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都鼓励大学生创业解决就业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3日11:44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即便同样面临就业压力,19号文件,却把“创业”放在了“就业”之前。当全国各地动员各种渠道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时,成都却格外关注有意创业的1%。同时大规模全国出击,实施“人才抄底”,原因为何?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 | 四川成都报道

  成都市高新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主任苏昶,已经连续当了两天评审。需要他“海选”的,是大学生创业者们带着焦灼温度的数百个创业方案。

  第一天,负责建立成都市大学生创业项目库的团市委,拿来了一周内征集来并经过初筛的369个项目;第二天,带着方案直接“投奔”高新区的大学生创业者,要经过苏昶他们的面试。

  “有一些‘爆破性’的点子。”苏昶这样评价。距他的办公室几十米外,两年前获批的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因为成都市的一项新政,即将扩大一倍。

  这项新政,源自“19号文件”---两周前,成都市委、市政府下发了《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意见》,将在成都高新区和5个城区,以及6个近郊区县,设置12个大学生创业园。

  19号文件的目标异常具体:两年内重点扶持1500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占毕业生的1%;连续3个月运营正常,给予5000元补贴。

  像全国其他城市一样,西南重镇成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今年也达历史新高。“需要安排7万名大学毕业生,其中本地生源3.2万人,外地生源2万人,过去两年沉淀下来需要就业的毕业生近2万。”成都市人事局政策法规处处长王永会告诉《望东方周刊》,今年的毕业生总量比2008年增长了20%。

  即便同样面临就业压力,19号文件却把“创业”放在了“就业”之前。当全国各地动员各种渠道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时,成都却格外关注有意创业的1%。

  与此同时,这个两年前获批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城市,将“创业”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突破口,别有深意,旨在一举几得。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说,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

  在他看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是一个让人疲于应付的“包袱”,而要和这座城市的长远发展合拍。按照他的说法,要“通过降低门槛甚至是免费提供平台,面向全世界吸引各类人才”,让成都真正成为“一个汇聚创业人才的洼地”。而成都提出的“新三最”目标之一,就是“中西部创业环境最优”。

  李春城说过的一句话,令成都市不少干部印象深刻:电子商务有一家阿里巴巴,说不定成都将来会冒出一个“阿里爷爷”呢!

  风暴里的避风港

  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的一个套间里,光线有些昏暗。三个年轻人专注地坐在电脑前,他们都在编写程序。

  22岁的摩贝科技发展公司CEO刘博文,对于这个5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有些遗憾:如果不是金融危机影响,他们原本在另外的办公楼拥有一间80多平方米的大办公室。“我们裁减员工,搬回这个不要房租的房间。”里间的地板上铺着床垫,加上洗手间和厨房,这里吃住齐全。

  2007年底,四川大学计算机专业09级毕业生刘博文就是在这样一个房间开始创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免收房租。摩贝科技在2008年搬到了孵化园为一般企业提供的办公楼里,房租每月每平米50多元。一个月4000多元的开支对于当时已经有35人的公司来讲并不是大钱。

  随后经济形势恶化,刘博文立即调整业务,从自创搜索引擎改为做软件外包,搬回了这个“避风港”。

  孵化园里还有免费开放的篮球场,这是专门为年轻人们设置的。

  让刘博文起步、避风的这个创业园,到年底会扩大到10000平方米,可以容纳数百个创业团队。

  “我们寄希望于这些土生土长的创业者。”王永会对《望东方周刊》说,这是这座城市历经多年发展后的经验和期待。

  他解释说,成熟企业可以因为成都的优惠政策迁过来,也可以再因为其他地方的优惠政策迁走。事实上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一个地方度过政策优惠期之后,就会选择迁往新的政策洼地。

  以英特尔为例,虽然最终决定将中国基地落在成都,但成都、重庆两座城市对其激烈的争夺仍令官员们记忆犹新。而成都市下辖的区县,也曾为招商引资而“自相残杀”过。

  在曾以外来投资为主要发展动力的中国各地,本土化企业群的“抗冲击”作用已经十分明显,“我们希望培养一些对成都有深厚感情的本土企业家。”王永会说,他们扎根在成都,将成为成都创新和发展的不竭之源。

  给我一个赚钱的生意

  刘博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他们宿舍的12个同学中只有一半找到了工作,“不过还没人向我打听过创业的事情。”

  这并不代表大学生对当老板没兴趣。“他们缺乏合适的项目和资金。”共青团成都市委创业综合组组长穆永涛告诉本刊记者,他在电台做客解释创业政策时,有大学生打热线电话进来,表示自己想创业,问他们能不能提供项目和资金,“其实就是说我想赚钱,你安排个赚钱的生意给我。”

  19号文件出台后,共青团成都市委就向全国征求大学生创业项目。其中既有大学生自己带来的项目,也有科研院所专家提供的项目。这些项目经过评审,就可以进驻各个大学生创业园的孵化器,开始创业之旅。

  征集项目一周时间,就有1000多个项目提交,穆永涛说其中三分之一有价值,有40多个是“精品项目”,“我们会推动它们,催一催,让它们发展起来。”

  团市委的计划是,全年得到3000个“靠谱”项目,其中300~500个最终实现产业化。

  更为关键的是,成都市要求各个大学生创业园必须投入创业扶持资金,并建立担保基金,解决创业资金问题。

  在距离成都20公里的温江,依托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园,将拿出500万元专门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做担保,这有望撬动上千万银行贷款。创业园负责人说,他们还准备了100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建立了300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

  如果以5~10万元的扶持力度计算,将有数百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受益。

  由准政府机构协调筹备的创业扶持资金,对现有金融制度是一次明显的突破。

  “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都是很大问题,更不要说还在孵化阶段的大学生们。”共青团温江区委负责人说,事实上,创业园的担保和扶持资金可能是大学生创业的唯一资金来源。

  成都市要求这部分资金落实在各区县,如高新区就将组织5000万天使基金和5000万担保资金。

  “人才抄底”

  在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的天府家园,96套创业公寓的装修已经接近尾声。“6月初市里出文件后,我们抓紧时间装修完几套,准备接纳即将到来的高校毕业生。”共青团温江区委负责人对《望东方周刊》说,他们从2008年就开始建设大学生创业园,而成都市的“创业新政”让公寓建设大大提速。

  这些房间都是四室一厅,铺了地板,窗明几净。这些都是政府资产,将按最低价租给大学生创业者居住。按照每套居住10人计算,可容纳近千人。

  “其实从2005年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始,全国各地就开始出文件鼓励大学生创业。”成都人事局副局长罗建民说,但是一直以来连政府都觉得这是很难完成的任务:项目、资金都需要政府埋单,创业者越多,政府投入越大。

  关键的问题是,这种投入看起来几乎没有回报:目前公认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仅为1%,甚至有调查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仅为0.01%。

  刘博文告诉记者,他2007年进入创业园时,同楼层的企业现在基本都走光了。“有的3个月烧掉100万风险投资,然后关门大吉。”

  “成都的优势不在于某项政策,而是把大学生创业就业纳入到统筹城乡的盘子里,钱和政策都师出有名。”成都市的官员说。

  根据成都市要求,各个大学生创业园面积不小于5000平方米,“开始有些观望的区县,现在也在努力追上来,甚至规划了10万平方米。”穆永涛说,各个区县和创业园都在尽量提供优惠服务,比如免费提供工商服务、财务服务和创业培训。

  以10平方米一个团队,每个团队3~5人计算,初步规划的创业园面积,可以在2009年解决超过1万名大学生的就业。

  而创业大学生的范围不只局限于应届生,还扩展到最近5年的毕业生。

  不过,成都市希望推动大学生创业都通过市场行为来实现。大学生创业园一般都引进了有经验的孵化服务企业。

  温江从武汉东湖开发区引进了一家企业管理创业园,它在武汉的园区已经有三个企业完成了从孵化到上市的过程。

  成都市更重要的一个考虑是,通过这些政策不仅解决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还能吸引外地人才,在艰困时期实现“人才抄底”,为城乡统筹的人才需求谋篇布局。

  政府的决心和政策力度强劲,而毕业生们的创业意愿和能力,则可能成为最关键的“瓶颈”。对此,成都市的官员并不焦虑:创业不是一时之事,也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事情。

  苏昶告诉本刊记者,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体验创业过程更为重要,二次创业的成功率一般更高些,而一个城市的创业氛围,也需要长期的培育。

  落户郊县的电子商务

  与位于城区的高新区相比,温江的大学生创业园担负着更多统筹城乡的任务。

  2008年底刚刚搬进创业园的“好色馆电子商务”负责李肖就是温江人,用他的话说,家里就是“失地农民”。2005年他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先跑去深圳求职,给私企老板当司机兼秘书,后来又到北京做小生意,2006年决定回温江创业。

  “我们这个网站主要卖化妆品。对物流要求很高。”他在解释当初选址时说,北京、上海的人力成本高,而且一度对电子商务管理很严。而成都是国内航班通达率第二的城市,甚至高于上海。他们在温江市区租房经营了两年后,最终决定搬到创业园。

  事实上,“好色馆电子商务”就是在马云的商务网站淘宝网上起家,现在他们正希望融资30万到50万元,通过贴牌生产出品自主品牌的化妆品。林涛告诉记者,创新园正在全力替李肖“跑”这笔钱。

  李肖说,现在企业有20多个员工,一半来自当地失地农民家庭,还有几个就是失地农民。今年他们还计划招聘将近20个人。

  不过,即使是这些大学生创业者,也对招聘应届毕业生怀有疑虑。“像我们这样的网站,对专业要求不是很高,但是责任心要强。”李肖说,应届生目前对工资预期很低,但是都想把第一份工作当作过渡。

  对于另外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IT企业而言,无论大学生在校期间如何优秀,到企业后都要经过2到4个月的适应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成都市承诺大学生创业企业每招用1名高校毕业生并缴纳社保的,一次性给予1000元补贴。李肖盘算着,按照目前一般高校毕业生的工资标准,企业一年付出的社保资金大约为1000到1500元。

  温江“加码”的做法是,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每招用一名高校毕业生给予不超过4500元培训补贴。按照月薪1500元计算,这相当于创业园承担了应届生适应期的工资。

  不过,目前在温江的大学生创业园开始孵化的20多个大学生团队,多集中在IT行业。而按照成都统筹城乡的发展规划,温江应以食品、机械制造和包装等产业为主。

  共青团成都市委收到的项目中,也有65%属于IT行业。

  对此,团市委认为,各个区县的大学生创业园应先搞综合发展,在形成一定基础后再进行整合。因为与成熟企业家比,大学生更愿意就近创业,如果对产业分类严格约束,可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而在成都市下发的《意见》中,6个近郊区县应建设“综合性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大学生创业园。

  事实上,成都市也希望大学生创业为解决统筹城乡出力。6个近郊区县的大学生创业园将成为“人才向下走”的载体:它们吸引大学毕业生到郊区,然后创业、发展经济,使城乡在人才上趋向平衡。

  目前,温江正在对大学生创业的投资风险进行测算,以完善相关金融政策。要把钱交给刚出校门的孩子们,还得慎之又慎。■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