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着“魔”因为快乐崇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9日04:09  钱江晚报

  肖菁

  自从今年春晚的神奇8分钟之后,很多人想不明白:2个小魔术,何以风靡大江南北?

  春晚刘谦的两个魔术,在有50年魔术从业经验、已是全国一级演员的魔术大师杜林森看来,应该定位为“小”魔术,小到什么程度?“以前我们做大型舞台魔术,一个魔术结束,幕布一拉,里面在准备下一个魔术的道具,这时候,魔术师会表演两个小魔术串场过渡”。

  串场过渡的小魔术在春晚现场,“魔”倒了全场。令杜林森更为吃惊的是,春晚之后,一夜之间,全国“着魔”。各大电视台教魔术,演魔术的栏目火热出炉,魔术揭秘的栏目办起来了被紧急叫停,不管怎样,小脸刘谦让全国的魔术师们一夜之间炙手可热,魔术师这个群体的身价,以及与魔术相关的所有产业都随着刘谦的走红而走红。可以说,2009年,中国对魔术这种艺术形式“情有独钟”。

  杜林森想不通,自己奋斗了50年,这个产业怎么就让刘谦8分钟2个小魔术一下子挑动了起来。直到上周末,刘谦在杭州做专场演出,杜林森受邀观看,在现场,他被“震”住了。让一个职业就是“制造神奇”的魔术师感觉震惊,那是不容易的。

  首先“震”住杜林森的,是看魔术的观众发生的群体性变化。

  杜林森的舅舅也是个有名的魔术师,三四十年代在杭州,舅舅李天影的经典魔术是“换人箱”。估计老一辈人也许还记得,台上搁一大木箱,人钻进去,然后一块红绸布盖上箱子,红布一掀,钻出来的人不是刚才进去的那人了。

  当年,魔术少有专场演出,是属于杂技表演中一个节目。台下的观众,哈哈一笑,还会送一句“骗人的把戏”。

  到杜林森走红时,他曾经创造了一个中国魔术界的辉煌,1999年,他在杭州剧院一人连演13场,场场爆满。那个时候的观众,以中老年居多,一个魔术演完了,大家掌声鼓励,仅此而已。

  而刘谦的专场,杜林森一踏入剧院就震惊,清一色的年轻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年轻的爸爸妈妈带着四五岁的伢儿,鼓掌也不足以表达对刘谦的热爱,扯着嗓子叫“刘谦刘谦我爱你”,大屏幕一出现刘谦的面部特写,观众又是一阵尖叫。据说刘谦的南京专场更火爆,女“谦迷”一拨一拨地涌到台前,基本上已经不在乎刘谦在表演什么,关键就是站在台上的是刘谦。

  原来,这就是“粉丝”。

  回忆当年青葱岁月,杜老师觉得自己也是有过“粉丝”的,去部队表演魔术,后来也有女兵给他写信,纯洁的友谊一直维持到现在。感情绵长而醇厚,但绝对没有“谦迷们”这般主动和疯狂。

  杜林森看到的是什么?“我看到中国人精神面貌的变化,越来越OPEN(开放)。还看到什么?当今艺术评判的新标准——快乐。魔术没有高下之分,艺术也一样,演员说“我要给你们带来快乐”,观众回答“我享受到了快乐”,就一切OK。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