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媒关注中国高考反作弊 家长心态成作弊诱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9日13:15  法制晚报

  据新华社消息,因高考科目设置不同,除上海、山东、江苏、广东、海南5省市和部分省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今日还有考试外,到8日下午5时为止,全国26个省区市的高考全部结束。

  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中国青少年和千百万家长的心,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外国媒体将中国的高考称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考试”,一家英国媒体这样描述:“中国高考竞争激烈,它被视为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美国媒体也以“命运之战”来形容中国的这场大考试。

  尽管紧张、残酷仍是外电报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但与往年相比,“反作弊”一词最为突出。

  英国媒体称,作弊工具越来越高科技,与此同时,高考保障工程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在高考这个特殊场景里,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已经演变为高科技的特殊较量。

  作弊手段

  出现短信橡皮 越来越“先进”

  意大利《欧联时报》称,2009年高考是中国1020万考生在“十年寒窗”后,为进入理想的高校做最后的“冲刺”。

  中国是一个考试传统悠久的国家,而在高考这场“重量级”的考试中,作弊现象屡见不鲜。中国高考如何确保考试公平、维护信誉,成为舆论的热点话题。

  据日本媒体援引中国教育部的消息称,中国高考去年发现近2700人有作弊行为。

  美国媒体也关注到报道高考作弊问题。报道称,今年高考正值甲型流感传播季节,各地考场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不过,看起来更令人担心的并不是甲流,而是考场作弊。”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高考前夕,网上销售短信橡皮、短信手表、无线耳机等高科技作弊工具的信息忽然增多,各地也破获了几起涉嫌贩卖作弊器材的案件。

  英国广播电台BBC近日刊发文章说,一些学生为了高考成功,使用了越来越先进的作弊手法。北京警方近日破获一个贩卖考试作弊器材的团伙,查获了大量无线信号发射器和手表形状的接收器。

  政府严打

  又掀作弊与反作弊大斗法

  作弊与考试似乎总是“相伴”而行,作弊与反作弊的“暗战”从未停止过。英国媒体指出,自2001年起,使用高科技电子手段作弊成为考生应付考试的一种重要方法,反作弊的困难也越来越大。《联合早报》的文章标题为“中国高考又掀作弊与反作弊大斗法”,而BBC报道称,“中国严肃对待作弊行为”。

  法国《欧洲时报》报道说,针对有可能发生的高考舞弊行为,中国教育部6月3日公布了高考举报电话,并通过“电子眼”,对全国各地的考点、考场和保密室不间断进行网上巡查。

  6月4日,中国教育部发布预警,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听信违法犯罪分子的谣言,不要购买、使用虚假高考试题、答案和作弊器材,不要违规越线。

  中国教育部在高考前一日发出“五项禁令”,再次向高考舞弊行为发出警告,高考作弊者将被取消今年录取资格与下一年报名资格。

  美国媒体称,全中国出动了95万人监考,多个省市还利用技术手段对考场施行监控和屏蔽。

  英国媒体的文章引述中国政府的声明说,今年全国高考的各个考场安装了大约六万个摄像镜头,以防范考生作弊。此外,公安、武警、国家保密机关等出手协助,以确保今年的考试结果公正。

  欧洲媒体援引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的话说,“为了上千万考生的公平,这项考试必须万无一失”。

  新型高科技作弊手段一览

  振动式接收器:作弊考生可将多个纽扣大小的振动头,粘贴在身体的不同部位,通过不同部位的振动获知答案选项。

  签字笔:签字笔上有屏幕,前面有个机关,只要动一下,信息就会在屏幕里显示出来。

  “作弊”手表:屏幕是液晶显示屏,可接收短信答案。

  短信橡皮:外观看似橡皮,实际上有显示屏,可接收、查看短信。

  2009年国内媒体防作弊报道

  北京《现代教育报》:首用无线电防高考作弊辽宁《辽沈晚报》:考场内手机信号被屏蔽江苏《扬子晚报》:无线电高科技防作弊广东《南方日报》:高考考场全装电子眼山西《发展导报》:多部门联合严打高考“团伙舞弊”行为湖南《三湘都市报》:记者可进考点监督高考作弊将记入诚信档案黑龙江《哈尔滨日报》:高科技探测器能准确定位高考作弊工具河南《郑州晚报》:高考点实行无线电监测取缔200米内网吧湖北《楚天都市报》:端掉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窝点甘肃《甘肃日报》:启用无线电监测车打击高考作弊行为

  原因解读

  法律空白产业兴盛 家长过激

  相关人员收受贿赂泄露考题现象频频发生,制造作弊工具的人也在加深道行。我们不禁要问,警告在先,为何总有考生铤而走险?“法律存在一定空白,作弊产业兴盛以及考生家长们过分殷切的希望这三大原因恐怕是一些考生作弊的最大动机。”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的评论如是说。《联合早报》指出,中国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无线电作弊行为的司法规定。

  文章援引北京市久锐律师事务所律师史明杰的话说,国家级考试试卷在正式解封前,考题属于国家机密。当考试开始后,这些试题就解密了,即使有人将考题传出去,然后再有人将答案传入考场,也无法依照现行的法律进行处罚。

  英国媒体称,作弊形式日益先进,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兴盛产业。

  此外,《读卖新闻》指出,在人群收入差距拉大状况下,身为父母者实在太想把孩子推入“成功人群”,选择“剑走偏锋”。

  律师说法

  根治作弊需诚信教育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本报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大地律师事务所的马光宇律师上午表示,高考时加强监控措施治标不治本。

  马光宇律师说,如果防作弊都寄希望于技术手段,实际效果并不见得好。如果要根治作弊,需要通过诚信教育,促使考生心态转变,要有“即便答案到我手里,我也不看”的觉悟。

  文/记者陶韵西实习生林晨音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考 作弊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