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行金融数据上半年货币供应创历史高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6日10:54   CCTV《第一时间》

  享受充满资讯的早晨,欢迎收看第一时间,各位早上好,我是谢颖颖。今天是7月16号,星期四。昨天,央行发布 了上半年的金融数据。其中,货币供应量增速再次冲刺到28%的历史高位,远超去年底“国务院金融九条”要求的17%。

  截至2009年6月末,反映货币供应量多少的重要指标--广义货币供应量M2,也就是现金加活期存款加定期存 款,达到了56.8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46%,创出自1999年以来新高。同时狭义货币供应量M1,也就 是现金加活期存款的余额达到了19.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79%,比上个月高出了6.09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 是,这两项指标的增速,要远远高出GDP的增速。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定期存 款变成了活期存款,这也说明当前投资者觉得一方面楼市股市投资机会比较多。另一方面可能是基于对于物价上涨的一个潜在 的预期,双重作用的结果,就使得M1是突然提速。

  同时,6月当月新增贷款也大幅增加1.53万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增贷款7.3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加4. 92万亿元。显示出货币信贷环境依然非常宽松。但专家担心,贷款过快增长也有可能为银行产生不良贷款埋下伏笔。

  央行金融数据专家:市场“不差钱”推高通胀预期

  当前,流动性十分宽松,同时股市、楼市都在大幅上涨,市场对于通胀和资产泡沫化的担心逐渐增多。专家认为,在 适度宽松大基调不变的情况下,下半年货币政策很可能进行微调。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从现在的整个 金融统计数据来看应该说通货膨胀的预期已经在形成,越来越多的把存款以活期的形势来取代,这说明心态的一个大的变化。

  专家指出,目前有一些迹象已经显示出市场各方对通涨的忧虑。如6月底,央行时隔90多天后重启正回购,7月初 ,时隔7个月后重发央行票据,均透露出加大回收流动性的信号;另外,7月8日,国债市场招标发行1年期记账式固定利率 国债,计划招标280亿元,最终只招得275.2亿元,出现自2003年9月以来国债发行首度流标。其中,通胀预期上 升,国债利率低于市场预期是流标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专家表示,在我国经济企稳回暖的关键时期,货币政策不应出现大的 调整,问题的关键不在资金量大,而在资金流向哪里。下一步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贷款流向的输导,限制资金流入过热行业, 推高资产泡沫,要偏重对中小企业、三农等领域的贷款。

  央行金融数据外汇储备飙升总额超2万亿美元

  经过了年初的短暂停歇后,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步伐在今年二季度也再度加快。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外汇 储备突破了2万亿美元关口,这一数字是全球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日本的两倍。

  截至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7.84%。但从整个上半年情况看,同比还少增 了950亿美元,专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今年进出口总量在减少,尽管今年上半年还是顺差,但是顺差的总量还是减少很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1800多亿美元的上半年外储增量中,95%来自二季度。一季度外汇储备增速有所放缓的局面在二 季度开始改变。专家认为,这说明海外投资者还是比较看好中国市场。但专家也指出,近期,股市、楼市等资产市场大幅推高 ,不排除国际游资已经进入这一领域,这对于控制市场流动性将增加难度。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而且近期也有一些 迹象就是资本流入的情况也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外汇储备增加就会带来,通过结汇就会带来新的流动性,国内的新的流动性 增加的这种压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在中央银行近期的比较频繁的票据发行,也是在比较有针对性的要收回这种流动性 的增加。

  央行金融数据新闻分析:外储高增背后藏匿风险

  外汇储备高增意味着什么?增长背后藏匿哪些新隐忧呢?来看分析。

  高额的外汇储备一直被专家视为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为国家金融稳定和危机救助提供保障。但同时,在全球流动 性泛滥之时,储备的过快增长无疑也蕴藏着诸多风险。专家表示,游资流入最大的危害是资产泡沫的产生,导致通货膨胀,目 前股市、房市价格上涨与其不无关系。另外,热钱的流入将使得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而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出口造成负面影 响。今年以来,美联储、英国央行、欧洲央行相继采用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长期内全球流动性泛滥几无悬念,无疑这将 给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重任蒙上厚厚阴影。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CCTV《第一时间》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