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拿个结婚证从要跑一周到20分钟搞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7日06:58  华龙网-重庆商报

  “过去,人们说民政就是‘拜拜年、发发钱’,现在都实行了网络化管理,我这个老民政人已经跟不上时代了!”1965年进入市民政局工作的袁家骧是市民政系统的元老,曾任民政局宣传处主任、副局长等多个职务。40多年的民政工作,他亲眼见证了重庆民政工作的变化。

  红:拿张纸跑一周→集中登记微笑服务

  “7月大热天,我们跑了一周才办到结婚证!连庆祝的心情都没有了。”造纸研究所职工邓常凤还记得,1976年登记结婚时,需要凭单位开的介绍信等材料,到街道去办理,经常会挨白眼。袁家骧说,以前我市结婚登记不规范,有的地方甚至有十多项乱收费,而现在只需工本费9元,每个区都在交通便利处设有集中办理的登记中心,提供微笑服务,新人20分钟就可以完成结婚登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结婚证由市商业部门印制,样式为大8开连张对折,像一张奖状,“一吵架就撕结婚证,都补办过两次了。”邓常凤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七十年代初,结婚证收归民政局自行印制,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新婚青年开始要求结婚证精致美观。1985年,市民政局顺应市民要求,精心设计出纸质精美、有多种烫金图案可选择的新结婚证。

  白:主城随处乱坟冈→园林式陵园

  1958年,我市第一个由政府兴办的火葬场——石桥铺火葬场正式对外服务,那时,设备简陋,仅有化尸间、接待室、办公室等600平方米平房。袁家骧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对殡葬很不讲究,遗体推进去烧了就是,然后用土坛子做骨灰盒。他介绍说,以前还没有公墓这一概念,现在的蚂蝗梁、歌乐山的山坡上常常可见乱坟冈子,清明前后,主城随处黑烟环绕。

  随后,火葬场更名为殡仪馆,逐渐增加了追悼厅、骨灰壁。1979年,石桥铺殡仪馆开始实行24小时服务。石桥铺殡仪馆、江南殡仪馆等现在都实行了人性化服务,在市民政局宣传和引导下,今年清明节,全市八成以上市民都采取了文明祭祀,松鹤陵园还将修建公园式陵园,为扫墓的亲友提供喝咖啡、听轻音乐的绿色休闲场所。

  数字民政60年:

  52万:民政部门“问路电话”开通三年多,使用达52万多人次。

  8000个:全市至今建成社区服务站1450个,社区服务网点8000个,城乡社区服务建设走在西部前列。

  6次:城市低保运行12年来,已6次调标,月保障标准由建制初期的都市发达地区120元、渝西走廊片区100元、三峡库区80元分别调整为现在的260元、230元、210元。

  记者 纪文伶 实习生 张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