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6月15日消息(中国之声记者陆敏)2009年6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2009年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围绕中国城市发展转型问题,就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分析研讨,并发布了《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
《城市蓝皮书》指出,目前中国城镇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和政策体系的建设基本完善,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正在经历从初创时期的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转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和中国城市低保制度不仅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保障,也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
蓝皮书指出,中国城镇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和政策体系日趋完善,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增长迅速,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但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医疗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统筹能力薄弱;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医疗保险制度有待整合协调等。面对上述形势,应大力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将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
此外,就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建设发展现状,蓝皮书指出,总体来看,目前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覆盖了城市贫困群体及其家庭,实现了一系列转变——从生活救助向综合救助、从平均主义救助向分类救助、从不太规范的救助向比较规范的救助等。城市低保制度对保障城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稳定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经济、社会体制的改革还在继续和深化,市场化的方向正在加深,企业的减员增效、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尤其是低端劳动力近乎无限供给的趋势和事实将持续存在。因而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在发挥而且注定要继续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这就要做到:第一,尽快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配套救助措施,同时实行分类救助。第二,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有待加强,财政投入结构有待改善。第三,增加低保工作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第四,进一步强化低保制度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功能。第五,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低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