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珠三角地区地级市3年内将全通城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4日04:04  大洋网-广州日报
珠三角地区地级市3年内将全通城轨
珠三角地区地级市

  记者黄蓉芳

  珠三角长途漫游费将取消;五年内,市民持一张卡,便可搭遍珠三角公交、城轨;2012年实现珠三角年票互认;社保医疗将实现珠三角“一卡通”。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公布《关于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保生态、城市规划、公共服务五大方面为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制定出路线图。到2012年,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初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到2020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社保无障碍跨市转接

  建立各项社保关系跨市转移接续制度,实施区域内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与社保“一卡通”,并力争三年内统一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率。加快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步伐,率先融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化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协同共享。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区域统一的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平台。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防控区域一体化体系。率先建立区域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监测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水平随经济总量增加以及财政能力提高的自然增长机制。

  城市规划需与邻市衔接

  近期以推进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经济圈一体化为重点,推进城市群规划建设一体化。

  充分发挥广州、深圳作为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把珠海市培育成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加强与港澳的城市发展规划协调,共同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协调、人居环境优良的世界级城市群。

  各市编制的城镇、交通、环保等规划,在报批之前需与相邻市衔接。涉及跨地区基础设施的线路、标准及建设进度等要协调一致。

  鼓励金融机构异地贷款

  鼓励相邻市共同开发建设物流园区、工业园区或科技园区。统一产业准入标准。建立珠三角创新研发联盟,推动重大科技协同攻关;建立珠江三角洲创新产业联盟,提升创新价值链。将深港创新圈的合作范围扩大至粤港澳地区,支持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合作共建研发机构。

  重点促进广州、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和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异地贷款业务。支持城市商业银行跨行政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统筹建设跨区域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金融征信统一平台。

  区域联手治理灰霾天气

  共同设立珠江三角洲环保专项基金,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建立健全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以水和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统筹对重点污染地区、污染行业进行整治。实行更能反映区域污染特征的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协调联动治理灰霾天气。

  统筹建设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共同对区域绿地实施严格的规划控制和保护。对重要的区域绿地设置由省、市共同管理和维护的省立公园。

  2012年实现年票互认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大力推动城际轨道交通同城化,2012年前形成以广州为中心,连通区域内所有地级以上市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构架,2020年前形成“三环八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并以此为骨干形成区域快速公交走廊,打造一小时城市圈。对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实行全网统一建设、经营和管理。

  统筹区域高速公路网建设,2012年前建成覆盖珠江三角洲所有县(市)、辐射周边的高速公路网。加快推进珠三角区域高速公路电子联网收费,减少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逐步撤销区域内普通公路收费站,并于2012年实现区域年票互认。

  积极推进城市间公交互通互连,推进珠江三角洲各地级以上市公交IC卡并网,并扩展至城际轨道交通,力争五年内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

  长途漫游费降低至取消

  实施数字家庭普及计划,推进城域网高速互联,整合区域内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建设珠江三角洲高清互动数字家庭网络,率先实现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建设全省及各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中心和协同办公平台,率先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政府网上协同办公。积极发展珠三角“物联网”,并连接税务、工商、海关、外经贸、检验检疫等,开展跨部门、跨行业的电子物流管理,实现“一地申报、多点放行”通关。

  分步推进珠江三角洲电信同城化,重点加快珠江三角洲通信资费服务一体化,逐步降低直至取消珠江三角洲内部的长途漫游资费。

  输油输气管网全省相连

  建设与现有珠江三角洲成品油管道网络相连,形成连接炼油中心、主要消费城市、成品油储备基地,并延伸至粤东西北地区的珠江三角洲成品油输送干线。按照“全省一张网”的原则,建设覆盖珠江三角洲以及全省的天然气主干管网。逐步推进区域内油、气、电同网同类型同价。

  广佛率先实现“一卡通”

  构建广佛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编制实施广佛同城化规划;提供快捷便利的同城化客运服务,完善广佛年票制,率先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加大联合整治水和大气环境污染的力度。统一公共服务标准,逐步实现两地市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待遇。

  专家解读珠三角经济一体化指导意见

  描绘优质生活圈蓝图

  《关于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出台有着怎样一种背景?《指导意见》中提出的诸多具体措施将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要落实这些指导意见还需要突破哪些瓶颈?昨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郭艳华对上述问题一一进行解读。她认为,《指导意见》的出台,为老百姓描绘了一幅优质生活圈的美好蓝图。

  “城市经济”时代向“区域经济”时代迈进

 记者:这次《指导意见》的出台有着怎样一种背景呢?

 郭艳华:首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广东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在面临新的发展阶段和转折时期,国家为更好地推动和发挥珠三角的区域辐射、带动能力而出台的指导性文件,在贯彻落实上必须选准突破口,实现“以点带面”。而《指导意见》就是这个突破口;其次,目前,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渗透及日益向深层次拓展的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已由“城市经济”时代向“区域经济”时代迈进,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我省的发展也必须由各个城市的“单打独拼”向“区域团体作战”转变,因而,此时出台《指导意见》是正逢其时;第三,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要想在危机中率先走出困局,继续保持我省在全国的地位和竞争力,也必须打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这张牌。

  一体化有助于“治本”

  记者:您如何评价这个《指导意见》及其意义?

  郭艳华:第一,在改革开放已经经历30年发展的今天,在珠三角九市都基本具备和积蓄了一定发展实力和能量的基础上,各市要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和发展后劲,都需要互相借力发展,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而《指导意见》的出台,无疑为各市借力发展搭就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第二,广东省改革开放发展和推进到现阶段,一些影响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问题的演进也都出现了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才能有效,抑或是说,没有珠三角各市之间的联动,缺乏一体化的理念和思路,有些问题的解决没办法找到“治本”的良策和路径;第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仅给各地方政府、产业发展、企业界带来诸多利好的发展机遇,而老百姓的受益程度也不能低估。因为,《指导意见》实际上是为老百姓描绘了一幅优质生活圈的美好蓝图,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电信长途资费也应取消

  记者:《指导意见》在交通、能源水资源、信息、产业、环保生态、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上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能否解读一下?

  郭艳华:第一,关于交通一体化。毋庸置疑,这是区域一体化的最重要、最先导的基础性工程。减少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和逐步撤销区域内普通公路收费站,实施起来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问题,因为有些公路建设的主体较多,涉及债务重组及还贷等比较棘手的问题。

  第二,关于能源水资源一体化。相对而言,逐步推进珠三角区域内油、气、电同网同类型同价,实施起来相对容易,但建设珠三角成品油顺畅的管道网络及成品油输送干线可能还要假以时日,毕竟实施和推进的工作量还比较艰巨。

  第三,关于信息一体化。目前,可以从最有基础推进的环节入手,即推进珠三角电信同城化,降低甚至取消珠三角内部长途电话费。

  第四,关于环保生态一体化。从目前国际治理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来看,即使不出台《指导意见》的话,环境问题的治理也得走这条路,因为环境问题必须在更大的区域空间范围治理才能成效显著。

  第五,关于公共服务一体化。如果在这些一体化的领域排一个时间表的话,可能公共服务是交通以外,最应该着手和加快实施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利益。

  相关链接

  手机长途费也要取消

  记者从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了解到,目前移动电话现行的资费套餐,已基本实现省内接听免费,近一半套餐接近实现省内资费一体化,省内已经没有长途漫游费的区别。接下来要达到降低甚至取消珠三角城市间长途和漫游资费的目标。(记者薛松)

  今年“试水”省级统筹

  记者昨日了解到,目前,广东省已经出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的相关办法,解决不同地区养老关系转移造成的基金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在社保“一卡通”方面也正在进行尝试。国务院提出2012年实现全国统筹。

  (记者谭德波)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珠三角 发展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