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化昆明的五大内涵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9日17:36  生活新报

  文化昆明究竟是什么样?如何建设文化昆明?昨天的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详尽阐述了文化昆明建设的深刻内涵,让大家全方位重新审视昆明的城市文化底蕴,也把一个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民族文化宝库、国际文化枢纽、文化产业基地、文化共享家园呈现在大家眼前。

  一座与时俱进的历史文化名城

  基础:昆明具有1240多年的建城史,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文物古迹,是中原文化与西南边疆文化、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发展的典范。

  思路:建设文化昆明,必须理清昆明的文化脉络,保存好、传承好、利用好城市的“文化基因”。

  举措:保护和发展城市的历史人文环境。在保护文物古迹等有形的文化景观的同时,更注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域文化、社会心理、习惯模式等无形的人文因素。提升人造景观的历史文化品位。以独具昆明特色的风情胜迹、历史名人为题材,修建有意境、有神韵的城市雕塑,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蕴。推进古今文化资源和名城文化资源的融合。通过制定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政策措施,让星罗棋布的文化遗址、名胜故居、旅游景区、主体公园形成网络,覆盖整个城市,让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组成部分。

  一座和谐共融的民族文化宝库

  基础:昆明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迁徙的大走廊,来自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民族在昆明交汇,带来了各自的文化和信仰,同时又相互影响,形成了包容性、开放性、创造性的多民族文化特征。以汉文化为主体,兼容其他民族文化,具有多元性、复合性特色的昆明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形态多姿多彩,地域特色浓郁,为文化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和无穷的开发潜力。

  思路:建设文化昆明,必须保护好昆明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挖掘民族文化多样、古朴、丰厚、奇异、相融的深邃内涵,使其成为世代传承的瑰宝和最具比较优势的文化要素。

  举措:推进文化融合,促进不同文化积淀、文化元素、文化取向和文化形态的交叉融合、优存劣汰、互相推进,使各民族文化都得到动态的发展。挖掘民族文化的潜能,协调内部各因素,注重资源的持续发展和合理配置,走切实可行、可持续发展的民族文化发展道路。实施民族文化的品牌化经营战略、人才培养战略和数字化提升战略,促进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向民族文化产业优势转化。

  一座开放包容的国际文化枢纽

  基础:昆明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东南亚文化圈的交汇地带,文化交流频繁,具有多元文化汇聚共生的特点。

  思路:建设文化昆明,必须站在世界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昆明的文化动向,从昆明的角度向世界推广自己的文化资源。

  举措:“引进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泛吸纳、融合、张扬其他文化的优良成果,为我所用、助我发展。“走出去”,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运用中国西部文博会等平台,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提高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拓展交流空间,争取举办中国—东盟运动会、昆曼汽车拉力赛等国际文化体育活动,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城市间经济、社会全方位的合作,不断提高昆明的国际文化影响力。

  一座创新创意的文化产业基地

  基础:昆明文化资源优势明显、文化产业基础较好。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30.61亿元,占GDP的8.14%,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和企业。

  思路:建设文化昆明,必须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培育文化产业品牌,加强资源要素集聚,构建主导产业集群,使文化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导力量。

  举措:培育知名品牌。不断丰富文化产业的个性化内容,精心打造古滇文化、革命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山水文化、名人文化和都市文化六大品牌。引导推动产业集聚。构建大昆明文化产业圈,培育创意产业群、传播产业群、文化服务产业群,内聚外连,实现供应链、产业链和增值链上下连通。

  一座以人为本的文化共享家园

  基础:昆明群众性文化基础深厚,721万人民群众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庞大消费群体,1300多支群众性文艺团体是文化活动的踊跃参与者。昆明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越,市民温和善良、热情好客、谦和有礼,到处洋溢着春天般的暖暖温情。

  思路:建设文化昆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的潜能,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利用好昆明优越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气候春城”与“文化春城”相融合。

  举措:充实城市文化内涵。通过人本化规划、人文化建设、人性化管理,使群众既成为城市物质文化的创造者,又成为城市精神文化的受益者。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营造和谐环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方便人、服务人、发展人、塑造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外来居民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树立微笑待人、热情好客、文明开放的城市形象。 记者 吴晓松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