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非常感谢李静副秘书长的精采演讲,下面我们请国家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李朝胜做演讲。他今天的演讲题目是《生态建设既要战略推进,又要有所突破》。
李朝胜: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小康》杂志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能有机会向各位专家、学者、领导学到很多东西,对自己非常有启发。在生态方面我是一个外行,但是前边很多专家谈到了生态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覆盖全社会、涉及到民族根本利益的问题,我们每个人也在其中,所以也愿意就这个感想谈点体会。
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谈点个人的体会,一个是从流通领域对生态方面的战略意义谈三点。当今世界发展是每个国家的首要任务,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都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但是以往的发展在现实当中已经有许多危机出现,上午听了很多专家的介绍,刚才很多领导也都谈到了这方面的影响,应该说就在我们身边,影响越来越深,对我们的生活已经造成了直接的影响,所以这方面触目惊心的事例我也不一一细数了。
这些问题都说明生态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社会发展问题,是一门不断深化又和实际严重滞后的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建设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在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推动我国生态经济的战略。
2008年我国GDP已经达到30万亿人民币,约合4.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3,居于世界第三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2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5。这些都为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发展的战略提供了机遇,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央分两批,安排新增投资2300亿元,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建设,这方面刚才李司长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中国经济,国家又投资了4万亿的计划,其中21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在国民经济特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中,明确单位GDP降耗2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0%的约束性指标。抓住当前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向向绿色转向。
生态经济是以经济规律为基础,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应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使最大范围的生态和经济统筹结合,改变传统的增长和销售方式,高效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制订并实施统筹全局科学发展的战略。
第一个方面,流通领域在生态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产消费和流通是经济当中不可分割的构成,从本质上看生产本身也是消费。一切消费活动都要建立在流通的基础上来实现。经济过程当中流通对生产力结构、产品的结构和功能、消费方式和效果、生产和消费都有着深刻而广泛的调节作用。因此从流通入手,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生态建设也是长期发展的依托和载体。
1。是流通环节在生态建设当中有风向标的作用,去年三聚氰氨事件突出暴露了食品安全问题在产业中的严重影响,还出现了部分水产品重金属超标,这些都提示我们水系污染的严重程度,环保家具绿色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这些都说明流通环节对生态环境各项指标的体会是最直接的,反映也是最明显的,影响也是最深远的。
2是流通体系是实施生态建设标准的重要载体,生态建设综合指标体系最重要的落实到产品标准、市场准入标准、循环利用标准、节能标准和排放标准等等,现在流通流域最重要的就是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的大趋势。刚才李司长谈到了去年的限塑令的影响,包括最近出台的以旧换新的有关汽车的措施。
我们中国是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国,签订以后对我们的环保要求压力非常大,更给企业在未来国际市场竞争当中带来越来越苛刻的现状。这要求我们的企业只有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开发节能降耗低污染的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质疑在流通标准化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才能在经济整体上形成发展后劲并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3是流通流域是生态建设浸种成效的展现平台,实现绿色消费普及循环经济,创造健康和谐环境,流通领域集中承载了人们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生产品质的保证。覆盖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流通领域贯通生产、消费、服务、展出、效能,使人们看得见体会的深的一个大舞台,所以在战略层面上把流通和推进生态建设统筹融合起来,不仅是经济社会科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社会环境变化谋求长远发展的战略之举。
我的工作对丝绸行业有一些体会,丝绸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成为我们中国在世界上一个独特的标志,而且在现代的生态建设标准的衡量下,丝绸行业也是为数少有的生态行业。其生态社会经济意义有几个方面:
1、蚕桑的生态敏感性要求环境的天然绿色和稳定性是非常强的。它不仅是农民的经济来源,而且和它的生活息息相关,和我们的周边环境也是紧密相连的。国家三年前实施的东桑梓工程得到了农民的积极相应,目前全国桑园面积达到1300万亩,农民收入初步可以达到300多亿元,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康建设的经济支柱。桑树是多年生的农本植物,既是经济林又有生态意义,我国的栽培史应该说非常悠久。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曾经介绍一个节目,用桑树治沙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农民收入也很可观。
不久前我和专家交流的时候,专家介绍了一个数据,说一亩桑园每年吸收二氧化碳可以达到13吨,吸收二氧化硫达到30公斤。城市周边的桑园的综合效应应该重新评估,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在我国有些地区自古以来就有“桑、渔、荷塘相结合的循环模式”,现在规模化的桑园对农民开展循环经济,对规模化农业提供了良好基础,这方面应该说有很多好的典型事例。
2。是国家加大环保技术推广应用,在丝绸生产环节大力推广节能设备、零排放技术,相当一批丝绸企业已经跨入了节能和排放先进行业。不久前我去几个企业考察,专门就零排放进行了评估,像江苏鑫源(音)这个地方,所有的造纸厂已经做到了污水的零排放,而且它这个污水里面含有的蛋白质经过回收以后可以再利用,里面提出来的丝胶是很好的制药原料。在企业周围带动了16万亩的生态桑园的基地建设。我到广东看到一个事例,在造纸厂利使用电脑控制的余热回收,实现了彻底燃烧,温度可控可调,循环回收的综合运行模式。能源比原来下降了50%,吨成本下降了5000多元,非常可观。并且从农民那里收回来秸秆,用在新的煤炭的替代品,又给农民增加了每吨400元的收入。
3。蚕桑的成长过程每个环节都具备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特点,有些菌类,特别是高档的菌类一定要用桑枝条来培养,另外蚕蛹还是生物制药和保健品的重要原料,可以提取高档的高蛋白保健品。蚕丝不仅可以做衣服,其中可以提取丝蛋白,用纳米技术做的丝蛋白粉,可以用于化妆品、保健品和食品。并且最近在江苏和上海的科研人员正在研究用丝蛋白合成人工皮肤,已经有了进展。
西南大学一个院士在家蚕基因上取得了进展,就基因片断的功能进行产业化的沿用。把发展蚕桑产业同调整农业结构结合起来,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同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同城乡建设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可以说丝绸产业以其自身特殊的优势和现在的生态建设形成了一种合并。
最后谈两点建议,有的实际上已经在做了。一是从国家层面上整合力量,真正实现战略推动,全面可持续发展。日本在《京都议定书》签订以后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把有关部门和专业部门统筹为一个统一的机制平台,实施战略促进和资源整合,及时监控实施,这种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动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集中整合社会各种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变战略规划委战略能力。使单向进步为系统成果。
二是在全国持续开展生态建设行动,总体指导分工负责上下联动,这次论坛其实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一个是科普教育;二是法制宣传;三是热爱环境从自身做起;四是维护权益,环保参与行动;五是绿色消费,从消费入手,从政府采购做起;六是群众监督,促进绿色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七是人才培养,专群结合的机制建设;八是促进骨干企业在生态建设当中要起到主力军作用;九是加强生态环保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建立加快先进的科技转化成果机制;十是从实际出发,从长久着眼,不断协调和调节价格税负等利益导向,从分配机制上保证生态建设稳步高效科学的向前推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