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季羡林先生心系民办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6日15:3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16日电 题:国学大师心系民办教育━━季羡林先生与一所民办高校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贾奋勇 人民日报记者 袁新文

  “废墟建校,不忘国耻,通过你们学院的艰辛成长和发展壮大,我看见了中华民族的力量和希望。我仍会支持下去。”这段看似平常却语重心长的话语,是国学大师季羡林为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原北京圆明园学院)的亲笔题词,更是季先生对这所首都民办高校全体师生的肺腑之言。

  学界一代宗师何以对一所民办大学有着如此真挚的情感?故事还要从15年前说起。

  “民办教育的重要意义决不应再忽视”

  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院长杨波15前还是一介书生,为求学从老家江西来到北京。艰辛的求学之路磨砺了他的意志,也使他在内心深处坚定了一种信念:办一所大学,为老区的莘莘学子铺一条成才之路。

  几年间,他把自己编辑书稿和举办培训班一点点积攒下的钱全都捐给了革命老区的失学儿童,使几十名失学孩子重新走进校门。他还自己出资,多次组织首都大中学校的专家教授成立首都义务讲师团,奔赴陕西延安、湖北黄冈、山东临沂等革命老区义务讲学,培训师资。全国多家新闻媒体对他的事迹给予了报道。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就这样在报纸上认识了这位年轻人。

  季羡林像对待自己的得意门生一样多次约杨波来家里,和他谈教育兴邦的道理,谈做人做事的真谛。季老的谆谆教诲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位年轻人的心,激励着他在求学和兴学之路上发奋求索。

  1994年春天,杨波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出资筹建北京圆明园学院(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的前身)。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季羡林教授时,季先生大加赞赏,为筹建中的学院挥毫题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为立国之本,古有明训。综观中国教育史,办教育总是两条腿走路。时至今日,民办教育的重要意义决不应再忽视。”

  “担负起历史大任和民族重托”

  1994年夏,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北京圆明园学院正式成立。杨波办大学的夙愿变成了现实。季先生欣然同意出任学院名誉院长,以表示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鼎力支持。

  本着扶贫助教、支持革命老区教育发展的办学宗旨,学院招收的首届学生全部来自革命老区。季羡林对这批学子寄予厚望并殷切鼓励,亲笔写道:“成为北京圆明园学院的一员,你将担负起历史大任和民族重托”。

  师生们不会忘记,在近10年时间里,身为学界泰斗的季羡林在繁忙的学术和社会活动中,总是惦念着学院的发展和成长,惦念着师生们的工作和学习。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只要时间允许,他总会应邀到学院,给师生作报告、讲做人、谈治学;不论多么忙碌和劳累,只要安排得开,他也要在家里接待学院师生,和他们谈理想、谈教育。

  1995年,学院在北京市教委支持下,组织帮助15个革命老区的60名初中毕业生到北京市15所重点中学免费就读,学院负责全部生活费用。季羡林知道这件事,非常高兴,时常向杨波问起这些学生的情况。那年冬天,当学院提出请季老为这些学生讲讲课时,季老愉快地答应了。可是当时天气很冷,季老感冒初愈,医生不太同意他外出活动。季老却说:这些孩子都是老区来的,能到北京上学很不容易,我要见见他们,给他们一些鼓励。就这样,八十多岁的季羡林穿着厚厚的大衣来到学院,不仅语重心长地给同学们讲了许多鼓励的话,还顶着寒风,在校园里和同学们合影留念。

  他对学生们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建设我们的国家。首先要把爱国主义摆在前面。一个人不爱国的话,就什么事情都谈不着。因此我希望受资助的青年学子们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要学好知识,做一个爱国家、爱家乡的人,学成之后为祖国、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季老的言行犹如无形的力量催人奋进。3年后,这些学生高中毕业了,有的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有的回到革命老区,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季羡林先生的心里,做人是最重要的一课。他多次对学生们说:“人最珍贵的是有道德,知道该怎样做人。”

  2001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两千名高中毕业生进入北京圆明园学院深造。学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热烈的开学典礼。作为嘉宾,季老不仅出席开学典礼,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首先向学生们表示祝贺!因为全国有成千上万青年想来北京学习,你们是幸运者!去年北大学生会让我写几句话,我写的是‘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四句话,同样把它送给你们。”

  “时代潮流决定我们这样做”

  身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季羡林要做的事、要关心的事太多太多,他为何对一所民办大学倾注这么多的心血?1997年,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原委。他说:“学院坚持资助老区学生、始终关心革命老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老区培养师资、培育人才,这是顺乎潮流、迎乎时代的。时代潮流决定我们这样做。

  “举办资助革命老区贫困学生的活动,主要道理在于从智力上对老区进行脱贫致富帮助。老区过去在革命时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它们一直没有脱贫。贫困山区相对我们中国12亿人口来说,教育水平应该得到普遍的提高,提高一部分不行、一部分地区也不行、一部分人也不行。要普遍提高的话,必须从年轻一代着手,从老少边区特别是老区的青少年着手。当年他们的父母或者祖父祖母为我们革命作过贡献,像人家那样的孩子就应该首先得到受教育的机会,通过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进而加快革命老区科技致富、知识脱贫的步伐。因此,现在加大对老区教育的支持、人才培养的帮助,这是完全符合我们目前的需要的。这也正是学院资助老区学生的重要意义所在。”

  在季羡林先生的感召下,一批著名科学家、艺术家也给予学院热情关怀和鼎力支持。侯仁之、王元等100多位院士或来校讲学,或与同学们亲切座谈;罗工柳、沈鹏等几十位书画家向学院捐赠艺术作品;姜昆、李双江等艺术家来校演讲或慰问演出,以实际行动支持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有一次,听说季先生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学院领导和师生代表以各种方式向季先生表示挂念和问候。季先生通过助手对师生们说:谢谢你们!等我病好了,一定会继续支持学院,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