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没空调没暖气这里春夏秋冬1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7日01:55  华龙网-重庆晚报

  綦江县篆塘镇有很多冷洞,专家认为可能跟地壳运动有关

  

没空调没暖气这里春夏秋冬12℃

  当地村民将啤酒、饮料和蔬菜放进石洞里冷藏。 记者 冉文 摄

  每逢夏季,无论室外气温多高,他家即使房门大开,屋内温度也会始终停留在12度;每天上午9、10点钟后,三五成群的邻居便往他家涌,提凳携椅乘凉者有,相约前来打麻将的也不少,大家打趣地说是闹“洞房”……是什么吸引左邻右舍踏破门坎前来?他家装有大功率空调?

  昨日,把住房改建成麻将馆的房主陶登伟说,他家屋后石壁有一个天然形成的洞,一年四季冒冷气,使得他家200多平方米的屋内活像天然大冰箱。

  爽!暑天穿毛衣打麻将

  陶家建在公路边,砖混结构,屋后的墙体顺陡石形成的石坡修筑。昨日中午,家门外的公路难见行人——气象部门发布的消息说,室外最高气温是35度至39度。屋内却人气极旺:七八张麻将桌上,坐满玩牌的邻居;未玩牌者要么聚在一起聊天,要么躺在躺椅上呼呼大睡。

  “啊嚏!”靠屋后石壁的那张麻将桌边,正玩牌的刘婆婆突然打了个喷嚏。“太冷!这把打完,我要换地方。”她对牌友说,自己老胳膊老腿受不了陶家的天然大冰箱。这话逗得牌友笑声不断。原来,她身后的石壁正好是陶家那个冒冷气的洞。冷气有多厉害?刘婆婆穿的那件开衫毛衣是有力证明。“你走了,位置让给我”,站在刘婆婆身后、对冷气座位“虎视眈眈”的小伙子插话。同时,他不停说着“太爽了”——冷气正对他后背吹拂。

  放眼望去,几个呼呼大睡者的肚上都盖着棉毯。陶登伟说,现在200多平方米的空间隔成3间房,尽管仅1间房有冷气洞口,但另2间同样凉爽宜人。近几天,每天来陶家享受冷气的邻居有两三百人次。

  咦!洞内冰菜还藏老酒

  洞口有一道纱窗做的简易木门。入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蔬菜、稀饭、西瓜……凡家中冰箱常见的冷藏食物都能见到。跟冰箱贮物不同的是,食品几乎都用背篼装着。“来冰东西的邻居很多,用背篼装是为腾出更大空间,不然后来的就不能使用了。”陶登伟说,邻居们到他家来吹着冷气玩牌、纳凉、睡觉或冰冻食物,不收“空调费”。洞内还摆有9个直径超1米、高度约1.5米的酒缸。据说,这是一家专卖白酒的副食店存放的,原因是在冷洞内窖藏白酒,会更香醇。

  打量洞内,这间不规则的小屋近20平方米,“屋顶”是横七竖八自然叠压的巨石,越往里走空间越窄,呼出的空气呈白雾状,水珠滴到皮肤,寒气刺骨。冷气从一处需四肢着地才能爬入的不规则地缝涌出。记者在洞内呆了约半小时,除感觉凉气袭人外,没丝毫呼吸不畅的反应。

  奇!当地“洞房”普遍

  在当地,陶家有“洞房”不是个例。居民刘龙平说,他家能出冷气的洞有2个,因怕洞内钻出蟒蛇和孩子误入受伤,先后进行了封堵;陶家附近1棵大黄葛树下,也有1个出冷气的洞,长满杂草后少有人去……

  陶家背后的山坡上是盖石中学,操场边出冷气的洞也有3个,校方担心安全事故已封堵2个。第3个位于教学楼旁,出风口正对底楼过道。校长张兴全介绍,这个洞是学校出资近4000元、当地唯一改造的冷气洞,“一到夏天,课余进洞乘凉玩耍的学生很多。夜里,热得不愿回家的老师就在巷道搭铺睡觉,还盖棉被哩。”

  綦江县篆塘镇文化站站长杜洪伟介绍,据史料记载,当地有可出冷气的洞至少五六十个,主要分布在盖石街和江边的山壁。这些洞有一个显著特征:一年四季的温度恒定在12度左右,若洞外持续降雨20分钟,洞内冷气停止,温度变得跟室外相同。

  盼!开发天然“洞房”

  来自篆塘镇政府的消息表明,政府已有开发利用众多冷气洞的想法,但苦于暂无专家指导或专业人员探洞弄清出冷气的真相而无法开展。篆塘镇文化站站长杜洪伟说,盖石盼望有识之士前往解谜。

  不过,张兴全对利用教学楼旁的冷气洞却有了奇思妙想:借鉴北方输送暖气的办法,在洞口装抽风机加压后,用输气管把冷气送进每间教室和办公室,不仅环保还节能。若行不通,还可采取洞口旁筑墙和上方加盖的办法,让冷气像中央空调那样自然流进教室和办公室。

  有地质专家认为,盖石冷气洞的形成可能跟地壳运动使岩层形成张性断裂,遂出现不少硕大巨石块,其缝隙形成导气条件,让地壳深处的高压气体沿断裂上升找到出气点。另外,上升气流速度快,其密度降低后导致制冷——符合电冰箱原理。

  首席记者 黄艳春 实习生 王辰宇

  网络编辑:孔祥伟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