国大陆、新加坡与韩国。至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南非、泰国、墨西哥、巴西与阿根廷,勉强挤入“200大”的名次。在全球当中,亚洲人口占了总人数的五成多,但全球大学的“100大”当中,日本及以色列除外,竟然占不到一成,可以说是超低的比例。为何会如此?

  殖民地贻害亚洲

  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各国,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殖民地洗礼。在英国的殖民地,每个地方只容许一家公立大学,以医学及工艺为主,训练次等公务员为辅。1857年,英国殖民者首先于印度孟买、加尔各答及马德拉斯,各设立一所大学;1905年在新加坡设立爱德华七世医学院;1911年在香港成立香港大学。缅甸的仰光大学直到1920年才成立;越南的河内医学院于1902年成立;在印尼,荷兰殖民者1938年才成立了一所以工艺为主的学院,学生只有1000多人。

  工业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元素。中国香港地区及新加坡的工业化,始于上世纪60年代;而台湾地区与马来西亚,始于上世纪70年代;至于亚洲其他各地,要到上世纪80年代才正式起步,比起西方一些国家,是迟来一个世纪。工业可带起科技、带动商业,商业又带来金融、带出财富,因此工业化的进程,影响到大学教育的进展,加以财力有限,就算增加大学的数目,也不能提升大学的素质。

  中国正在迎头赶上

  除了全球大学200名排行榜外,英国《泰晤士报》又委托专门公司进行另一项调查,完成亚洲大学200名的排名榜,方便进行更微观地比较。亚洲区的二等甚至三等大学,也可列入名单内。其中,前十名被称为亚洲“精英十一”(并列第十),依次排名是:第一香港大学,第二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东京大学,第四香港科技大学,第五京都大学,第六大阪大学,第七韩国先进科技大学,第八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第九东京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北京大学并列第十。这11所大学中,有7所具百年左右或以上历史,有一半是以科技为主,有5所是华人的大学,全部来自亚洲最先进的地区。香港的两所大学,也首次超越日本的东京大学。39所一流大学,日本占了12所,中国大陆与韩国各占6所,台湾地区占4所,印度也占4所,香港地区与泰国各占两所,新加坡、马来西亚与印尼各占一所。但华人的大学,总数有13所,比日本多出一所。

  二等大学共50所,日本仍然最多占17所,韩国9所,台湾地区5所,中国大陆4所,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各3所,印尼与泰国各占两所。

  三等大学的100所,中国大陆27所,日本23所,韩国19所,台湾地区6所。中国大陆在此类别迎头赶上,证明其大学素质在改善中。

  (::香港《大公报》5月30日)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