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14日电(记者毛咏、曹志恒、熊聪茹) 住上抗震房、走上柏油路、看上数字电视……对于那些过去住红柳芭子房、坐驴车踏沙行的南疆维吾尔族乡亲来说,这样的变化连他们自己都有些吃惊,以至于一些老人在住进砖房后很长时间都不适应。
变化远不止于此。自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实现了高速发展。其中,2003年至2008年,新疆生产总值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新发布的《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9)》显示:1999-2007年新疆生产总值由1168.55亿元增加到3523.16亿元,年均增长14.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71.31亿元增长到285.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534.65亿元增加到1850.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47.41亿元增加到84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320元增加到10313.4元,增加了0.94倍。
与这些数字对应的,则是各族群众感受到的种种实惠。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特色产业快速兴起,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各族群众发现,从抗震安居房建设、防病改水、农村改厕、农村沼气建设到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国家和自治区一项项利民惠民的好政策正在变成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
作为一个农牧大区,同时又是边远地区,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疆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优种植业、调大林果业、调壮畜牧业、加快产业化,借此提高农民收入。如今,向调整要出的效益,正在化为助农增收的“真金白银”。天山南北更加色彩斑斓:白花花的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绿油油的是国家粮食后备产区大面积种植的小麦、玉米;环塔里木盆地是1400万亩林果基地。随着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新疆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甜菜糖料、番茄酱、枸杞、红花、啤酒花等农产品优势在全国凸显。
自治区副主席钱智说,新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这几年已经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按照自治区的计划,到2020年,新疆农牧民的人均收入将达到9000元,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
凭借丰富的油气资源,新疆正在向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和能源陆上通道迈进。目前,新疆先后建成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三大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形成了克拉玛依——独山子、库尔勒——库车等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石油炼制和加工基地。
在油气开发中,新疆各族人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如今,天然气已经通到了偏远的和田地区,世世代代砍柴伐薪的和田人,也用上了清洁、便捷的天然气。按照自治区的规划,力争到2012年,新疆70%的城镇将用上天然气。
石油石化工业的兴旺,带动了一批地方工业的兴起,也带动了“菜篮子”和“米袋子”工程。与此同时,克拉玛依、独山子、库尔勒、库车、泽普等一批新型石油石化城在天山南北兴起,新疆的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世代生活在沙漠绿洲中的新疆各族人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现代生活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