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一箭双星”再探月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0日07:14  深圳商报

  

美国“一箭双星”再探月球
“宇宙神-5”运载火箭将两个月球探测器送上太空。 新华社/路透发
美国“一箭双星”再探月球
美国“双星”示意图。新华社发
美国“一箭双星”再探月球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模拟图像。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华盛顿6月18日电】美国航天局18日利用一枚“宇宙神-5”运载火箭将两个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这标志着美国“重返月球”计划正式启动。

  美国航天局电视直播画面显示,美国东部时间18日17时32分(北京时间19日5时32分),两个探测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搭乘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月球探测之旅正式开始。

  美国航天局发射主管查克·多瓦尔说:“这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配备有7种科学仪器,预计4天后进入距月球表面约50公里的绕月极地轨道运行,其主要目标是搜寻月球表面适宜载人探测器登陆的地点、勘测月球资源、观察月球辐射环境以及测试新的探月技术。借助它传回的图像,科学家们将可以绘制高清三维月球地图。

  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以及运载火箭的第二级将在运行4个多月后,在月球表面实施两次撞击,探测月球表面的深坑,并在地表下寻找月球水冰存在的线索。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地面以及在轨天文望远镜将对二者的撞击进行观测。

  美国航天局当天发射月球探测器距人类第一次登月已有近40年。这次任务也是美国“重返月球”战略计划的第一步,将为美国载人探月以及探索太阳系提供重要数据。

  2004年1月,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公布“新太空探索计划”,内容包括研制下一代航天器,重返月球乃至登陆火星等。2006年12月,美国航天局发布“重返月球”计划,描绘了本世纪美国探索月球的整体框架和目标,其核心目标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并以此为跳板,为人类登陆火星甚至探索更遥远的太空做准备。

  双星升空肩负重要使命

  为建月球基地看“风水”

  美国太空网站18日报道,美国这次探测活动是美国重返月球计划中首批探月任务。两个月球探测器将搜寻适宜登月着陆点、探寻月球水冰存在线索和勘测月球资源等,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搜寻适宜登月着陆点

  报道说,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大小与一辆宝马Mini Cooper汽车相当。它携载7种探测设备,探测任务预计持续一年。进入预定轨道后,它将利用携带的微型雷达对月球进行拍照、借助一种特制仿生塑料材料观察月球辐射环境并测量月球表面温度。借助它传回的图像数据,科学家将绘制出比以往更完整、更清晰的三维月球“地图”,以更好勘测月球资源、搜寻适宜登月着陆点。

  撞击月球找水冰

  航天局专家说,除搜寻适宜登月着陆点外,两个探测器还将探寻月球水冰存在的线索,这对进一步探索月球意义重大。

  据太空网站报道,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将两次撞击月球表面,探寻月球坑里是否存在可以转化为水的冰。航天局希望,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以及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能在这次探测任务中找到月球是否存在水冰的“直接证据”。

  航天局官员说,找到水冰存在证据或月面能永久反射太阳光的区域,将是在月球上建造太阳能电站、为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支持的重要一环。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相关链接

  ● 美国“重返月球”计划

  在2004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发布“新太空探索计划”,计划内容包括研制下一代航天器、重返月球乃至登陆火星等。2006年12月,美国航天局发布“重返月球”计划,其核心目标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并以此为跳板,为登陆火星乃至探索更遥远的太空做准备。

  根据这项计划,美宇航员首次重返月球的时间可能在2020年,最初的几次登月可能均由4名宇航员完成,他们在月球表面停留时间约为7天。随后,美国将逐步建设月球基地,其中包括电力供应系统、月球车装配及宇航员居住区。最终的月球永久基地将可以保障宇航员在月球上持续居住180天,可为载人探索火星做准备。

  ● 近年月球探测

  2003年9月,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顺利升空,并在完成观测使命后,于2006年9月成功撞击月球。

  2007年9月,日本绕月探测卫星“月亮女神”发射升空。

  2007年10月,中国“嫦娥一号”卫星踏上“奔月”旅程,并在一年多后成功撞月。

  2008年10月,印度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发射,它利用携带的各种仪器收集月球地理结构、化学构成及矿藏等数据,并收集数据以绘制高精度的三维月球地图。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