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杭州今天入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0日04:06  都市快报

  (上接第1版)

  去年开始杭州向丰水期过渡

  今年梅雨期雨水比较多

  小心防滑别吃隔夜菜做好家庭除湿

  一些梅雨季生活小提醒请你参考

  杭州梅雨期最长77天,最短3天

  杭州正由枯水期向丰水期过渡

  记者 顾怡

  杭州梅雨期最长77天,最短3天

  杭州市气象台统计,1951年以来,杭州平均入梅日期6月15日、出梅日期7月7日,平均梅雨期23天,平均梅雨量277.4毫米。

  杭州梅雨期,每个地方下的雨也有多有少。一般来说,梅雨量南大北小:南部的桐庐、淳安、建德雨下得多一点、大一点,北部的杭州市区、萧山等地相对雨量小点。

  杭州正由枯水期向丰水期过渡

  因为大气环流等影响,杭州一般几年为枯水期,几年为丰水期,轮流转换。枯水期里,全年雨水相对比较少,丰水期反一反。

  两者转换的日期,一般在十年左右,所以有十年枯水十年丰水的说法。

  大家可能有印象,进入2000年以来,杭州的梅雨一点都不典型,梅雨期间雨都下得不多,所谓“空梅”“短梅”,梅雨已经不太感受得到。

  一直到2008年,杭州的梅雨厉害了点,26天梅雨期,累计雨量403.6毫米,梅雨量比常年要明显大。

  杭州市气象台副台长周春雨说,从雨量自身变化规律来看,2000年以来,杭州处于相对枯水期,梅雨不典型,但接下去,杭州总的趋势是慢慢由枯水期转入丰水期。

  杭州全年基本一半以上的雨都下在5到9月,特别是梅雨期,所以进入丰水期后,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杭州的梅雨会明显起来,雨水比较多。

  梅雨后台风前,杭州晴热高温

  一般,每年出梅后,杭州会有一段晴热、高温的天气,这时往往台风还没到,是杭州一年中酷热的一段时节。

  杭州市气象台预测,今年因为受全球变暖等影响,杭州属气象灾害偏重年份。

  梅汛期结束后,杭州将有阶段性高温出现,预计高温强度跟去年差不多,但强于常年,东部高温天数约在30到40天,西部20到30天左右。

  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8~39℃,与去年接近。

  另外,预计今年在我国登陆的台风有7至9个,与常年相近,但台风对杭州的影响,比去年严重。

  小心刮风打雷强对流天气

  一边开太阳,一边落雨,是杭州人对梅雨天最大感受之一。所以,老底子,杭州人把梅雨天的太阳叫“乌花太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名句,说的也是梅雨天气。

  除了“太阳雨”外,梅雨天有时还有很强的破坏力。

  因为冷暖气流交汇,梅雨季节,杭州很容易出现刮风、大雨、闪电、打雷,甚至下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引起灾害事件。

  比如1954年梅雨期,杭州有特大洪涝,市区内街道全被淹,郊区受淹农田62万亩,倒坍房屋198间,死亡12人;

  近一点的1996和1999年,梅雨期间也都有严重的洪涝灾害、特大暴雨,损失惨重。

  去年梅雨期间,杭州还发生了一起严重雷击事件:6月23日晚7点,淳安千岛湖一艘去杨梅岛采收杨梅的挂机船被雷电击中,3人死亡,4人受伤。

  梅雨季节生活小提醒

  梅雨,有时人们又把它叫“霉雨”,因为梅雨期里高温、高湿,东西很容易发霉。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说: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我们整理出一些梅雨期生活小提醒,供大家参考——

  大理石地面,小心防滑

  读者胡先生前两天打进快报85100000,提醒大家注意一件事。

  他说,现在很多新小区都很漂亮,环境布置上也下工夫,不少小区路面都用的是大理石。

  可连着两天阴雨,大理石就返潮了,走上去特别滑,真要当心。

  梅雨季节,连续下雨,大理石路面会更加湿滑,特别是老人和孩子,走路要格外当心。

  隔夜菜最好别吃

  梅雨期,要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新鲜蔬菜最好不要隔夜、隔餐食用。

  因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蔬菜放一晚上后,更容易产生有毒的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会使人体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

  充分利用家里电器除湿

  梅雨季节,家具、衣被之类常湿乎乎的,蛮难受。

  可以充分利用家里电器除湿,比如,用电吹风吹吹家电,用电熨斗熨烫衣物,开启空调除湿功能,将室温降至22℃左右,相对湿度能降低约50%。

  多关注自己心情变化

  高血压、关节炎、癣病湿疹等疾病,梅雨季节都容易高发。多休息、不淋雨、减少晨练、多吃果蔬,是有效的保健方法。

  另外,梅雨季节里,抑郁症也易发作。据统计,梅雨季节里,约有一成人会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特别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情感障碍。

  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泡杯花茶、读本好书、洗个热水澡等,都是保持心情愉快的好办法。必要时,也可吃些藿香正气水等健脾化湿药物。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