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闽南语专家周长楫教授:抢救闽南方言要从娃娃抓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7日06:34  台海网

  

闽南语专家周长楫教授:抢救闽南方言要从娃娃抓起

  台海网7月1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明小莉 实习生 项一 钟伟萍/文 张向阳/图)

    人物名片

  周长楫 闽南语研究专家、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编写《闽南方言与文化》乡土教材,长期在厦门卫视主持“趣味闽南语”节目,曾编写《闽南方言大词典》、《闽南童谣》、《唐诗一百首》。

  闽南语作为闽南地区、台湾等地的母语,有着2000余年历史,但目前却面临着逐渐流失的威胁。如何修复闽南方言、保护闽南文化?近日召开的闽南方言与文化进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上透露,今年9月份开始,闽南方言与文化将正式进入厦门市幼儿园和小学课堂。

  “抢救闽南方言和文化要从娃娃抓起。要从儿童的兴趣入手,由浅入深。”闽南语研究专家、厦门大学中文系周长楫教授在昨日接受《学堂》记者采访时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天时地利人和推进闽南语进课堂

  学堂:今年9月份闽南语将进入厦门市30所幼儿园和小学课堂,这项工作是在什么背景下得以进行的?

  周长楫:这项工作是由市政府推动的。2007年,文化部批准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具体工作主要由厦漳泉三地的市政府与相关部门负责落实。

  厦门市政府、文化局、教育局以及市语委办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去年,市政府专门发文明确表示要注重闽南方言环境的修复,提倡青少年讲闽南语,推进闽南文化进学校。

  在前埔南区小学、实验小学灌口分校和第九幼儿园都已经进行了试点教学。近期召开的闽南语教学经验交流会上,这几所学校的小朋友唱闽南童谣,用闽南语背唐诗,还做起了闽南旧时的游戏,这些教学成果都很有说服力。

  从娃娃一代抓起这是“天时”,厦门以闽南语为语言这是“地利”,领导充分重视这是“人和”,正因为有了 “天时”“地利”“人和”,一切进展都很顺利。

  学堂:教材听说是您编写的 《闽南方言与文化》,能介绍一下吗?

  周长楫:《闽南方言与文化》共有五册:幼儿园一册,小学低、中、高年级各一册,初中一册,教材还配有光盘。这套书最大的特点是切入孩子兴趣。针对中低年级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以童谣、故事和童玩为载体,由浅至深地把闽南语日常用语按照类别进行教学,例如家庭关系、生活用具、天文地理、身体器官等。日常用语通常还配一个句子,打通语境,便于掌握。

  针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我们选取了100首古诗,教学生用闽南语朗诵。由于闽南语平仄、押韵更接近古代语言,所以古诗用普通话教学、用闽南语朗读将事半功倍。教材还加入了闽南民间曲艺、风俗、宗教、艺术、文学、建筑、名胜古迹等内容,目的是让他们学会欣赏与创作,会编写顺口溜、快板。

  此外,还有200条俗语。学完全部内容后,学生能掌握4000—5000个闽南语日常用语。今年秋季开始准备先在幼儿园和小学中低年级推进,明年再推广到高年级和初中。

  计划用从幼儿园到初中10-12年的时间来初步抢救闽南方言。

  上一页

  认同闽南文化学闽南语就不难

  学堂:对于闽南语的现状您怎么看?

  周长楫:目前,闽南语在厦门面临断代失传的严重危机。幼儿、年轻一代甚至50岁以下的厦门本地人,多数讲不好或者不会讲。推广普通话之前,闽南语非常活跃,地方戏曲在乡村也非常流行。但是上世纪50年代全国推广普通话工作开始后,闽南语受到很大冲击。

  此外,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大,外来人员很多听不懂也不会讲闽南语,为了交流只好用普通话。还有一些人觉得闽南语不够文雅,甚至有点土、俗,因此不爱讲。

  闽南文化的根基是闽南方言。闽南方言有着独特的魅力,要保护闽南方言,关键要从娃娃抓起,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较强,而且二三十年后,成长为大人,就可以扭转闽南语的不利局面。

  学堂:很多外地来的年轻人都认为闽南语很难听懂更难学。

  周长楫:闽南语具体分为读书音与说话音。前者继承了唐代的标准语音系统;后者是不同时代语音系统的总和。厦漳泉三地的闽南话之所以有所不同,是因为有的源于汉代,有的源于唐代,有的源于宋代。

  它继承了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普通话的鼻音韵尾有两套,即“-n”、“-ng”,而闽南语多出了一套,即“-m”。如“音”在闽南语念“im”、“盐”念“iam”,都是采用了这套韵尾。其次,闽南语有平、上、去、入四声系统,而普通话中已经不包含入声。闽南语的入声韵尾有四套,包括“-t”、“-p”、“-k”、“-h”。另外,普通话只有4个音调,60多个韵母,1300多个音节;而闽南语有七八个音调,80多个韵母,2300多个音节,这无疑增加了学习难度。

  但相关的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外来人员愿意学闽南语。我觉得观念必须更新,只要认同闽南的文化,愿意融入,闽南语并不是真的难以学好。

  学堂:台湾很多人都把台湾闽南话叫做“台语”,您怎么看?台湾闽南话跟大陆的闽南话区别大吗?

  周长楫:台湾有一部分人说他们的方言很特殊,还说大陆的闽南话是从台湾流传过来的。我主编的《闽南话方言大辞典》可以说是正本清源,驳斥这些别有用心的文人和学者。这本词典收录了3.5万个词条,涵盖了厦漳泉三地方言。台湾闽南话的整体不超出这一框架,其容量也比三地方言的总和小。

  具体来说,台湾闽南话中,约有90%可以在以上提及的3.5万个词条中找到,带有自身特点的词语不到10%——— 这是很正常的语言演变,三地之间也有约10%的词语存在内部差异。当然,由于历史上台湾曾受日本占据,有不少是从日语得来的,如“领带”“摩托”。我在词典中专门对此进行了收录,常用的一共才五六十条。

  上一页

  闽南语和普通话应该相辅相成

  学堂:听说为了抢救闽南方言,您坚持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每天都带着本子记录?

  周长楫:研究方言和研究其他东西不一样,能供参考的书不多,就算有,文字记载的与真实的读音也不是一致的,所以要自己深入民间进行调查。我收集了300多首童谣,有从书上查找到的,更多是在民间找寻的。闽南地区的20几个县我都去过,同时脚步也遍及浙江的平阳、舟山,江西的上饶、广东潮州,以及海南、广西等地区。

  调查贵在“无心”,有心往往调查不到。有时候不经意地和一些老人家聊天攀谈几句,可能会接触新鲜词汇或者俗语。比如,闽南话中光是关于“打”的词,我就收集到了37个。所以要带上本子,时时留心。

  学堂:除了编写教材,您还有什么计划吗?

  周长楫:我现在正编写一本 《闽南方言俗语词典》,目前已经收集到了七八千条俗语。俗语是很生动的,有些意思往往只能用俗语传达。比如,“脚踏马屎,偎官势”,就是形容一个卑贱的车夫趾高气扬的神情,比“狗仗人势”要生动得多。

  闽南话有22个大韵,45个小韵。编写闽南语快板、戏曲的民间艺术家苦于无韵书可看,因此,我还计划编一本《闽南语韵书》。

  学堂:您认为该如何保护闽南方言?

  周长楫:社会要允许大家说闽南话。同时通过广播、电视节目扩大影响力;开展各类闽南方言文艺竞赛。唱流行歌曲、表演戏曲、唱童谣、背唐诗、讲故事……都是很好的形式,能够增加全社会学习闽南话的热情。这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政府应用资金和政策的保障来带动民间的热情。最重要的是,老百姓要转变观念,闽南话和普通话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

  闽南方言底蕴深厚,是中国文化里的一朵奇葩,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闽南方言文化将源远流长。

  上一页

  新闻链接

  市语言学会研讨闽南方言与语文教学

  近日,厦门市语言学会进行换届选举并召开了闽南方言、文化与语文教学研讨会。

  厦门市语委办主任熊浪宏、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叶宝奎、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林宝卿等专家及部分语文老师参加了会议。他们就当前青少年使用闽南方言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闽南方言与文化的传承保护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公交站点可双语播报

  “厦门市青少年学习使用闽南方言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组提出:对闽南方言的保护,市区是重点;做好闽南方言生态保护工作、传承闽南方言与文化,重点是青少年。

  课题组认为,保护方言的最佳对策是双语倡导和支持,建议广播、电视增加闽南话播报新闻的节目,特别是在青少年节目中尝试加入闽南语;公交车上的站名播报和温馨提示语可以改为普通话和闽南话双语播报;公交车载电视也是一个有效平台,可通过讲闽南民间故事、笑话、谚语、俗语,表演民间曲艺等形式吸引乘客,推广闽南方言。

  厦门中小学众多、分布广,开展方言保护,应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各学校可充分利用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音乐课、劳技课、课外活动等,把适当的闽南方言、文化知识、艺术、手工艺等带入课堂。鼓励创编闽南新童谣

  厦门教科院高级教师许长庵老师认为,面对许多闽南籍中小学生不会讲闽南话的窘境,解决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在学普通话之初就开口讲闽南话,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唱童谣。从古代留存到今天的童谣看,每一首闽南童谣都孕育着闽南文化,在充满童趣的词句里,可以品到闽南民俗、闽南的衣食住行,品到闽南人的喜怒哀乐、好恶品行。每一首闽南童谣都是经过几代、乃至几十代人千锤百炼,又不断补充、修改、创新的精品。

  许长庵老师表示,对古老闽南童谣还可以进行加工、翻新外,创编出能够反映新时代、新生活、新道德、新风尚的闽南语新童谣。

  比如,可以开展新童谣创作比赛,对象可包括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学生、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包括厦漳泉三地人士乃至台湾、东南亚人士。比赛评出的优秀作品可以请专家谱成曲,交由中小学、幼儿园吟唱或表演或进行书法、绘画、舞蹈比赛,并将其汇编成书出版发行,丰富小学幼儿园的校本课程。

  上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