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沈毕业生实名就业率41%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0日09:00  辽一网-华商晨报

  “大学生就业到了最关键、最重要、最紧张的时候”

  晨报讯(记者 房延彦)截至6月18日,沈阳毕业生实名制就业率为41%。

  到月底,就业率要达到75%以上。

  只有,12天。

  昨日,沈阳市召开大学生就业新闻发布会,沈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冯连旗直言:“大学生就业已经到了最关键、最重要,也最紧张的时候了。”

  “沈阳市现有高校和研究生培养单位55所,2009年毕业生9.6万人,其中,沈阳生源2.1万人,外埠生源7.5万人。”冯连旗介绍,截至6月18日,55所高校毕业生已经完成实名制就业签约3.9万人,就业率在41%左右。

  到6月末,沈阳市将力争使大学生就业率完成75%以上。还有不足半个月的时间,沈阳市现在的就业率距离这一目标还相差34%。

  为此,冯连旗将6月份称为“高校毕业生离校求职择业的关键月,也是完成全年就业任务的攻坚月”。

  此外,沈阳2009年应届毕业生中共有特困家庭毕业生1334人。截至6月18日,已有614人实现了就业,就业率为46%。沈阳将对还没就业的困难家庭毕业生落实承包人,采取点对点的方式,确保年底前困难家庭大学生100%实现就业。

  月末有招聘会

  6月23日 2009年毕业生就业专场会暨医疗、食品、化工行业专场招聘会

  6月25日 2009年沈阳经济区现代服务业企业促进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

  6月30日 2009年毕业生就业专场会暨灵活性就业专场招聘会

  释疑

  12天如何提高34%?

  到6月末,只有12天时间,而现在的就业率只有41%,如何实现12天完成34%?

  昨日,对于就业率的完成等疑问,沈阳市人事局有关负责人予以解答。

  75%的就业目标能否实现?

  冯连旗介绍,目前41%的就业率是指实名制就业签约率,其中不包括灵活就业以及参军等方面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如都包括在内,预计就业率将高于41%。

  因此实际上,沈阳大学生就业情况还是不错的,总体上看,沈阳今年的就业形势是好于去年的。

  怎样保证75%以上的就业率?

  “沈阳市将继续注重深挖大学生就业相关部门的潜力,建立由高校校长和分管书记负总责的‘一把手’责任制,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落实。”冯连旗表示,沈阳“周周有活动,天天有调度,以超常规方式推进落实。”

  沈阳市人事局已派出32名处级以上干部,从6月17日到月末,全部“盯”在高校开展工作。这样不但可以摸清一线的真实情况,掌握初次就业率,同时也可以协助高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能否出现突击就业,导致就业不稳定?

  这么短的时间,实现那么高的就业率,部分高校毕业生是否会在离校前“盲目”就业?一些地方是否会出现搞“突击”就业,导致就业不稳定?

  冯连旗表示,中国沈阳人才市场此前做过调查,35%的毕业生对初次就业非常在乎,希望一锤定音。

  冯连旗表示:“现在看来,这个观点恐怕需要调整一下。”

  冯连旗说,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机会萎缩,找一个稳定工作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如果以稳定性的工作为求职目标,可能会延迟就业时间,甚至难以找到理想工作,因此需要建立先就业的观念,在就业中提升能力,改变观念,以便更好指导择业。

  沈阳市人事局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韩宏兴表示,企业和毕业生之间是“互相考核”的关系,毕业生因为时间紧的原因,可能选择了一个不是很了解的企业。但企业在录用毕业生后,也会对毕业生进行考核,看他是否适合岗位。所以总体来说,今年的就业形势对就业不稳定或“二次就业”的现象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本报记者 房延彦

  分析

  就业难四大原因

  沈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冯连旗介绍,年初以来,沈阳市对在沈部分高校调查和对近5000名毕业生的问卷分析,总结出部分高校毕业生未就业主要受四种因素的影响。

  ■观念滞后,能力危机

  据沈阳人才市场调查问卷分析,有50%的大学毕业生对月薪的期望超过2500元,可企业意向给出的平均月薪大约为1000元,大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评估偏高。

  中国沈阳人才市场的大学生就业开发目录则显示,95%适合毕业生的岗位来自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但毕业生不愿去。

  ■结构矛盾,供求错位

  “从目前未就业毕业生的情况分析,毕业生的专业类别与学历结构和当前用人需求还有一定偏差。”冯连旗介绍。

  ■准备不足,取向模糊

  沈阳市对2006年到2009年在校部分学生调查,其中55%的学生对自己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心里没谱,20%的大四生对进入社会职业生活也没有确定。

  ■企业选人,缺少规划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表明,中小企业和社会新生企业一直处于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冯连旗介绍,这些企业绝大多数缺少系统的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造成了选有工作经验的人与刚出校门大学生就业市场配置的突出矛盾。本报记者 房延彦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