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位女性:季老心中的牵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2日03:27  新文化报
三位女性:季老心中的牵挂

  母亲去世时不在身边

  季羡林的母亲姓赵,因为家里穷,不识字,活了一辈子,连个名字都没有。季羡林6岁以前,同母亲相依为命,母子之间的感情至厚至深。

  季羡林6岁就离开生母,后来有两次短暂的会面,都是由于回家奔丧,待的时间都很短。想着母亲的盼望,他发誓要在大学毕业后迎养母亲。然而,他上大二时,母亲就去世了。

  “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此后数十年,季羡林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

  德国那位痴心女子终生未嫁

  1935年,季羡林来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时,与迈耶一家相识。迈耶的女儿伊姆加德是个身材高挑,面容白皙可人的美丽姑娘。

  1937年,季羡林开始写博士论文,而论文在交给教授之前必须打印成稿。可季羡林买不起打字机,更不会打字。一天傍晚,伊姆加德第一次造访他家,“我父亲的工厂刚好淘汰了一部打字机!而我正好想练习打字。”季羡林高兴得跳了起来,“你不会要很高的报酬吧?我可是个穷学生。”伊姆加德用生硬的汉语说:“我要的报酬,是让你陪我走遍哥廷根的每个角落。”在接下来的4年里,季羡林在伊姆加德的帮助下完成了数百万字的论文,他们的脚步也走遍了哥廷根的大街小巷。

  但是,每当季羡林回到寓所,内心便充满了矛盾与痛苦。他是一个有妻儿的人——如果和伊姆加德结合,那意味着对妻儿的背叛。最后,季羡林选择了离开。

  2000年,香港电视台一位女导演在拍摄季羡林的传记片时,专程前往哥廷根打听伊姆加德的下落。伊姆加德还在人间,她说,“瞧,一切都没有改变,我一直在等他回来。”这个固执而坚忍的女人,伴着一台老式打字机,一等就是60年。为了季羡林,她付出了一生的光阴。

  朴实无华的糟糠之妻

  季羡林的老家清平有早婚的习俗,早在18岁那年,受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季羡林结了婚。妻子彭德华比季羡林大4岁,大体与季家门当户对。

  这桩包办的婚姻,让季羡林从一开始就感受到既无爱情可言,也缺少共同语言。不过在季羡林眼中,彭德华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上对公婆,她真正尽到了孝道;下对子女,她真正做到了慈母应做的一切;中对丈夫,她绝对忠诚,绝对服从,绝对爱护。她是一个极为难得的孝顺媳妇、贤妻良母。”

  1994年春,彭德华去世,季羡林陷于悲痛之中。如今,他时常会望着先己而去的妻子的遗照老泪纵横。在《寸草心·我的妻子》一文中,他这样写道:“如果中国将来要修‘二十几史’,而且其中又有什么‘妇女列传’或‘闺秀列传’的话,她应该榜上有名。”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