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代表建议政府投资建水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9日01:48  新京报

  

代表建议政府投资建水网
昨日,肖家河村,一居民正在给孩子洗手,楼梯上6桶自来水以备停水时使用。目前4口机井供该村5万余人用水。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本报讯 公交改制和低票价政策缓解了北京的交通压力,而另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城市供水也被寄希望用这种方式改造,昨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专题调研组对城市供水保障进行了调研,面对北京严峻的水资源紧缺现状,代表们建议参照公交改制模式,对供水管网等基础建设直接投资或加大投入,保障城市用水的安全。

  河北水占日供水量六成以上

  昨日上午,市人大代表到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进行城市供水情况调研,同时听取市水务局和市自来水集团的报告。

  第九水厂供应全市一半以上的用水,目前水源来自河北。根据市自来水集团的统计,目前北京市区日供水量为240万立方米左右,其中河北应急水源供水超过130多万立方米,占自来水供应总量的60%以上。

  据北京自来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君乐介绍,目前北京供水企业的现状是:一方面由政府控制价格,另一方面又作为市场主体,需要自筹资金建设和运营,并缴纳税费。建议政府考虑自来水的公益性特点,加大对城市供水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今后在水厂和供水管网等供水设施上由政府投资建设,保障北京市的供水安全。

  政府要加大公益性事业投入

  参加调研的吴守伦代表认为,应该把供水作为公益事业,优先发展,而不是推向市场,先例就是北京的公共交通。

  北京的公共交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曾尝试市场化模式,组建了多个公司,市场活了,但问题也多了,从2006年开始,北京实行公交改制和低票价政策,由政府出资建设地铁,购置公交车辆,每年补贴百亿元。不但为北京奥运举办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体系,也缓解了日常交通压力。代表们希望这一模式能用于供水领域。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晓晨表示,应该加大对公益性事业的投入力度,这方面欠账比较多,要还,要像支持公交一样支持水、气、热等公用事业。

  ■ 现状

  自来水集团总经理徐维浩在汇报中表示,按照北京水务规划,北京将主要依靠南水北调解决饮水问题,近期为河北四个水库,远期为长江流域的丹江口水库,途经4个省市,长达1250公里。经过综合考虑,河北应急水源供应期延长,截止到目前仍在源源不断进京,预计延期调水第一期将再续1.2亿立方米,第二期有望引水1.3亿立方米。明渠运输,原水水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很大。必须针对可能的水质变化,在处理工艺等方面做好准备。

  水质 明渠运输水质复杂性大

  水量 供水安全低于国际标准

  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介绍,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00立方米左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下限标准,属于重度缺水地区。

  自来水集团总经理徐维浩说,北京自来水集团日供水能力295万立方米,而今年6月最高日用水量一度达到260万立方米,今后的用水量可能更大,市区的供水安全系数仅为1.1,与国际通常的1.3-1.4的标准有较大差距(东京1.5)。

  未来5到10年,北京城区的日用水需求将达到400万立方米,供水能力不足,压力不够,管网运行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而新水厂建设到投产的周期为2-3年,供水建设任务已经是燃眉之急。

  水价 至去年累计亏损13.4亿

  自来水集团表示,面对严峻的供水形势,迫切需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水厂和市区的管网改造,目前40%的管网老化,存在隐患。

  2002年以来,自来水水价一直未调整(一并征收的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曾调整),水价与成本倒挂,政策性亏损严重,至2008年累计亏损13.4亿元,每吨水亏损0.81元。

  徐维浩表示,自来水集团运营周转困难,至去年底,集团负债率达54.3%,难以筹措更多资金进行建设。而初步测算,今年的基础建设投资约需17亿元,2010-2012年城区所需建设供水改造资金约100亿元。

  崔君乐表示,从2003年到2008年,企业向政府缴纳税费达到43个亿。

  ■ 现场

  “要敢于说出

  水的问题”

  在昨天的调研中,面对市水务局和自来水集团的领导,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晓晨表示,北京水的问题太突出了,下点雨无济于事,主管部门要有清醒的认识,“你们要敢于说出水的问题。”刘晓晨说,以前总不敢讲水资源紧张的状况,怕造成恐慌,这都没有必要,作为北京的“水官”,主管部门要敢于讲出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密云出水口小鱼验水质

  ■ 揭秘

  密云出水口

  小鱼验水质

  北京的水源安全如何保证?市水务局局长程静表示,这方面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进行维护,譬如在密云水库的出水口,水出来后要先经过一个大鱼缸,里面有一些很小的鱼,是从国外购进的。其特点是对污染和有毒物质特别敏感,只要有一点点问题,即使人喝了没事,但这些小鱼会死掉,用这种方式来监测水质安全。

  ■ 个案

  肖家河村的用水困局

  “每天都在打水仗!”站在水龙头前成排的水桶旁,租户王怀英等着接水。

  昨日下午1时许,午饭时间刚过,肖家河村的主妇们开始张罗着刷锅洗碗。由于用水的人较多,水流细得像面条。

  这还不是最糟。据住户们描述,每到用水高峰,村里四口井同时打出来的水仍不足以分到每家每户,最终只能统一停水,一天停数小时是常有的事。

  肖家河村位于海淀区西北五环外,据马连洼街道肖家河社区党支部穆书记介绍,自2001年撤村并街后,除少数200余名老人未脱离农村户口外,绝大多数已转为居民。撤村后,原村民们成立的集体经济———圆明园农工商公司负责村里经营,村里公共卫生等交由市政负责,但水网改造却始终未实现。

  年逾五十的村民张先生现在该公司打零工,其祖辈三代都在原肖家河村生活。据其介绍,三辈人都未盼来自来水,全靠三口机井将全村分成三个供水区,各自走一个管道通向每户。2007年前后,因吃水紧张,圆明园农工商公司又增加一口机井,而每口井的养护费用、电费等每年约数十万元,均由公司承担。

  “十年前三口井养活三四千人,十年后涨了十倍多,当然不够吃!”圆明园农工商公司负责全村水电运营的杨先生感叹道。

  据居委会书记介绍,撤村近十年来,本地居民人口保持稳定,约2000余户,共约4129人,而外来人口却持续增多,已攀升至47000余人。

  由于村民和租户们不需承担任何用水费用,因此尽管闹水荒,但村里多数住户家都常年开着水龙头接水。昨日下午,村子里到处可见水龙头大开,等待时有时无的水流。水桶里满溢出来的清水淌出院落,混着污水流入街巷。

  租户增多水源不足、用水浪费,更进一步造成了水荒。由于每晚12时后机井断电不再供水,从河北来京务工的胡女士一家常常面临收工后无处洗澡的困境。于是,占地2.3平方公里的肖家河社区建起了四五家浴池,且均使用自备井。其中一家的负责人于女士称,入夏后生意尤其火爆,每天平均四五百人,营业时间为每天早8点至第二天凌晨,平均每两分钟进一个人。

  不过并不是每户村民都能够拿出数万元在自家打井,大多数人只能眼巴巴地排队等水吃。

  下午3时许,准备做饭了,租户胡女士从水桶里舀了一瓢水准备洗土豆,“不滤一下根本没法用”。此前,她曾在水里发现过泥沙、树叶,昨日中午更发现了一条白色软虫。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李立强 张媛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