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患者的“手足”家属的“心” 缺不了的陪护工缺少“正规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9日07:05  大河网-大河报

  

患者的“手足”家属的“心” 缺不了的陪护工缺少“正规军”
核/心/提/示

  当家人生病住院需要照料,而自己却因为工作等原因难以抽身,怎么办?聘请专职陪护工是不少人的答案。然而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作为一种职业已经存在了多年的陪护工,如今在省会郑州仍处于一种“无组织”、“无规范”、“无管理”的“三无”状态。在给患者家属减轻负担的同时,陪护工行业存在的诸多隐患也令人担忧。

  有关专家指出,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加剧,以及“独生子女”开始成为家庭的支柱,专职陪护工的市场需求会有增无减,对这一行业进行规范管理已经势在必行。

  □记者李晓敏实习生董方晓文记者平伟图

  市场需求:

  请个好陪护轻松一家人

  市民郭金枝女士的父亲今年快90岁了,5月1日住进了医院。郭女士遂和妹妹、弟弟三人工作之余轮流去医院照顾父亲,半个月下来,三人都累得头蒙,决定请个陪护工。

  经人介绍,5月14日,郭女士雇用了来自新乡农村的王军(化名)做陪护。王军年近60岁,但身体硬朗、手脚麻利,已做过三年的陪护工。

  每天早上6点多钟,王军开始给老人刷牙、洗脸、更衣和泡茶。

  7点,家属给老人送来早饭,趁这个时间,王军赶紧下楼买早点。饭后,王军开始给老人服药。老人输液时,王军要帮老人在床上小便,及时按呼叫器提醒护士换药。

  午饭前后,老人要接受两次康复治疗和一次针灸治疗,王军则把老人从轮椅上抱上抱下,负责接送老人。

  晚上七八点钟,王军给老人打上热水洗脚、擦身。他晚上睡在简易钢丝床上,夜里要起来照顾老人小便。

  对于王军一个月的表现,郭女士和家人都比较满意。她认为,能请到一个好的陪护工,让一家人都轻松很多,“如果这个行业能管理得再好一些,再专业点、规范点,那可真是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从业人员:

  多是农民工护理靠经验

  王军说自己干上陪护工这一行,也很偶然。三年前,他从老家出来打工,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经熟人介绍,做起了陪护工。

  “干这一行的,除了少数是本地的下岗职工外,基本都是从农村来的,有点儿别的技术,谁愿意干这个呀。”王军说,他所接触到的陪护工,都是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工,照顾病人都是靠经验。

  杨大姐来自中牟县,2002年经村里人介绍,开始给人做陪护工。“当时受了不少的委屈。”杨大姐回忆说,可自己年龄大了,去干服务员什么的也不行,而且做陪护工拿钱相对比较快。忍一忍,就又接着给人做陪护工了。

  行业现状:

  无专业公司无统一价格

  “45岁,男,有4年护理经验,价格面议。”在不少医院里,都能见到类似小广告,既有以陪护工个人名义发布的,也有以家政公司名义发布的。记者按照小广告联系了一家家政公司。该家政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主要以提供保姆为主,陪护工较少。记者询问他们是否会对陪护工进行培训时,这位工作人员一开始说有,但又对培训内容说不出个所以然。另一家家政公司的工作人员则直言,他们的主要业务是保姆、保洁等,陪护工只是顺带做,所以也就没什么培训。

  由于市场上并没有专业的陪护工公司,陪护行业自然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包吃住一天50元,不管饭的话一天收60元,算是正常的。”王军说。

  雇主无奈:

  护理不专业出事没人赔

  记者在医院采访时,相当一部分病人家属认为,陪护工确实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但该行业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

  病人家属郑先生向记者反映,上个月,他父亲因为中风导致偏瘫,他请了一名陪护工,但一次陪护工帮老人翻身时,不慎导致老人从床上翻落下来,腿骨骨折。“那个陪护工也没啥钱,我们只能自认倒霉。”郑先生无奈地说。

  市民路女士反映,她曾为公公请过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当住院陪护,三个月后,小姑娘说家里有事,要辞职。结清工资后,小姑娘就离开了。之后路女士的家人发现,老人的戒指、录音机等东西全不见了。

  郑大一附院护理部主任刘延津认为,随着需求的扩大,陪护工这个市场也日渐发展,但其中确实存在不少隐患。第一,大部分陪护工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第二,不少陪护工连体检合格证都没有;第三,个别陪护工素质不高,很容易发生盗窃行为;第四,护工群体流动性大,一旦护理中出现事故,病人和家属也无法找到索赔主体。

  护工担忧:

  少劳动合同易发生纠纷

  对于目前的现状,不仅雇主一方感到担忧,不少陪护工也不能满意。大多数陪护工跟雇主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这让陪护工的合法权益难以获得保障。不少陪护工为此常和病人家属因费用问题产生纠纷。

  不签劳动合同,陪护工在医疗等方面的保障更是无从谈起。陪护工杨大姐说,天天在病房转,她也担心自己会染病,因为本来收入就不高,一旦生病完全要靠自己埋单。所以她和不少陪护工都表示,如果要护理的是传染病病人,出的价钱再高也不接。

  工作累、环境差、健康没保障、收入也不高,伺候病人这个体力活,在许多陪护的眼里是个不得已的苦差事,一旦有更好机会,他们就会换工作。

  未来出路:

  培育专业公司规范行业秩序

  据郑大一附院护理部刘延津主任介绍,该院几年前曾把做陪护的农民工召集在一起进行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陪护工们的护理水平得到了提高,雇主也比较满意。但后来因为牵涉到收费问题,这种模式就没有进行下去。他希望能出现一些正规的专业陪护公司,医院方面也很愿意与陪护公司合作,“这样一方面陪护工的权利和利益更容易得到保障,对于雇主来讲,一旦出现意外,也可找到赔偿主体”。

  “首先必须建立严格的持证上岗制度,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和统一的行业收费标准。”郑州大学社会学博士李惊雷认为,目前我国陪护工市场缺乏统一的政策规范和行业指引,监管存在空白地带,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管理规范,并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网上有不少陪护工的供求广告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