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急救人员:一连八年,宁可空守考点不进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7日10:53  法制晚报

  考生中暑 家长晕倒 都需场外紧急援助 999急救中心郝建涛不希望场内考生倒下——

  “一连八年,宁可空守考点不进场”

  姓名:郝建涛身份:北京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地点:清河急救中心年龄:31岁从事高考急救工作:8年

  今天,和北京10万考生一样,999急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郝建涛9点前赶到了人大附中考点,准备参加他的第九次“高考”。

  以前从没想过,自己会参加这么多次“高考”。大学毕业不久就进入999急救中心工作的他,巧合赶上2001年首次向京城考生推出救护服务。

  一连八年,他都在人民大学附中、北京四中等考点蹲守,为高考考生提供急救服务。

  “宁可空守,也不想进考场。”郝建涛说,他从没进过考场,因为进去了就说明有考生倒下了。高考两天,考生任何小病都是大病,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们一生。

  高考愿望

  宁可在门口蹲守 也不想进考场

  一早,郝建涛在心里倒计时自己第九次“高考”的时间。不过他参考的心愿,却是“不进考场。”

  “我们都是在校门口蹲守,遇到紧急情况,考生和家长会上前来求助,8年了我一次都没进过考场,宁可空守,也不想进去。因为一旦进场,就说明有考生倒下了!”他说。

  接受采访时,郝建涛常常是一边抽着烟,一边有意无意地看着旁边的电话。“铃……铃……”这时,两部电话同时响起,郝建涛快速拿起一部听筒,“清河999急救中心——”

  他每天都接听几十次电话,都是急救人员在向他询问急救车出车情况,记者对他的采访常被电话打断。

  在急救中心,并非所有人都能参加高考。郝建涛言谈中带着一丝骄傲,“我们8年都在考场门口服务,是急救中心最强的队伍。”“高考对我而言,也是一次严峻的考试。”郝建涛说,由于高考时间紧凑,且关系孩子的一生,急救中心领导给的压力很大,8年高考服务使郝建涛成为最被中心信任的现场急救医生之一。

  首次赶考

  考生疑似发烧 聊天才知是中暑

  在郝建涛心里,一直藏着一个小秘密——“第一次出车赶考,却碰上两次误诊!”

  说起这事,在呼叫指挥中心值了一宿夜班的他,疲惫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摸摸后脑勺,尴尬地笑了笑。“那时真没经验,我也刚23岁。”

  当时郝建涛有点“慌乱”,检查了半天,也不知道如何确诊下药。

  那个考生脸色发红,满头大汗,先给他量了体温,一测高达37.9℃,和高烧的症状类似,最开始以为是发高烧,可症状又不完全符合。

  他心里一直犯嘀咕:是不是发高烧?万一误诊咋办?

  “等——”郝建涛当时想。可等不来救兵。每个考点一个组,只配备三个组员,医生、护士、司机,包括一辆车。

  无助中,他开始用聊天的方式安抚考生,听说考生着急赶时间,跑步来考场时,他才明白过来了:考生中暑了!

  郝建涛清楚地记得当时开出的药方:藿香正气水、冰镇矿泉水。

  同一天,他还遭遇一次“误诊”。一个女生肚子疼,弄了半天也没明白,他以为是吃错东西,经提醒才知是痛经。“我印象都很深。”郝建涛说,高考两天,他一直关注着这两个“考验”他的考生,不管走进考点还是出来,他都下意识地远远看着他们。

  尽管出了两次“差错”,却带给他宝贵的经验。

  突发意外

  家长没吃饭饿晕倒地 场外抢救

  第二次“参加高考”,郝建涛已经褪去了身上的青涩。他细心地发现,等候在现场的家长其实是一个高危人群。“这些家长不像考生年轻身体好,精神上的紧张也不亚于考生,经常出现紧急情况。”郝建涛给记者说起他印象最深的一位家长。

  进场铃声响后,一位家长扶着人大附中的校门栅栏,目送自己孩子走进考场,在等孩子消失在转角时,他却慢慢地蹲下,随后瘫坐在地,旁边的家长赶紧向999求助。

  “现在什么感觉?”郝建涛问。

  “晕!饿!”家长说。原来家长为帮孩子“备考”,他从考试头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一早,一直没吃饭,导致低血糖。随后,郝建涛对这位家长进行了治疗。

  此后,郝建涛也注意到近几年家长们有了很大变化,他们掌握了一些基本医疗常识,没有再出现晕倒的家长,“心态成熟了。”他说。

  饮食惹祸

  考前暴食 考中“出场”求助

  接触的高考生多了,遇到的怪事儿也多。

  郝建涛一边笑一边拿着同事给他带的那袋早餐奶,他说:“这东西,可不能多喝。”

  一位考生的妈妈听说喝牛奶能安神,为了让孩子睡好,头天晚上一定要孩子喝一斤。

  第二天,孩子没考完第一场试,就闹肚子,出现腹泻、胃疼症状,结果到第二场考试还是忍不住,只能向999急救中心求助,经过紧急处理,服用吗丁啉,才完成考试。“真是好心办坏事。”他说,为了让孩子放松心情,一名家长带孩子出去吃海鲜,还喝了不少啤酒,结果凌晨就开始拉肚子。

  第二天他见到这名考生时,考生已经拉得眼窝深陷。“我在车里对孩子诊治,那家长站在车外一顿自责。”后来,吃了补液盐和黄连素,才得以好转。

  当天,还有考生吃助眠药过量,最后由999急救车送到医院急救,才脱离了危险。

  感动时刻

  医生治痛“搁浅”考生返回安慰

  “医生也无助,也需要安慰。”郝建涛说。

  他坦言,医生面对一些症状也会无能为力,但来自考生的安慰,却成为心底一处温暖的记忆。

  高考非常紧张,每次进行完急救,他和家长考生之间都相互不记得名字,但2005年一次“没处理好的疼痛”,却得到了考生的宽慰。

  那时在北京四中门口,一位女生由于痛经,脸色苍白地来求助,郝建涛给她用了止疼药,但仍旧不管用。

  说到这儿,郝建涛把刚点起的烟抽到一半,就把它摁进烟灰缸,他突然抬起头,望着记者说:“我们医生有时挺无助的,我没有让她立即止疼的灵丹妙药。我能做的,只能鼓励她,让她坚强一点,坚持考试。”

  最后,女生捂着肚子回到考场,回忆这个场景让郝建涛低沉了许久。

  不过考试结束后,这位女生径直跑到他们车前,向他们表示感谢,还大方地宽慰郝建涛不要放心上。

  郝建涛说:“年年考试,年年不同,但我一直记得这次感动。”

  心理治疗

  考前紧张非要打针吃药不可

  除了场外急救者,郝建涛评价自己还是个心理守护者。

  这些年,郝建涛一次一次地积累经验,已成了考场“老手”,心理疗法是他业务之外的一个法宝。

  他发现,许多考生都出现考前紧张,有一次一对母女跑来求助,认为自己心慌,身体有问题。可通过心电检查,身体是没有问题的。母女俩仍然不走,非要“打针吃药”。

  为了不耽误考试,他心生一计,编起善意的谎言:让女孩服下一支葡萄糖,谎称最新进口药,还编说医学术语过了关。“那女孩就是心理紧张。”他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吃完她就特踏实地进去考试。

  像高考这样重大的考试,孩子很容易产生焦虑。而他作为医生,需要给他们进行心理治疗。

  999急救中心统计,8年来,共有近千名考生求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心理焦虑。

  为了消除考生紧张情绪,郝建涛总结出一套规律:和考生闲聊一些轻松话题,穿制服让学生产生信任感,每次站在车外迎接考生咨询。

  本版撰文/记者陈小康 摄/记者林晖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