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乌鲁木齐医护人员抢救伤员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3日17:10  新华网

  新华视点:同舟共济民族情——乌鲁木齐维吾尔族医护人员抢救“7·5”事件伤员纪实

  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13日电(“新华视点”记者)“担架!”“抬病人!”“手术!”——从“7·5”事件发生起,乌鲁木齐市各大医院就在这样急切的呼喊声中,开始了一场争分夺秒的抢救生命接力赛。

  在与死神展开的生命争夺战中,记者耳闻目睹了乌鲁木齐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受伤的各族群众的感人事迹,他们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民族团结之歌。

  

乌鲁木齐医护人员抢救伤员纪实

  7月11日,自愿献血者张文雅在乌鲁木齐友好路献血点献血。为抢救“7·5”事件受伤人员,乌鲁木齐各族群众踊跃献血。据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介绍,自事件发生后至10日晚22时,乌鲁木齐各献血点共有13个民族的1315人献血,献血量达40余万毫升,现在预约登记的献血者还有1000多人。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摄

  维吾尔医医院:手电筒光下的手术

  “四五只手电筒照在我的头上,医生紧张地进行着手术,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头上缝了24针。”湖南籍打工者范全江静静地躺在维吾尔医医院的病床上说,“我现在好多了,感谢这里的医生。”

  5日晚,太阳西沉。“20多名群众惊慌失措地向医院方向奔来,后面是一群手拿木棒、砖头并狂喊着的暴徒。”维吾尔医医院保卫科科长艾来提·依塞克回忆说,“我们迅速打开大门,把他们拉了进来。”

  与此同时,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请战救治伤员。突然,整条街停电,医院无法正常工作。可是,有15名伤员需要救治,其中8名伤情危重。怎么办?

  医院的应急手电筒不够。“即使做个简单的头部伤口缝合手术也需要四五只手电筒才行。”皮肤科主任吐尔逊·吾甫尔说,“没想到,需要手电筒的消息传到医院后面的家属院后,离退休职工及医生们的家属主动收集并捐来了手电筒。”

  副院长玉素甫·买提努尔告诉记者,在这家维吾尔族职工超过98%的医院,有的医护人员连续救治了40多个小时。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保住了15名伤员的生命,其中8名重伤员因为救治及时,生命体征平稳。

  维吾尔族医生:走了3个多小时才赶到医院

  记者见到维吾尔医医院重症监护室负责人尤努斯时,他正在查看伤员的伤情。他说,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时他正在家中,一遍遍地给医院打电话但始终打不通。焦急中,他决定去医院看看,因为他预感到这场暴力犯罪很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车没走出多远,尤努斯就发现市区实行交通管制了。此时,街上开始冒起浓烟。从家到医院路途遥远,但他决定步行。尤努斯一边快速地走,一边躲避着暴徒,整整用了3个多小时才走到医院。

  就在尤努斯赶往医院时,为了更好地抢救伤员,维吾尔医医院派出了救护车去接急症科主任哈力旦·夏依艾合买提,没料到,在返回途中遭遇暴徒。哈力旦·夏依艾合买提和司机迅速“逃”走,他们跑了40多分钟赶到医院,并迅速投入抢救工作中。

  与此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成为“7·5”事件中收治伤员最多的医院。5日晚8时许到9时许,仅一个小时就收治伤员超过120人。

  第一个伤者送来了,外科医生阿布力克木·马合木提迅速地为伤员包扎止血、检测生命体征。没等他将伤员分流,第二个、第三个……成批的伤员不断被送来。这些人大多是头部、胸部受伤或四肢骨折,需要及时诊断并迅速分流。

  鲜血染红了他的白大褂,可他并未休息。“整个晚上我都在重复地做着同样的事情,包扎止血、分流伤员、安排送往各个科室,直到6日上午10时,伤员减少后,我才喘口气。”

  夫妻双双战斗在救治第一线

  茹克亚·卡斯木是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她和丈夫包尔汉双双战斗在救治第一线。

  5日晚8时,包尔汉到医院接茹克亚·卡斯木回家,车刚开到二道桥,就遇上暴徒。这时,她接到医院电话,让她立即返回。

  可是车被砸了,原路返回已不可能。出于安全考虑,他俩决定步行到单位。

  整整走了两公里,他俩赶到医院。由于伤员太多,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严重不足,茹克亚·卡斯木一边组织安排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前来支援,一边对伤员进行伤情鉴定和分类。由于床位严重不足,她又协调把其他病房腾出来,供急救中心使用。

  “我根本没时间管丈夫,可我看见他也没闲着。”茹克亚·卡斯木说。当时正值伤员送达高峰期,包尔汉主动帮助推送伤员。“我俩多次碰面,但忙得连招呼都顾不上打。”茹克亚·卡斯木说。

  直到6日9时,茹克亚·卡斯木才接到丈夫的电话,说他要回自己的单位负责安保工作,先走了。

  包尔汉事后说,“那晚,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受伤群众被送到急救中心大厅,心里特别难过”,“我跟医院的医护人员很熟,对各科室、病房的位置也较熟悉,所以我决定帮一把手,当一回志愿者”。

  据新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介绍,目前,乌鲁木齐仍有许多医护人员为了抢救受伤的各族群众的生命,坚守在岗位上。

  阿孜古丽·买买提是人民医院的另一位“女干将”。作为护理部副主任的她,5日晚接到医院的紧急电话后,步行一个多小时到达岗位,连续几天几夜忙碌在第一线。(执笔记者陈国军,参与采写记者刘兵、张宗堂、阿依努尔)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