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罗京走好:追悼会近万人前来送别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5日10:35   SMG《深度105》

  【演播室1】往事调查,旧闻新说。2009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罗京因患淋巴癌,医治无效去世,年仅 48岁。作为一位陪伴亿万观众26年的电视播音员,罗京的去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哀悼之情。11日是罗京追悼会举行的日子,近万人前来送别。

  (字幕:2009年6月11日北京八宝山殡仪馆)

  一组群众自发悼念的画面做慢镜头+音乐与采访穿插

  【采访自发悼念罗京的群众一】

  不相信,不相信是真的。

  【采访自发悼念罗京的群众二】

  我们全家都特别喜欢他的声音,觉得是一种享受。

  【采访自发悼念罗京的群众三】

  我很想念罗京老师,我很想再看他主持新闻联播。

  【解说】

  2009年6月11日中午,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罗京走完了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程。灵堂外,无数花圈、挽联都寄托着人们对罗京的不舍与哀悼。

  【采访濮存昕演员】

  在台里的播音员里面他是少有的不出错的播音员,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的敬业,看出他这人做事情很认真。他代表一种精神吧,刚才也说了,他那种敬业精神,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任的那种精神。

  【采访桑兰】

  他是一个特别善良特别朴实的一个人,很有爱心的一个人,所以你说,我跟他在一起才一天的时间,就有这么深的感情,所以刚才进去也是特别特别有感触地来送他一程,祝他一路走好。

  【采访蒋大为歌唱家】

  对我们每个人生活当中都缺了很重要的一个东西,缺了他的声音,缺了他的音容笑貌。

  (黑转)

  【解说】

  在送别的人群中,记者遇到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都是罗京在北京广播学院79级播音班的同学,而今年正好是他们相识30周年。追悼会的前一晚,大家相约在母校为罗京守夜。

  【采访姚喜双罗京的同学】

  罗京是去世了,但是我们总是觉得恍惚,觉得他一会儿就会过来,到母校来看看,晚上我们一起再聚。

  【采访冯启波罗京的同学】

  我知道罗京不在的消息,心里是特别特别难受,因为罗京太年轻了。作为同学,我说再忙我也要到北京来送他一程。最最想对罗京说的,就是你是我们同学的骄傲。

  【采访杨光罗京的同学】

  罗京,你安心地走吧,也该歇歇了。20多年没有差错的播音,堪称典范,也该歇歇了。在天堂,我想有他的声音,也有他的欢乐。

  【解说】

  79级播音班是恢复高考后北京广播学院招的第三届学生,和前两届一样,为了照顾在文革中被剥夺了学习机会的青年,这届的招生仍然以往届生为主,因此,当时能够考上北广的应届生是凤毛麟角,而罗京就是其中之一。

  【采访卢静罗京的同学】

  我们班有八个直接从高中考的,罗京排行老五,我们班是非常团结祥和的,我们八个是在哥哥姐姐的呵护下过的四年,非常幸福非常快乐。这些哥哥姐姐就给我们起了个外号,叫八根毛,罗京就是第五根。

  【解说】

  由于年龄小,再加上个性腼腆,所以刚开始罗京在班里并不引人注目。

  【采访姚喜双罗京的同学】

  新生联欢会,每个人都出个节目,我们是学播音都多才多艺的,罗京会唱京戏。我们也不知道他会唱京戏,就等着他。他特别腼腆,我们以为他不会表演,他站起来害羞地转过身去对着墙,唱起了京剧,但是他唱得很好。

  【解说】

  随着接触的增多,大家开始对这个腼腆的小弟弟有了不同的认识。当年睡在罗京上铺的唐朝,常常会跟人说起一件事儿。

  【采访唐朝罗京的同学】

  我记得刚上学的时候,正好赶上夏天,蚊子很多,宿舍里都挂蚊帐,我们六个人一个宿舍。罗京用了一个蚊帐的颜色发黄,那是他爸爸用的,后来他等到这周睡觉的时候他就没挂,蚊子老叮他,我就问他为什么不挂,他说我这个颜色不一样,挂在外面和室容不协调。//他做事不是为自己考虑,而是先想到别人,这个他给我印象非常深刻。

  【解说】

  相处久了,同学们发现,罗京其实是个外冷内热的人,他的多才多艺也显现了出来。班主任王老师至今还对罗京在大二时参加的那场篮球比赛记忆犹新。

  【王克瑞 罗京的老师】

  那年拿了冠军,我认为给班级争了荣誉,扬眉吐气啊,因为比他们壮的系,电视系,无线电系,男生多,壮的多得很,看出来罗京在篮球场上生龙活虎,而且不服输,一上去就卖命,非常玩命这种精神以至于带到他后来的工作当中。

  (1983年播音实况)

  【解说】

  1983年,罗京大学毕业,和同学李瑞英一起被分配到《新闻联播》播音组工作。他的业务水准很快就令前辈感到惊讶。

  【采访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赵忠祥】

  我跟他共事的时候他才22岁,他是一个非常难求的人才,我为什么用难求这个词呢。你不信你这么多年再找这样一个人才很难,他播生的稿子不会错的,这是很难的。

  【解说】

  在赵忠祥看来,正是罗京等年轻人的迅速成长,才使得他能够安心地离开《新闻联播》。

  【采访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赵忠祥】

  那时候我是业务组长,我觉得真的很难得的。后来果然,比较生的稿子,大的稿子,急的稿子,交给他我觉得是放心的。//由于这批孩子已经顶上工作了,我才离开的。

  【解说】

  正因为业务能力突出,罗京被委以重任。去世前,他担任着央视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采编部播音组副组长等职务,拥有行内最高的职称——“播音指导”,成为了播音员、主持人中毫无争议的大牌。然而光环下的罗京,却在生活中谦和宽容得让人有些许意外。

  【采访电视主持人刘仪伟】

  我觉得他是一个特别随和的人,而且特别普通,他给我的印象就是特别普通,有时候你跟他面对面的时候你就会怀疑,这个罗京是电视上的那个罗京吗?

  【解说】

  当年刚刚开始主持人生涯的刘仪伟,在央视主持一档烹饪节目。由于风格另类曾一度饱受业内专家们的非议。失落之时,罗京的一句话让刘仪伟铭记至今。

  【采访电视主持人刘仪伟】

  他亲口跟我说你应该坚持,这个挺好的,这个至少是一种选择,是观众的一种选择。他给我的鼓舞非常大。而且我当时很奇怪,我觉得他那么一个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应该是很正统,很传统的,他应该不会认为我这样的是可行的才对,但是恰恰相反。而且那一年我们1999年,现在当然什么样的都有了,那时候他能够给我一些肯定,我真的是一生感激。

  【解说】

  从读书时起,罗京一直爱好运动,尤其钟情于足球,是“中国明星足球队”主力队员之一,被球迷戏称为“冷面杀手 ”。就在去世前两个月,他还请求队友千万为他留好球衣,等他归队。

  【采访电视主持人崔永元】

  我们参加足球义赛的时候,我是踢右边后卫,他踢中场,因为我只要有个助攻上去,我就跑不回来,我跑不回来我就助攻不上去,基本上都是他在那儿张罗,就等于他一个人要踢两个位置,除了自己的位置还要照顾我的位置。就是这么健康的一个人,他就突然,我们感情上特别接受不了。就像我刚才在台上说的话,我们现在说什么好听的话赞美的话,有什么意义,还不如一个满身是缺点的罗京,还活在我们当中,那样可能我们大家活得更充实。

  【解说】

  尽管罗京如此热爱生活,喜爱运动,但病魔缠身的噩运仍然无法幸免。2008年4月体检时,医生发现罗京的腹膜后有肿物,8月被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属于中高恶性程度。当时,由于奥运会报道任务很重,再加上他本身还担任着“奥运火炬手”,因此虽然大夫反复劝他赶紧抓紧时间治疗,但罗京依然希望能在奥运报道中留下自己的声音。

  (实况:罗京最后一次播报新闻联播)

  【解说】直到8月31日,罗京最后一次播报《新闻联播》后,才住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开始化疗。今年2月7日罗京转入307医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由于罗京的哥哥和他配型完全相合,移植很快进行。

  【采访解放军307医院移植科主任陈虎】

  移植以后,他的肿瘤达到了完全缓解,而且开始也给了我们希望,移植完了以后,肿瘤全部消失,从来没有过。

  【解说】

  3月份的时候,罗京还给同事打电话,说很快就可以回去上班了,他积极地配合治疗,表现得很坚强。

  【采访解放军307医院移植科主任陈虎】

  他的口腔溃疡都比别人重,很多人很难坚持,在这个时候,比如说吃饭那些,他一直疼得很厉害。

  【采访解放军307医院移植科护士邢桂芝】

  喝一口水,疼的表情都是把眉毛纠结在一起,我们就给他配了麻药,先漱口,每顿药之前都是先漱口,漱完口之后再吃药、吃饭,每顿药他都没有落。其他的病人中间都能停几顿不吃药,他从来没有过,溃疡疼,他怕张嘴说话牙齿会碰上舌面上的溃疡,他跟我们说得很少,他有一次给我们写了4个字:全力配合。他确实在尽他最大的努力在配合我们,特别特别坚强。

  【解说】

  然而仅仅3个月后,肿瘤卷土重来。5月29号,在病床里,罗京度过了他最后一个生日。

  【采访解放军307医院移植科主任陈虎】

  很热闹,我们在病床里布置得很好的,他自己还切蛋糕,还许愿。

  【采访解放军307医院移植科护士邢桂芝】

  说很多感谢的话,自己还挺自娱自乐地说,过生日真好,大家都给他送礼物,有人来看他。

  【采访解放军307医院移植科主任陈虎】

  他们都说,包括他爱人都说,罗京是很不轻易流露感情的人,但是那天他说那样的话,我们在场很多医护人员都很感动,都流了眼泪。

  (黑转)

  【解说】

  6月5日早上,快速扩散的癌细胞最终还是夺走了罗京。

  【罗京艺术人生实况】

  我希望我退休的时候,大家不是只记住了我们这些播音员的形象,我希望当我退休的时候,大家能数出几次重大的事件是经由我们的报道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当我老了的时候,碰到很多人能够提起这样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幸运。

  【解说】

  罗京大学时期的同班同学欧楠,现在是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首席播音员。她说,过去同学之间曾聊起将来的打算,培养更多的优秀播音员是罗京最大的心愿。

  【采访上海东方广播电台首席播音员欧楠】

  我们当时就在想,毕竟大家都在往年纪大的方向走,就是想,我们退休以后,我们挺想办一个学校,大家就会说这个事情说起来,就是说我们办一个学校也蛮好的,教出更多的播音员主持人,当时我们说我们要办这个学校一定能办到最好。

  【解说】

  (音乐起)在罗京曾经就读过的学校,在医院里,在网络上,这些日子里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他的哀思。不仅仅因为他被人们称为“国脸”,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业务精湛、多才多艺,更重要的是罗京一贯温和谦逊、关爱同道、敬业进取的人格魅力,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爱戴。

  【演播室2】26年来,很多人听着罗京播报新闻的声音长大、成熟,罗京的声音已成为一代人集体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这份记忆,他深深地融入了这个时代,成为一种凝聚我们共同情感的符号。

  好,感谢收看本期的《深度105》,我们下周日晚再见!

  编导 秦扬轲 丁桃 摄像 傅力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