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经过审讯,这名穿白衣的男子交代他叫董相瑞,和他一起的女子叫李景顺,他们正是负责在大连接应偷渡者,联系运输船只的人。由于海上航行管制,董相瑞久久联系不到船,所以多名偷渡者威胁说要返回福建老家,惟恐买卖不成的董相瑞和李景顺,急忙跑到宾馆准备安抚偷渡人员,没想到却自投罗网。
【主持人】从董相瑞和李景顺那里办案人员得知,这两个人只是整个偷渡犯罪链条中的马仔,受控于境外的大“蛇头”。事实上,根据边防部门掌握了情况,近年来,境内外“蛇头”相互勾结作案,正是目前偷渡犯罪的一个趋势,组织偷渡的非法所得绝大部分也流入了境外“蛇头”的手中。那么对于偷渡者而言,在交纳了一大笔钱之后,是否就能如愿实现自己的异国发财梦呢?
【解说】偷渡人员小腾和阿桂告诉记者,为了去日本,每个偷渡者都要付给“蛇头”16万元的报酬。
【同期】记者:这个十多万你怎么给他? 小腾:凑钱。在那边能拿的话,或许有办法,不然就托人。 记者:到处找人借,借完以后打工再还给人家?小腾:嗯。
【解说】虽然偷渡者支付给“蛇头”的费用如此之高,但是作为中间人的董相瑞和李景顺,能分得的钱却非常少。
【同期】记者:他们给你多少?
犯罪嫌疑人 董相瑞:找一个船,一个人给一万五,给船上。我找着船的话再跟船上商量,看看能给我提多少。这么长时间也没有找着合适的船。
犯罪嫌疑人 李景顺:他们说不会亏待我的,但是具体多少没说。
【解说】可以说组织偷渡,给境外“大蛇头”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暴利,那么小腾和他的同乡又为什么甘愿把这样一大笔钱交给“蛇头”呢?一名叫阿芳的偷渡人员告诉记者,她们之所以如此迫切想出国,是因为“蛇头”吹嘘在境外打工,收入非常可观。
【同期】阿芳:他们会说辛苦是挺辛苦,不过那边环境挺好的,什么什么,就是这样。走了以后,到了那边就不想回来了。我们就会这样想,觉得自己如果能到外面去,也很羡慕有些从国外、日本回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买衣服想买多少钱就买多少钱,像我们两三百挺贵的,一百多。像人家有钱了,一两千,两三千都无所谓。
【解说】那么事实情况又如何呢?记者经过进一步访问了解到,偷渡人员所要经历的考验其实从他们踏上出海船只的那一刻开始,就始终不会停止。
【同期】记者出镜:在大连港的码头,密密麻麻的停靠着许多小渔船,蛇头就是用这样的小渔船将偷渡人员运送到公海的,为了掩人耳目,蛇头通常将偷渡人员密闭在狭窄浑浊的鱼舱里,直到五个多小时后,船只达到公海。
【解说】由于运送偷渡者的船只都是夜间出发,所以一旦遭遇恶劣天气,偷渡者的安全性根本没有保证。在边防人员以往破获的案件中就出现过,一些组织者用报费年限的破旧小木船运送偷渡者。
【同期】艇长:我们登上这艘船的时候,发现这条船非常破旧,发动机严重老化。当时驾驶员就坐在这个位置,船舱里非常狭窄,挤了男男女女18个人。当时的风浪也比较大,我们在返航的时候发现船舱里还在漏水。
记者:那么这条船原本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艇长:这种小木船是当地农民用来运香蕉的,是条货船,根本不能乘坐那么多人。而且这条船应该已经用了七八年了,属于报废船只。
【同期】王洪宇:在海上如果一旦出现意外情况,蛇头,这些船的人员不会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第一反应是自己先跑,所以说也是冒着生命危险。
【解说】同时,即便偷渡人员能幸运的到达目的地,等待他们的也可能是找不到工作或身份暴露后被遣返。
【同期】贾科长:有的花十几万过去了,的确也下地了,接应也接了,那儿打工,不到一个月被抓,就遣送回来。这十几万就泡汤,回来就还债了。
【解说】今年1至6月,仅大连机场就先后有四五批偷渡人员被遣返回国,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表示,理想不等于现实,不愿再去国外过打黑工的地狱生活。
【同期】王洪宇:他们借十几万块钱很大都是高利贷,平时这些正常借是借不出来,都是借高利贷,高利贷他们利息特别高,他们前期为了还钱会打两份工或者三份工,所以特别累,特别辛苦。所以经常是比如在工地干了八个小时下班以后再到另一个工地干晚上的活再干几个小时然后再回来,很辛苦。我们也问过他们,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还想不想去了,十个人其实有九个人都说不想去,在那个地方不是人呆的。本身在那个地方瞧不起你,然后生活他觉得没有地位,在国内挣钱着钱,但是我最起码生活得像个人。
【字幕】6月27日 大连公安边防检查站
【解说】考虑到小腾和他的同伴大部分人都是初犯,办案人员在对他们进行普法和教育后,劝告他们返回老家,同时也表示如果再次发现他们中有人企图偷渡,警方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字幕】6月30日,外出半个月的小腾和同伴返回了福建老家,目前办案人员对此案还在展开进一步侦查。
【主持人】可以说正是边防人员果断出手,才使得这群轻率的年轻人没有陷入出国的美丽陷阱。比起他们,另外一些怀揣同样梦想的人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因为这些偷渡者遭遇的纯粹是一个骗局。
小标题:
【解说】山东威海的一个小村里,几个既没有技术也不懂外语的女人结伴出国了,据说是去国外打工。然而就在村民们羡慕不已的时候,过了不到2个月,这几个女人却又都陆续回到了村里。刚一见到亲人,一名妇女就委屈得差点哭出来。她说她们这一次完全是被人骗了。
【同期】受害人 丁某:“根本找不到工作,说话也听不懂,没人要你”
受害人 黄某某:“饭都吃不上,就去菜市场拣剩菜叶 烂西红柿”
【解说】那么当初这些妇女为什么会选择冒险出国呢?原来她们全是被非法中介给骗了。
【同期】“她说就是挤牛奶 全是机械的 动动开关就行”“说是六千块钱一个月”
【解说】当散布虚假出国务工信息的人被抓获后,这些妇女才知道,原来她们出国时持有的都是旅游签证,组织者随意编造了一个单位,将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出国人员全部伪造成为公司员工,以奖励员工旅游的名义向某国驻华使馆提出旅游签证申请。
【同期】办案人员:“是想法骗证件,想法把自己伪造成商人,旅游者,或者去谈生意的,还有出国留学了,伪造成这种人,把身份伪造成这个,到国外去非法滞留,去打工,这种情况就是骗取出境证件,目的就是出国打工。这只是一个幌子,目的是偷渡。”
【解说】在警方看来,这种以旅游为名义骗取出国签证,进而滞留国外非法打工的活动,实际上仍是一种偷渡行为,只不过形式更加隐蔽,而组织者也更加精明。为此有关部门提醒:我国家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每年都有劳动力输出去国外进行合法的劳务活动。但这项工作主要是通过各级政府机构,外事部门和劳动部门,按照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千万不要盲目的相信一些中介机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出国务工。
【同期】温副总队长:“想到国外去劳务活动,或者是到国外去淘金也好,挣钱也好,其他经济行为的合法公民,要按照我们国家的有关的法律法规,按照必要的程序,去积极的申请和提出自己的要求。不要受别人唆使,从有些不合法的中介上当受骗,这样也是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二是给经济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希望大家小心谨慎。”
【主持人】偷渡行为在损害着国家的声誉和形象的同时,也对其他公民正常的出入境活动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对那些偷渡者而言,在国外由于没有正当的合法身份,个人的正当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当遭遇雇主恶意拖欠工资时,致富美梦很可能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好,感谢收看本期的《法治在线》。再见!
(记者:程琴 摄像:胡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