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洒满军营的母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0日06:35  哈尔滨日报

  宋玉环 本报记者 杨兴文

  “妈妈,我是海江,来看你了。”

  7月14日,正在乡下演出的巴彦县文工团退休演员曲丽萍,突然接到“儿子”的电话。“孩子,不是告诉你别来吗?”“我想妈了。”

  “儿子”叫张海江,2001年从巴彦县武警中队退伍,这是第二次从河北老家专程看望“妈妈”曲丽萍。

  曲丽萍说,像张海江这样的“儿子”,今年已经来了三拨儿。而让她牵挂的或者想念她的“儿子们”,遍及大江南北,足有成百上千。从1998年开始,曲丽萍十年拥军不懈,将母爱洒满绿色军营,战士们亲切地叫她“曲妈妈”。

  她用歌声鼓舞战士斗志,也唤醒自己的拥军热望

  1998年,松花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洪水。驻巴彦武警某部中队誓死守卫大堤,官兵们奋力抢险救灾,让巴彦县文工团演员曲丽萍大为感动。在抗洪前线,曲丽萍用饱含深情的歌声,鼓舞战士斗志。

  “当天塌地陷的时候,人们才想起了你。当花好月圆的时候,你淹没在笑声里。”每当演唱这首《我的士兵兄弟》,曲丽萍都异常感动。父母都是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老战士,曲丽萍的童年恰好在部队度过。

  抗洪慰问演出,唤起她的“军人情结”,也唤醒她自己的拥军热望。“我们为什么非要在天塌地陷的时候才想起军人?为什么不能在平时为部队做点事儿?”

  抗洪结束后,曲丽萍找到武警中队领导,记下30多个战士的生日。她说:“这些孩子远离父母,我就代表他们的父母,给他们过生日吧。”

  从那时起,曲丽萍经常走进武警中队,带着生日蛋糕和礼物,为战士们过生日,并将《生日快乐》、《军中绿花》、《老房东查铺》、《兵哥哥》等歌曲献给部队官兵。时间一长,曲丽萍发现“经常过生日”会影响部队正常工作,她就和部队领导商议,每年给战士们过集体生日,就选在“中秋节”这一天。于是,每年的八月十五,曲丽萍就会来到部队,祝福战士们“生日快乐”。许多战士也干脆把生日改在了这一天。

  她用母亲一样的温情改变战士们的称谓,由“老师”变成了“妈妈”

  文艺演出是部队的优良传统,歌声就是曲丽萍同战士们交流与沟通的最好语言。每当休息日或节假日,她都会到武警中队去看望战士们,教他们学唱军营歌曲,排练文艺节目,并自掏腰包给战士们买回了吉他、笛子、葫芦丝、风琴等他们喜爱的乐器。

  巴彦县消防大队曾创办一个节目叫《锅碗瓢盆进行曲》,经曲丽萍一“点拨”,一下子就夺得了全市消防系统汇演金奖,并成为系统团拜会的保留曲目。

  经常深入军营,曲丽萍发现战士们最易得跌打损伤、受潮受凉等方面的疾病,她给战士们买来护腕、护膝。冬天,她为战士们买过“热宝”。夏天,她给部队送去清凉油、电风扇。为方便部队生活,她给部队买过饮水机、洗衣机,还有大号电饭锅。最具特色的礼物,是她每年“八一”建军节时,为每个官兵买一件背心,始终印着“士兵兄弟”四个字。

  每逢佳节备思亲。而每逢节日,曲丽萍一定出现在部队,甚至万家团圆的春节,她都是在部队度过,十年来没有一次例外。

  作为母亲,曲丽萍有着特殊的敏感。她发现哪个战士打蔫了,就知道不是思想有问题就是身体有毛病。如果是前者,她就会和战士唠家常,直到把思想疙瘩解开。如果是后者,她会立即带着战士去医院,像妈妈一样叮嘱他打针吃药。

  2000年,山东籍战士宋开兵退伍,曲丽萍特意为他做了一套新被褥,因为她知道开兵的母亲有精神病,连拆洗被褥这样简单的家务活都不能干。一套被褥不能用一生,但这份温暖却会让开兵铭记一生。

  2001年11月23日,武警中队几个战士退伍。曲丽萍作为贵宾出席地方欢送仪式。当部队首长刚刚摘下班长张海江的领章帽徽时,张海江立即双膝跪地,含泪磕头,向曲丽萍叫了一声“妈”。一人叫,众人和,从那一天起,“曲老师”、“曲阿姨”就被“曲妈妈”取代。从那一年起,妈妈竟没有一次能唱完《再见吧老兵》,而儿子们也只能在泪水中唱响一首《再见了妈妈》。

  她用坚强意志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展望未来的拥军路决不后悔

  2000年,曲丽萍从电视新闻中了解到川藏线上运输兵们的事迹,就悄悄查看地图,开始给四川雅安、西藏羊八井等十几个兵站寄钱,希望能改善一点儿部队官兵的生活。每月汇600元,这是她当时的全部月工资。

  年底,部队给巴彦县政府写信,一是表达谢意,二是恳请汇款人不要再寄钱。经巴彦县有关部门查询,才知道匿名汇款人原来是曲丽萍。

  一个原本正常的拥军故事,却引发截然相反的评价。令曲丽萍意想不到的竟是家庭内部的反对,她因此付出了家庭破裂的代价。

  然而,曲丽萍的拥军脚步没有停止。2004年,巴彦县组建消防大队,消防大队的营房里,又多了个“曲妈妈”。从此,一份母爱温暖着两处军营。

  2005年腊月二十九,曲丽萍邻居家着火。站在二楼的曲丽萍亲眼目睹了一消防战士,从塌陷的房顶落入火海。她本能地冲出楼外,想去解救那个小战士,而“儿子们”却将她拦在火场外面,好在那个战士没出意外。

  曲丽萍说,平常百姓很少走进军营,很难了解官兵的生活,她拥军之路之所以能坚定地走下去,是部队官兵拥政爱民的行为教育了她。

  今年春天,消防大队在兴隆镇组建中队,由于设施没有全部完成,官兵们的生活让曲丽萍十分惦记。

  4月17日,她带着300多元的副食品,第一次去看望战士们,饭没吃几口就来了火警,官兵们奋战了32小时,没吃饭没睡觉。

  4月20日,她回家换件衣服又第二次赶到兴隆镇。用两天时间,帮助部队种完了菜园子。

  五月节这天,她第三次来到兴隆镇,刚挂上一个葫芦,火警就来了。这次,曲丽萍身着消防服和孩子们一同出现场,一下午连一夜,“母子”们同心协力战火场。

  今年的“八一”节要到了,曲丽萍像往年一样,专门定制了背心。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背心数量多了一件,是为河南省一个退伍多年的儿子准备的。

  有人统计过,曲丽萍10年的拥军路,花费近4万元,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小数字。而她却说,现在工资涨多了,一年拿出三千两千不是问题。

  曲丽萍今年55岁了,已正式退休,她自认为吃得饱、唱得响,拥军路还可以再走10年,甚至更长更远……

  图为曲丽萍在“三下乡”演出现场。

  本报记者 杨兴文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