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6.5武隆山体垮塌事件追踪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5日10:35   SMG《深度105》

  【演播室1】大家好,欢迎收看电视评论节目《深度105》。6月5日,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境内的鸡尾山发生了山体垮塌事故,超过1200万立方的沙石山体倾泻而下,山下的一个村落和一处铁矿瞬间遭遇灭顶之灾,70多人被埋,包括当时正在铁矿下进行开采作业的27名矿工。那么,现场的情况究竟如何?山体垮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请看与新华社记者的联合报道。

  【字幕:重庆市武隆县鸡尾山6.5山体垮塌营救现场】

  (挖掘机挖开石块实况)

  【解说】2009年6月8日,距离武隆县鸡尾山山体垮塌灾害发生已经三天了。重庆市消防部门的搜救犬,依然在被巨石泥沙掩埋的幸福村废墟上尽职地嗅来嗅去,试图搜寻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三天来,幸福村的村民任恒菊茶饭不思,每天等在门口,盼望搜救队能带回亲人生还的消息。

  【采访】幸福村村民任恒菊

  现在家里几口人被埋?

  3个。

  是你家里的什么人?

  是我父母,爸爸、妈妈,还有表妹的一个孩子。孩子刚好才1岁半。

  他们的房子是不是离塌方和铁矿点特别近?

  就在那个地方,就在铁矿那个地方。

  【解说】任恒菊原本在外打工,前几天正好回家探望父母。6月5号下午,任恒菊到邻村的朋友家聊天,没想到因此逃过一劫,但她的家人却没能躲过厄运。当时,任恒菊突然感觉到房子像地震一样地抖动起来,她连忙向家的方向跑去。

  【采访】幸福村村民任恒菊

  我跑出来,外面的烟就朝那里扑过去了,人家在说肯定是那边垮岩了,我就跳起来去看了。

  【解说】任恒菊父母的家距离山体垮塌点将近800米远,但也没能逃过这次劫难。

  【采访】幸福村村民任恒菊:当时我心里虽然着急,但是还是想爸爸妈妈那里肯定没有事情的,因为那么远,结果跑来一看,全是石头,埋完了,什么都看不到了。

  【解说】与此同时,紧邻幸福村的红宝村也明显感受到了剧烈震动。

  【采访】红宝村村民:我的窗户都在抖,我以为是风吹的,把窗户开开来,看到那个烟和灰,我都无法形容那么大的灰,天都黑了。

  【采访】红宝村村民:山垮下来以后我们农妇都去看,去看了以后都不敢睡觉了。

  【解说】任恒菊的父母、侄女由于没有找到遗体,至今还在失踪人员名单上。而祸不单行的是,她丈夫的家里也传来了噩耗。

  【采访】幸福村居民任恒菊:都没有找到尸体,我丈夫那边还有个哥哥(被埋),我们一家就被埋了四个,你说难过不难过?几天饭都吃不下去。还有那个1岁半的孩子,搬过来还没有半个月。你说无辜不?

  【解说】根据国土资源部门的实地勘察推算,这次鸡尾山垮塌的总土方量超过了1200万立方米,地面失踪人员大都被埋在了30至50米深的沙石下。与任恒菊的绝望相比,被埋矿工张著权的儿子张健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山体垮塌时,他的父亲正和其他26名矿工在山下的三联铁矿进行井下作业。由于井下的巷道有可能为矿工提供支撑掩体,张健至今依然期待奇迹发生。

  【采访】失踪矿工家属张健:我现在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很着急,但是也没有其他办法啊,只有等待,耐心的等待。

  【解说】从小在铁矿山边长大的张健对井下环境十分熟悉,连日的阴雨天气让他对父亲和其他矿工的处境十分担心。

  【采访】失踪矿工家属张健:我们这里井下本来就渗水,一直都要抽水,工作的时候都要把水排出来。这种天气很可能造成井下渗水的,要是渗水的话,生存的希望就(很小)了,因为里面空间很小,就一个巷道,假如一渗水的话,里面就根本没有办法生存了。

  【演播室2】重庆市武隆县6.5山体垮塌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抢险、尽力施救。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也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表示要举全市之力,争分夺秒地搜救失踪者和营救最有可能生还的27名井下矿工。但是,武隆县铁矿乡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解说】铁矿乡位于武隆县境内的西南角,铁矿资源丰富,铁矿乡也因此而得名。但是进入这里只有唯一的一条沿山公路,鸡尾山垮塌后,进入幸福村和三联铁矿场的唯一通路被山石阻断了。

  【记者与值勤民警对话实况】:

  跟您打听一下,这里离跨塌点走过去要多长时间?

  走不过去的。

  已经走不过去了?

  全垮下来了,都堆积在那里。没有路了。

  路断了?

  路断了。

  抢险的辎重设备过不去吗?

  现在还过不去。

  【解说】为了保证营救矿工的大型救援设备的电源,重庆市电力系统的职工正在抢铺临时电缆。

  【记者与重庆市电力施工队队员对话实况】:

  现在勘察到洞里有人,有人就要急救,空压机、探照灯都要(用电)。

  记者:今天电刚刚送进去?

  是啊。

  【解说】从各县乡赶来抢险的民兵队伍在救援路段边待命,去过现场的民兵告诉记者,覆盖矿井的山体都是体积巨大的岩石,单靠他们的人力根本无法移动这些上千吨重的石块。

  【采访】抢险民兵队长

  里面的石头太大了,里面下去是几十米深。

  里面的石头很大?

  不是大,它整块就是一个大石头。

  【解说】为了不耽误营救行动,熟悉当地地形的民兵队伍在接到指挥部的命令后,开始徒步由小路开赴抢险第一线。

  【记者出镜】:现在我们是跟随当地的民兵,从山边的一条小路下到最下面的塌方现场,因为从指挥部传来消息,现在有一个紧急的救援任务需要他们去执行,由于大型的运输车辆无法通过公路把他们输送到那里,所以我们只能跟着救援队员沿着山边小路下到垮塌现场的最底处。

  【解说】经过近四个小时的山路跋涉,记者终于来到了山体垮塌的现场,巨大的石块把原先的铁矿井口埋了近100 米深,而且原先的山谷被山石堵塞后,还形成了新的堰塞湖险情。

  【记者出镜】:我现在是来到了6.5山体垮塌灾害现场,这里是山体垮塌的山谷底部,我身边的这块巨石和身后的其他巨石相比还是显得微不足道,后面的巨石小的有半个篮球场大小,大的足有整个篮球场那么大,这给救援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更糟糕的是原来我脚下是一条山谷的河道,但是山体垮塌后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围坝把河道堵塞了,形成了新的堰塞湖险情,这道围坝有近150米高,这个高度已经超过了去年5.12地震时唐家山堰塞湖的高度。

  【解说】为了防范堰塞体和不稳定的山体发生新的塌方,危及周边群众,抢险指挥部已经下令转移危险地带的住户。

  【采访】6.5垮塌善后处理工作组毛锡梅

  现在居民愿意撤离吗?

  还是要做工作吧,很多还是愿意的,主要是一些老人,工作做到位还是可以的。

  你们现在做的就是翻山头,挨家挨户劝他们搬走?

  对,我们工作组现在都住在农户家里面(做动员)。

  【解说】由于施救环境极其恶劣,再加上天气十分不利,到救援工作困难很大。世界最大的直升机米—26几经辗转,于11日才将重型救援机械设备吊运至现场。被称为“生命之钻”的三台钻机分三个点实施下钻打孔,旨在钻通矿井后即向井下输送氧气和营业液,以延长被困人员的生命。

  【演播室3】经过记者调查发现,6月5日发生垮塌的鸡尾山,是武隆县政府1994年就测定的危岩区,顾名思义就是危险的岩石地区。2001年,铁矿乡乡政府就因为安全问题而从鸡尾山下的铁匠沟搬走了。2005年,鸡尾山更是发生过1万多立方的山体滑坡,30多户山下居民也在政府的安排下集体搬迁。但是,造成危害的原因不仅仅是复杂的地质原因,也不仅仅是连绵不断的降水,还有一个原因不能不引起关注——那就是鸡尾山下有多个已经开采了几十年的铁矿。

  【解说】被山体垮塌掩埋的三联铁矿原本是一个国有铁矿,在1969年开始开采,到目前已经开采了四十年。20 01年,当地一个叫舒先永的人接手矿山,并在2004年完成了矿山的私有化改造,成为三联铁矿的实际控股者。这里的村民种一亩地一年只有500多元的收入,而下井开矿一个月最多可以有2000元的收入,这个铁矿几乎是附近几个村村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采访】被困矿工家属张健

  这个矿相对来说比其他矿要危险一点,比周边的铁矿要危险一点,但是它的工资要高,山区条件差,离家这里又很近,就选择在里面上班了。

  (实况:您的爱人是叫张著华吗?是啊。他这次也被埋在矿下了?恩……)

  【解说】杨文会的丈夫张著华也是这次失踪的27名矿工之一,她丈夫的工作就是用铁钎在矿层上开洞和埋设炸药,然而最近一个多月来,施桂兰老听丈夫说铁钎打进矿层就很难拔出来了。

  【采访】被困矿工家属杨文会

  他都发现,那些打炮的,要打钢钎,但是受地形的走动,钢钎卡在(岩层)里面出不来。

  以前能拔出来吗?

  以前山形没走的时候,他的钢钎好拔得很,打进去只要靠一个人就可以退出来。

  出事的前几天就拔不出来了?

  恩,前面个把月就拔不出来了。

  个把月?

  是。

  【解说】和杨文会一样,张健也听父亲说起过,最近在矿下感觉出现了反常的情况,山上好像不断有石头掉下来。

  【采访】被困矿工家属张健

  就是最近一直以来都在嘁嘁嚓嚓发出声音,也就这么想是不好的预兆,但是没有料到会跨塌这么严重。

  【解说】虽然山体垮塌前已经出现了种种征兆,但矿上还是实行一天三班倒的作业制度,直到6月5日山体垮塌前还在进行开采作业。

  【采访】被困矿工家属杨文会

  他们为什么不停工呢?

  他老板不许放啊,你今天不去了,就必须找人代班,你不找人代班,不去就要罚一天的款。也就是说从发现山上掉石头一直到垮下来,采矿都没有停过?

  没有停过。

  一天都没有停过吗

  没有停过。

  你爱人天天去?

  天天去啊。

  【解说】向忠元是在矿上已经做了15年的老矿工了,三联铁矿在国营和私营期间不同的开采方式他看得十分明白。 (上图解)国营期间,铁矿开采区实行的是“房柱法”作业,即在作业面留下原来的矿石作为安全柱,通常每个柱子有5米见方,形成天然的支撑,10米见方区间内,就必须有安全柱。

  【采访】矿工向忠元

  (国营)那个时候5米的墩子竖起,周围是5米的塘子(开采区),像"梅花桩"那样,梅花形状的,把上面顶起来,这样就不会垮下来。

  这是国营的做法?

  对,国营才这么搞。

  私营不这么做吗

  私营不会。

  【解说】然而铁矿改制后,由于不可再生的铁矿资源越来越少,渐渐只剩下维系矿山安全的矿石安全柱和一些成色较差的矿层,于是矿场竟然开始要求矿工回采安全柱,以达到更高的产量。

  【采访】矿工向忠元

  里面五米的墩子(安全柱)都直接采掉了,采掉以后,用30厘米粗的木头,3到4根绑在一块(支撑),现在里面全部采空了,矿被挖走以后,里面的平顶就塌下来。

  你原来在矿上做过,自己看到的?

  是啊。

  你亲眼看到啊?

  是啊,现在做的都是私营企业,都是小老板啊,我们都进了十几年的矿山了。

  【解说】向忠元的说法在其他被困矿工家属那里也得到了证实,这种危险的违规开采方式在当地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采访】被困矿工家属张健

  回采的时候,保安柱被采掉的居多,这里本来就是危岩了,他这样采的时间长了,空的地方大了,会造成塌方。

  【采访】被困矿工家属杨文会

  他(丈夫)说井下都是用棒棒撑的,但是毕竟撑不住,那些细石头都落下来了,有动静。

  【解说】当地的矿工和家属们告诉记者,在铁矿开采高峰时期,铁矿乡最多有三个矿场在鸡尾山同时开采,这些矿场或多或少都存在回采安全柱的情况,危险就这样逐渐累积起来。

  【矿工向洪生实况】

  如果合理开采就不会出现垮塌的情况。

  是不是有一套比较规范的标准?

  是有啊,采空区有5米,保安柱就应该有5米,规范的开采是不会存在什么安全隐患的。

  【解说】正在说话的人叫向洪生,也是一位开采矿石十多年的老矿工了,曾经在出事的三联铁矿工作过。为了亲眼目睹回采安全柱所造成的风险,记者决定和他一起进入当地另一个矿井,实地拍摄井下的情况。

  【井下对话向洪生】

  一般来说是安全的,很少有像这样掉石头的。

  地上的石头是刚刚掉下来的?

  是,这个它随时都有掉下的可能。

  开完以后你们所谓的安全柱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矿开完以后这里不开了,作为上面的支撑?

  它是一个圆柱形,(直径)四米大的圆柱形,这里面就有。还有多远?还有一百米。

  【解说】在矿道内前进了约100米后,到达了矿井的第一个采空区,记者亲眼看到了矿工们所说的安全柱。

  【井下对话向洪生】

  它(安全柱)是用来保护上面的顶板(防止)垮塌,有了这个安全柱,上面就不会垮塌下来,起到一个安全的作用。

  矿被采完了以后,上面的重量压下来,下面就很容易有这样的石头往下掉?

  对,它那个柱子就有这样的现象。

  【解说】继续往井下走,记者发现这里果然存在回采安全柱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山上到处可见的松树树干。

  【井下对话向洪生】

  这次发生垮塌的山体下面也有一个铁矿,你在那里干过?

  对,以前干过一段时间。

  他那里是怎么做的呢?

  它那里的情况跟这一样的,在采矿区没有矿以后,它往回采,他把安全柱用另外的松木,三五根捆在一起,用于支撑顶板。

  把安全柱采完了?

  对,支撑好以后就采安全柱。

  根据你的经验,松木能支撑上面那么大的重量吗?

  当然不能。

  为什么呢?

  这个松木啊,它在里面很快就容易腐烂,它本身就支撑不了,再说这个松木本身没有这么大的支撑力。

  【解说】虽然明知用松木充当安全柱是违规操作,但为了维持生计,矿工们还是只能按照矿主的要求继续回采。

  【井下对话向洪生】

  你们为什么不和老板提出来这样不安全呢?

  现在的老板跟以前不一样,跟国营的时候(不一样),他现在就是要为了赚钱,只要能赚钱,它这个利润很高的,他把安全柱回采以后可以多采很多矿石。

  【解说】向洪生告诉记者,三联铁矿的井下规模要比这个铁矿大得多,开采面积几乎覆盖了大半个鸡尾山,而鸡尾山本来就是危岩地带,掏空矿层使得山体垮塌的风险被无限放大了。

  【井下对话向洪生】

  它(鸡尾山)垮塌的地方都是采过矿的。

  都是像这样采过矿的?

  恩。

  那山体下面是不是被掏空了呢

  是这样的。

  如果采矿的地方和上面的山体有很长一段距离,会不会有影响?

  都有影响。

  什么样的影响?

  这个下面都采空了呀,顶板就不能支撑上面的重力。那它就要往下面沉,发生垮塌。

  【记者出镜】:其实老矿工们都知道,当他们在向大山索取资源的同时必须和大山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然而当巨大的经济利益放在眼前的时候,又有多少采矿业主能够遵守这样基本的自然法则呢?

  【演播室4】目前,关于重庆6.5山体垮塌事故的原因也还没有一个最终结论。曾经有一种说法是“初步认定为自然灾害”,但引起了当地群众的质疑。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地正在搜集民众反映,还在努力寻找一些物证。下一步,在事故处置和定性工作当中,会充分考虑这些情况。天网恢恢,如果真的是触犯刑律,没有任何一个人,在发生这样的事情之后可能逃脱干系。

  好,接下来,请收看精彩的《非常道》。

  编导 张帆 摄像 李会杰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