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体院院长涉嫌抄袭体育总局副局长文章

广州体院院长涉嫌抄袭体育总局副局长文章
许永刚

广州体院院长涉嫌抄袭体育总局副局长文章
博士论文封面

  许永刚

  广州体育学院教授、苏州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硕士、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并有多项兼任职务。许永刚现任广州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5 月30日,在天涯社区的网络杂谈版块里,名为“eeeee1234”的网友发布了《抄袭,又是抄袭———博士论文也是抄袭》的帖子,直指广州体育学院现任院长许永刚博士论文《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一书“抄袭情况极其严重”。此事昨日被《新快报》报道后,迅速引起轰动。而三年前,许永刚就因抄袭论文被曝光过一次。

  网友曝料:他抄了44篇(种)论文

  这位署名为“一个学生家长”的网友用数千字来详细介绍自己的“发现”:“ 我有一个亲戚的儿子在广州体院读书,行将毕业。其父母托我帮忙找工作。我找了一家大型国企……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领导上了学院的网站,好奇的他看了该院领导的网页,发现许永刚抄袭!发现2006年11月媒体曾大规模报道过,但许院长还是现任领导。带着疑问,进一步发现,大事不好!许永刚的博士论文也大面积抄袭!”

  也许是网友有心,也许是那位人力资源部领导做事认真,该帖随后竟把许永刚的博士论文《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涉嫌抄袭的原文文献资料用检索的方式一一列出来:涉嫌抄袭多达44篇(种)文献成品文章,时间跨度从1998年到2003年,内容涉及政治学、法律、体制改革、行政司法监督、税收政策和大学学报等等。这其中,甚至还有杨树安2003年发表在《体育文化导刊》上的文章:《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第18、19、20页)!杨树安在中国体育界是个响亮的名字,他曾是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去年底出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记者看到,繁缛的涉嫌抄袭的文章检索整整占据了一整篇网页,这个发帖人在“举报信”的时间落款上注明“5月18日”,而本篇帖子的发帖时间为5月30日,不难看出,该网友花了12天来寻找许永刚论文中的“问题”,确实用心良苦。

  记者调查:确实涉嫌抄袭或雷同

  据《新快报》报道,许永刚所著的博士论文全书共354页40万字中,竟然有202页约19万字为抄袭而来。《新快报》记者近日一直根据帖子内容寻找相关证据,得出了许永刚的这本书“确实涉嫌大量的抄袭或雷同”的结论。“其中有一些是涉嫌对原论文结构大段文字一字不落地抄袭,有一些则是对原论文中除图表外的理论文字进行抄袭,而有一些部分对原论文的抄袭超过了80%。该书与如此多的论文和期刊雷同,但各章节的参考文献中一字未提被抄袭的论文或期刊。”新快报记者王华平向记者介绍,在他看来,这样大段大段高度雷同的现象完全可以之为抄袭,“有些更是直接粘贴、复制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许永刚的《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2004年6月脱稿,2006年4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原帖表明:“此公就读于苏州大学,按苏大博士论文关于原创的声明,其博士论文属于原创著作,若引用他人的,应当在各章节参考文献中注明。但是,根据比对,许永刚的论文截至已检索之日止,已发现有二十多处是将别人论文或文章整篇整篇复制过来的。”“一个学生家长”也表明了自己发帖的理由,“一个惯于抄袭的博士,一个被多次曝光抄袭的院长,他的章盖在你孩子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上,你能接受吗?”

  “犯事文章”竟反复使用

  其实早在2006年11月15日,《中国青年报》就率先报道了“广州体院院长身陷‘抄袭门’事件”,称2006年许永刚和他的学生、留校硕士生王恒同一起发表的论文《中国竞技体育利益格局衍变的研究》,与别人2000年9 月发表在《体育科学》上的《中国竞技体育的利益分析》大部分雷同。这篇论文很快被网友查出多处抄袭,许永刚当时称“这篇文章我没有参与过写作,挂我的名字,是因为可以不交论文的版面费”。当时广州体育学院表示,“论文确属抄袭”,而处理意见则是:给予王恒同两年不准申报职称,两年不准在《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文章、两年不准申报科研课题,行政给予记过的处分。对许永刚,则只要求他在会议上做出深刻检讨。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的“抄袭门”事件中被曝光的论文也出现在许永刚2006年4月出版的博士论文中,“连里面的图表也全部收录进了《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这相当于是把抄袭的文章再次利用,充当了博士论文的一部分。《新快报》记者还在该书后记里发现许永刚写着:“为了完成这篇论文,我熬过了不少个不眠之夜,付出了很多很多”。

  许永刚不接电话玩隐身

  《新快报》前天下午6时15分电话联系上当事人许永刚,并希望得到他对此事件的回应。“许永刚马上邀请记者前往广州体育学院,并称在他的办公室接受记者的采访。然而,当记者5分钟后再次打电话给许永刚时,他的电话则一直处于无人接听或无法收到信号的状态。”而在记者直接到达许永刚的办公室门口时,打手机、敲门仍无人应。报道中写道:“当时,广州体育学院科研处办公室一名李姓副处长告诉记者,许院长前一阵子仍在办公室内,但不知道为何现在不在。”而在昨天,本报记者也想通过电话联系许永刚,通过圈内好友拿到许院长的电话后,打了数十次电话均无人接听,但该手机始终没有关机,保持畅通状态。本报记者 谢礼恒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论文 抄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