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甲流的中医自卫策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7日15:20  北京晚报

  疏风清热类

  双黄连口服液

  药物组成:银花、黄芩、连翘。

  主治:清热解毒,泻火祛邪。

  适用范围:发热,口渴,汗出,咳嗽,痰黄,咽喉肿痛,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桑菊感冒片

  药物组成:桑叶、菊花、薄荷油,苦杏仁,桔梗,连翘,芦根,甘草。

  主治: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适用范围:咳嗽,发热,微渴,舌尖红,脉浮数。

  柴胡注射液

  药物组成:柴胡提取制成的灭菌水溶液。

  主治:辛凉解表。

  适用范围:发热,头痛,肌肉酸痛。

  银翘解毒片

  药物组成: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桔梗,芦根,淡豆豉,甘草,荆芥,淡竹叶。

  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适应范围:发热,微恶风寒,咽痛,舌边尖红,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

  解表寒清里热类

  感冒清热颗粒

  药物组成: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辅料为:蔗糖、糊精。

  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适用范围: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表里双解类

  防风通圣散

  药物组成:防风、大黄、芒硝、荆芥、麻黄、栀子、芍药、连翘、甘草、桔梗、板蓝根、生石膏、滑石。

  主治:疏风解表,泄热通里。

  适用范围:憎寒壮热,头晕目眩,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喘满,痰稠,便秘,尿赤。

  清宣理肺类

  通宣理肺丸

  药物组成:紫苏叶、黄芩、枳壳(炒)、杏仁(去皮,炒)、甘草、橘皮 桔梗、茯苓、前胡、麻黄、法半夏(炙)。

  主治:解毒止嗽。

  适用范围:外感咳嗽,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酸懒,鼻流清涕。

  清肝肺类

  黛蛤散

  药物组成:青黛、蛤壳。

  主治:清肝利肺,降逆除烦。

  适用范围:用于肝肺实热,头晕耳鸣,咳嗽吐衄,肺痿肺痈,咽膈不利,口渴心烦。

  清热解毒类

  清热解毒口服药

  药物组成:石膏、知母、金银花、连翘、黄芩、栀子、龙胆、板蓝根、甜地丁、玄参、地黄、麦冬。辅料为蔗糖。

  主治:清热解毒。

  适用范围: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牛黄上清丸

  药物组成: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当归、地黄、桔梗、甘草、生石膏、冰片。

  主治:清热泻火,散风止痛。

  适用范围: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银黄片

  药物组成:金银花、黄芩。辅料为:淀粉、硬脂酸镁、蔗糖、滑石粉、明胶、虫白蜡。

  主治:清热,解毒,消炎。

  适用范围: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

  清开灵口服液

  药物组成: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主治: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适用范围: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病症属上述证候者。

  羚羊清肺颗粒

  药物组成:羚羊角、浙贝母、桑白皮、金银花、桔梗、前胡、栀子、板蓝根、薄荷、大黄、苦杏仁、牡丹皮、石斛、天花粉、黄芩、天冬、麦冬、陈皮、大青叶、前胡、金果榄、枇杷叶、甘草等二十四味。

  主治:清肺利咽,除瘟止咳。

  适用范围:用于肺胃热盛感受时邪,身热头晕,四肢酸懒。咳嗽痰盛,咽喉肿痛,鼻衄咳血,口干舌燥等症。

  散表寒除湿类

  荆防颗粒

  药物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

  主治: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适用范围: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近日调整应对甲型H1N1流感对策时强调,要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

  ●7月13日,卫生部下发《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

  ●本刊特邀曾参与甲流患者中医医治的两位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姜良铎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科首席专家周平安教授讲述中医的应对策略。

  观点一

  流感病毒

  中医叫“疫疠”

  流感病毒乃疫疠之气,早在明代吴又可在《瘟疫论》中指出:“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说的是这种流感病毒不是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也不是七情六欲、饮食劳倦所伤,可以称之为“风热疫邪”。

  我们认为甲型H1N1流感这种“疠气”病邪属于风热毒邪。由于身体状态不同,又有夹湿、夹食滞的不同。

  这种风热毒邪进犯人体途径是口鼻,风热毒邪外袭,卫气被遏,与邪相抗争故发热、微恶寒、流涕、鼻塞、喷嚏、全身肌肉酸痛;肺气失宣,故咳嗽,风热毒邪熏蒸则咽痛咽干;舌红、苔薄黄(或苔薄白或苔薄黄腻)、脉浮数均为风热毒邪侵袭卫表的表现。这些临床症状符合“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和皮毛,故曰在表”的论述。

  观点二

  一病只需一方

  药到出汗病除

  治疗病疫,“逐邪为第一要义”,采用表里双解,以清、透、下三法,因势利导,尽快驱邪外出。

  张仲景在《伤寒论》特别强调“温复令一时许,遍身■■(汗出极微之状)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病必不除”。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说“在卫汗之可也”,这个“汗”是指“正汗”,它的标志是微微汗出,遍身皆见,持续不断,随汗而出热减脉缓。“正汗”是里热清、表卫和的标志,预示着流感高热等中毒症状将逐渐消失,疾病的病程将大为缩短。强调一点,最忌用辛温发汗剂强发其汗,或用苦寒药退热。

  吴又可在《瘟疫论》中说“能知以物制气,一病只有一药,药到病已,不烦君臣佐使品味加减之劳矣”。

  中医有着十八般武艺

  ●中医具有完整的治疗外感热病的理论体系,包括对外感病的侵犯途径如口鼻,传变方式如顺传、逆传,侵犯部位如卫气营血、三焦,以及人体质状态的差异、地域气候环境的异同等。

  ●中医对病邪的寒热性质的不同辨治手段呈现多样。这些理论体系在新出现的、人类尚未完全认识的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防治更显得十分可贵。如2003年的SARS流行之初,在分离出变异的冠状病毒之前,中医可以依据自身的理论提前进入针对性的治疗,这对于疾病的预后非常重要。

  ●中医药复方干预、个体化治疗可以减少瘟疫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后遗症状。中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共性辨病的基础上兼顾个性治疗,通过复方制剂多途径、多靶点综合干预,增强机体抗病毒感染的免疫功能。

  ●中医药独特的预防疾病的思想方法对于瘟疫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如用合理的中药配方泡茶漱口、把药物置于囊中随身佩带都具有预防瘟疫的作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