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梅新育:经济危机存在可能持久的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0日06:50  台海网

  

梅新育:经济危机存在可能持久的风险

  梅新育

  经济学家,现任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兼职客座教授。

  已出版专著7本,主要有《国际游资与国际金融体系》等。

  梅新育带来的讲座是关于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与中国的竞争优势的内容。他认为,目前全球经济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美欧日经济将持续一段时间的萧条,世界经济危机将持续贯穿整个2009年。但是,在目前的形势下,中国经济仍可实现较快增长,且与主要竞争对手发展速度相对差距可能拉大。

  经济危机将贯穿2009年

  近一两个月来,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好的迹象,许多人以为经济危机即将结束。但是,梅新育认为世界经济危机将持续贯穿整个2009年,当前的一些好迹象不过是低位站稳。他分析说,目前世界经济的好迹象存在着很大的水分。实体经济部门没有实际好转,仅仅是由于政府和中央银行投入的巨额流动性资金流入资产市场,况且资产市场的一些利好不过是过分宽松的压力测试、会计准则调整的结果。

  尽管美日欧几个大的经济体系都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反经济危机的政策,但是效果都不显著,这场破坏性的经济危机存在着可能持久的风险。

  美日欧反危机计划几乎每个环节都存在现实或潜在的问题。藉以制定反危机计划的理论基础未必完全正确;反危机计划往往因投合政治可行性而扭曲,如美国白宫为了通过经济刺激计划而蓄意对失业率作出了较低的预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利益集团角逐将扭曲、削弱经济刺激计划的效力。

  国际性经济危机需要国际协调,但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从来就是巨大的难题,实践效果不彰,而在缺乏协调的情况下,各国相互冲突的宏观政策将大大削弱其预期效力。中国拥有经济竞争优势

  尽管外部的经济危机还将持续,但是应该可以说中国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受的影响还是小的。中国仍然拥有自己的长期和短期的经济竞争优势,并且将在这种竞争优势之下日益发展起来。

  梅新育认为,中国制造业生产和出口的竞争力并不仅仅源于低成本,而更多地植根于完整产业体系所带来的范围经济效益、巨大市场所带来的规模效益、优良且不断改善的人力资源、优良且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宏观经济稳定性、不断改进的公共服务效率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有的是其他国家永远无法具备的长期优势,有些因素也是可以维持一定时期的。

  不仅如此,中国在当前的形势下,也还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财政状况在经济大国中最佳,银行体系在大国之中最为稳固,财政稳固,实施反危机财政政策空间广阔。中国居民收入、消费和储蓄持续增长,足以为扩大内需提供有力的支持。国际收支和储备稳定,不担心因投机性货币攻击而爆发货币危机,经受得起扩大内需引起的进口增长,也经得起国际资本流动逆转的冲击。由于增长速度相对差距拉大,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相对地位可能提升。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