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从内心来讲,没有一个河南人愿意被丑化。
这几年中,河南人的觉醒有如暴风骤雨般猛烈。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在精心营造一个新的河南人形象,走出那些流行话语。
一位网友通过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与当代社会诉求融为一体,把“河南精神”归纳为“容济天下,自强不息,复兴中原,和谐共进”。
○三任省委书记都在努力打造河南新形象
“河南的形象问题不抓不行了,我们这届班子,如果能把河南的形象树立起来,就是对河南人民最大的贡献。”2000年10月,陈奎元从西藏调任河南省委书记后说。
陈奎元在就任时说,他大半生的经历在祖国边疆,来到河南,才更深刻地体味到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灿烂,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原人民世世代代为中华民族承担的奉献与牺牲,更加坚信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河南人民决不会落在别人的后头。
也就是从那时起,河南开始了一些着眼长远的宣传。如今有目共睹的是,一年一度的“网上看河南”活动和“在京豫籍优秀外出务工人员”表彰大会。
这两个活动分别于2002年4月和12月展开,像前者已经举办五届,国内及各区域知名网站数百名工作人员参加了这一活动。他们的报道,成为外界全面、客观了解河南的一扇窗口。
2002年12月,李克强接任河南省委书记,此前他任河南省省长4年半。知悉他的人称,当时李书记更注重内部整顿。用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效能监察室主任、河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刘长青的话说,他让我们关起门来自己整顿,让别人来感受河南变化。
河南省工商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间一段时间,河南省曾有意识地把一些全国性的会议拉到河南举办。河南的意图很明了,就是让各省高官感受河南变化。在河南网友Y看来,河南的变化为他们义无反顾的宣传“垫足了底气”。
尤为可贵的是,李克强在任上提出了中原崛起战略,并把“三化思想”即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作为中原崛起的基本途径。分析人士认为,李克强给河南指引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两年后,前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调任河南省委书记,其在传播方面的专业素养,使其对舆论的引导、河南形象的扭转有一种发自本能的娴熟。
徐光春在受访时曾说,他来河南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经济,同时加强人文建设,通过河南自身和谐社会的建设,来逐步改变外部一些人对河南的误解。在参加全国两会期间,他还见缝插针地到建筑工地看望并慰问河南籍民工,也是要传达一种情结和倾向。
网友“跟我回中原”认为,徐光春是一个很好的营销专家,特别是他将河南文化的国际魅力展现了出来,这让他感到振奋。
○同是河南人,是打造豫商品牌的道德支点
值得一提的是,豫商的觉醒、身份认同以及河南省政协在推动豫商复兴中的努力。
“自2005年上海率先成立第一家异地河南商会以来,如今已经有山西、新疆、北京、广东、湖北、重庆、兰州等10个地方成立或者申请被批准成立河南商会。”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初告诉记者。
江苏、天津、重庆等地豫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老乡们交流信息、加强联合的愿望也日益迫切,加之近年来媒体关于豫商的宣传越来越多,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成立河南商会。广东河南商会副秘书长越青林表示,成立河南商会既是企业家的需要,也是对河南经济发展的回应。
去年5月份正式成立的山西河南商会,还在前不久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周年庆典。天津、湖北等地豫商在筹备河南商会的同时,也在筹备建设“河南会馆”,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彰显新豫商的实力和形象。“还有几家河南商会正在审批。”陈义初透露说。
除通过投资家乡外,在外豫商还用其他方式来显示他们在精神层面对家乡的回归。小时住草房吃粗粮、最初起早贪黑贩卖青菜为生的北京世佳焰炜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汪焰炜,深知在外打工的辛苦,专门成立机构为家乡打工者维权,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
在郑州轻工业学院副教授、《销售与市场》杂志高级研究员金焕民看来,豫商的形成过程与其他商帮不同。最大区别就是,其他商帮是一个自然过程,豫商是一个战略过程。“所谓战略过程主要是指必须有更多人为的因素在里面”。
“这一点也许在其他省份难以成立,但在河南成立。你难道不认为所有河南人,无论是能够坦然承认或者不愿意承认自己河南人身份的,心里都憋着些什么吗?”金焕民说,打造豫商品牌要有一个道德支点,这个支点就是,让河南富强起来,让河南人昂起高贵的头,这是所有有能力和责任心的河南人共同的意愿。
越来越多异地河南商会的成立表明,豫商品牌打造所需的道德支点正在发挥作用。
○河南媒体勇敢地担当起维护河南人形象的责任
这期间,河南媒体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展开宣传河南的侧重性活动。
去年12月,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一轮名为“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在节目开播仪式上,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希望这一节目能够“帮助河南人民重新树立自信心”。
这样的场合,王全书已经多次经历,包括“网上看河南”和表彰“在京豫籍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熟悉他的人说,他既为涌现的河南英雄感到自豪,也为河南形象的被丑化痛心疾首。他曾经不客气地说,丑化河南就是虚妄无知的表现。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栏目也是在对丑化河南的事件报道中走向了红火。2003年9月创办之初,该栏目陆续推出《哭泣的原阳大米》、《质疑河南兰考人京城磕头回家盖楼报道》、《豫花面粉蒙冤全调查》等报道,对于澄清事实真相,维护河南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用该栏目负责人陈祖强的话说,他们用原生态的报道,还原了事件的本来面目,给河南人讨回了一个个公道。“我们并不能指望所有新闻人都能靠良心来秉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在维护本土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我们坚持客观、真实的原则,把不为人所知的东西告诉公众,同时获得公众满意和报纸利益的最大化”。
这些报道也成为陈祖强荣列今年7月13日公布的首届河南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的重要原因。
当各大媒体充斥着有关河南的负面新闻时,实或不实的信息泥沙俱下,损害着河南人的经济利益,也刺痛着很多无辜河南人的心。搜狐在《理性反击地域歧视》专题中称,面对一次次不实的“污蔑”报道,河南媒体发起了奋起反击,勇敢地担当起维护河南人形象的责任。
在上海卓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师庞亚辉看来,“在形象塑造方面,我们看到的是立体化多方位的重塑,这是个不错的现象”。
庞所说的立体化多方位包括河南遍邀以河南籍为主导的全国智业人士从舆论、策略、实战方面力推“形象再造工程”。在他看来,这是积极重塑“软实力”的做法。
庞告诉记者,他们在“从媒体的报道和选题策划方面刻意研究和寻找河南形象再造的信息”。另一信息途径则是与河南出身的智业人士沟通,“他们也在积极地宣传河南,为河南做外围的智力支持。”
○河南网友在极端信息刺激和争论中觉醒
早在1月12日本报在《豫商版图》一组文章中提出,上海、山西、新疆三地豫商精英自发组织河南商会,拉开了豫商群体自我认同意识回归的序幕。
与豫商自我身份认同回归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网络间河南人自我身份认同感也在加强。
在北京中华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任工程师的河南网友“大雨来了”表示,他不觉得在现实生活中的河南人有多少受了气,相反,身边的河南人都混得不错。只是感觉网络鱼龙混杂,成为河南形象被抹黑的一大染缸。
网友Nightbaby也有同感。他在外工作5年多,在湖南、广东、上海、北京四地生活过。“有时候感觉是我们受了网上某些人的影响,自己给了自己一个受歧视的定位。”
记者发现在网络论坛或社区中较为活跃的分子为数不少是在外地工作的河南网友。《南风窗》杂志记者石破的看法是,河南形象受损,在外工作或创业的河南人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切肤之痛,这种痛只有身在外地的人才有深刻体会。“这是人对自我生存环境的一种本能反应。”
河南网友yuwg2005则表示,自己很多时候是在网络上极端信息的刺激和争论中觉醒了。
河南网友Y也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河南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在全国甚至更广阔的环境中重新认识了河南的位置、价值、优势、潜力和差距,并逐渐产生了一种认同感。
“原来我们老是跟着别人的步调跑,现在我们也开始了自我宣传。原来我们天天疲于为河南辩护,现在主动宣传河南,像我们的工业,我们可以很自豪,因为我们没有靠国家太多的扶持。”网友东风渠说。
在论坛中,河南网友“跟我回中原”是备受关注的明星。只有23岁、成都工作的他创作的强帖《2006年,河南年》和《强者河南》,赢得了众多网友的热捧。
“我想2006年是河南年。2007年,我们不再去讨论河南人。”他说。朋友评价他说,他以纯真的热情和较为客观的描述,使一些对河南只是“误解”的网友恢复了理智。他的纯真很重要,不是为了反驳而反驳。虽然偶尔有过于激情的一面,但是别人都可以理解甚至欣赏。
身为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的网友Seraph说,大家的想法是把《2006年,河南年》办成新华网城市论坛的“河南新闻联播”,专门播放河南的好消息,再遇到诋毁河南的言行,大家一起反击。
“跟我回中原”甚至准备将《强者河南》系列帖子的思想,补充整理后出一本书《上帝的河南》。
“作为觉醒的表现,我们逐步知道了怎么危机公关和营销河南。”“跟我回中原”表示,与大多数人一样,“我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河南青年对河南问题认识的过程”。
“跟我回中原”通过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与当代社会诉求融为一体,把“河南精神”归纳为“容济天下,自强不息,复兴中原,和谐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