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俄罗斯检察院表示不会追究中国商人刑事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1日01:31  21世纪经济报道

  韩存礼清了清嗓子,用一口标准的俄语对着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的官员说道:“我是俄罗斯国籍,但是却出生在中国,我不希望两个国家有任何利益受到损害。”时间是2009年6月11日。

  为表明自己的身份,韩存礼同时向对方强调,自己毕业于50年代的莫斯科大学,已经在俄罗斯生活了50余年。此话一出,马上引起了俄罗斯总检察院的高度重视。

  韩存礼是俄罗斯华人联合会前会长,也是俄罗斯华人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名誉会长。自2008年9月切尔基佐沃市场被查抄以来,作为在俄中国商人的代表,他以俄罗斯华人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的身份,先后四次配合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前往俄罗斯总检察院交涉。

  “但是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法律,你们没有证件怎么说货是你们的呢?”俄罗斯总检察院的提问让韩存礼和一同前往的几个中国商人显得颇为尴尬。

  这在无意间,挠中了在俄经商的中国商人的一个痛处。

  7月20日,韩存礼在电话那头将他递交给俄罗斯总检察院的俄语版书面材料及对方的答复一字一句地翻译成中文读给本报记者,还原了切尔基佐沃市场案的交涉全过程。

  6月10日,俄罗斯官员宣称,“切尔基佐沃市场查获的一批价值20亿美元的货物无人认领。那么这批货物将被全部没收。”所有人都清楚,这批货物绝大多数来自于中国,并且是通过“灰色清关”方式进入的。

  “这让我们非常着急。当时中国商人不敢出面,后来找到了我,因为我没有货物,出面更合适一些。”韩存礼表示。

  韩存礼迅速和一批中国商人前往俄罗斯总检察院交涉此事,并以俄罗斯华人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的名义递交了一批书面材料。

  在这份材料中,中国人写到三条请求:请俄方将这笔货物归还给中国商人,中国商人愿意交海关费,漏的税中国人也愿意交;如果有些货物含有有害物质的,中国人会负责处理,并承担销毁费用;希望俄方不要追究中国商人的刑事责任,海关(“灰色清关”)机制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把罪过全加在中国人身上并不公平。

  此后,韩存礼很快收到了俄罗斯总检察院20138303409号答复,内容如下:

  “针对你们提的意见,我们已经做了研究,并将其列入了案件中华人的呼声,(我们将)在法律框架内研究后正式答复你。另外希望中国商人派一些代表过来,讲讲你们的货物进入俄罗斯时到底交了多少钱,交给谁,怎么办的。”

  然而,俄罗斯方面看似十分合理的要求让中国商人颇为为难。中国商会多方寻找,仍然很难找到愿意出面作证的中国商人。

  于是,韩存礼给俄罗斯总检察院递交了第二份书面申诉材料:“中国商人是弱势群体,一方面害怕(俄罗斯)海关和运输公司,另一方面面临检查时,我们又变成了走私贩。这种情况给我们造成了相当大的思想压力。”

  韩存礼表示,“灰色清关”公司和部分海关人员串通在一起,最终造成了中国商人的货变成了无主货。实际上受害者是俄国政府和中国商人,因为这笔钱(中国商人支付“灰色清关”的费用)俄罗斯政府没有收到,中国商人的东西被没收,也是受害者,两方都是受害者,得便宜的是海关的某些人,还有开市场、管仓库的这些人。

  在给韩存礼的答复中,俄罗斯检察院已经表示不会追究(中国商人的)刑事责任,最多只是罚款。

  新华社7月20日报道,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本周内将率领由商务、外交、海关以及浙江、福建等省商务主管部门组成的代表团,赴莫斯科就相关事宜进行进一步交涉。

  随着中国代表团即将于本周赴俄罗斯着手解决此次事件,事情将很可能变得明朗起来。根据韩存礼的预测,最终中国商人可能在付出一笔罚款后,将所扣押货物提走。

  高虎城本周赴俄调解纠纷 中国在俄商人行为亟待规范

  “我们国家对这个事情特别重视,我已经到外交部、商务部去了好几趟,把事情汇报给国家各部门,一起解决这个事情。”接到记者电话时,俄罗斯温州商会的会长虞安林正在北京积极公关。

  新华社7月20日报道,商务部目前正在与俄罗斯驻华使馆有关人员进行积极磋商,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本周内还将率领由商务、外交、海关以及浙江、福建等省商务主管部门组成的代表团,赴莫斯科就相关事宜进行进一步交涉。

  不过,从俄罗斯那边传来的消息显示,经过中国多个商会及中国驻俄使馆的多方努力,中国商人在本次的切尔基佐沃大市场整治事件中,将不会被追求刑事责任。

  “如果接下来的谈判顺利的话,被扣押的中国货物补交一些罚款会得到释放。”俄罗斯华人联合会前会长韩存礼向本报透露——他是本次代表中国商人和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交涉的最主要当事人之一。

  据俄新社报道,部分商人从7月20日起已经开始从切尔基佐沃大市场拉走货物。20日当天,切尔基佐沃大市场车水马龙,聚集了许多拉货的大小车辆及原市场商贩和租赁者。

  切尔基佐沃大市场所在地“伊斯梅洛沃”区区长切布拉科夫表示,“截至20日为止,约有3500辆汽车从市场进出。”

  切布拉科夫同时向原市场工作人员承诺,22日前将公布具体的取货时间安排,如果有人向商人们索取钱财,那么商人应该找检察院,而且不会涉及罚款。

  中国商人质疑俄方手续是否合理

  俄罗斯温州商会会长虞安林表示,原本6月份的时候广播上说大市场会在年底12月30日关门,在6月29日突然关闭,中国商人事前没有接到任何通知,“大家都没有准备,对华人的打击特别大”。况且,去年9月11日的扣押中国商品事件,到现在还没有解决。

  6月初,第一批22个集装箱的货物被俄方以“含有危害人体成分”的名义销毁。

  “他们报道22个集装箱,但是电视报道上谁也没有看到现场画面,谁也没有提供检验出有毒的证明,谁也没有通知中国使馆,我们市场里了解也没有。我们并不知道是谁的集装箱被烧了。

  然而虞安林质疑道,真正要烧的话应该需要中国使馆确认才能确保真实,他们也没有通知要烧他们的货物。

  “去年9月11日的事情没有结局,本身华人在那边受到的影响已经够严重了,现在把市场也关了,6万多华人在那边的生存也成了问题。手头没有钱,钱都在店里,也没法销售。”虞安林不无担忧地表示,“现在华人在那边最艰难、最艰苦。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搞不好都要破产了。”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俄罗斯法律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志华表示,烧集装箱货物的做法,俄罗斯方面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法律程序,应该通过法院实行,如果要烧货物的话应该要事前通知货主。

  “但是俄罗斯往往更偏向于通过行政做事,在需要的时候运用法律。”王志华分析道。

  中国商人被俄方扣押疑点

  根据俄新社的报道,在当地时间7月9日的时候,共有500辆轿车和150辆小货车开到了市场门口。并很快聚集了1500名中国人。摊主们要求在市场执勤的警察退还存放着货物的集装箱。

  警察很快赶到了现场,在检查了这批中国人的证件后发现,其中许多人都不合法,然后拘留了187名中国商人。

  根据俄罗斯法律规定,在俄罗斯工作的外国人需要办理务工卡,而大多数中国人通常采取的是托人到俄罗斯的代理公司办理的方式。

  务工卡上所登记的地址并不是中国工人实际的居住地,这就给俄罗斯政府提供了理由,认定这些中国人属于非法居留。

  “他们抓我们是有证据的,”韩存礼表示,“很多中国人其实不懂,说是办理了身份证,但身份证是哪儿办的,怎么办的都不清楚。因此他预计百分之九十五在那儿的中国人都有身份方面的问题。”

  此外,根据俄罗斯健康部门规定,为了保证身体健康,预防瘟疫等疾病的发生,俄每人居住面积不得低于8平方米。而“中国人不知道这是违法,还以为自己是合法的,因为他办理了居留证”。韩存礼说。

  中国政法大学俄罗斯法律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志华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如果从法律角度出发,中国商人的做法的确有不合法的地方。

  按照俄罗斯法律规定,持俄罗斯签证的中国商人到了俄罗斯之后还需要到移民局办理落地签,落地签的时间长短不同,并且有地域限制。商人被捕的原因可能有超时或者超出活动地域的限制。比如在切尔基佐沃市场做生意的商人,他们的活动范围应该就在莫斯科地区。

  然而,王志华同时指出,从道义上讲,责任并不完全在于中国商人,“如果完全合法的话,可能中国商人就挣不到钱了”。

  中俄贸易

  或将因此次事件获得长足进步

  一个常常被人忽视的细节是,今年6月初,当普京总理在电视上发表讲话宣布将严厉打击海关系统的腐败及走私时,在俄经商的许多中国商人第一反应是拍手称快。

  然而,随着事件的进展,中国商人很快成为了这场打击运动的连带受害者。

  不过,这并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那便是本次俄下决心打击走私及灰色清关,在长远上有利于中俄贸易的健康发展。

  据估算,因灰色清关而导致的俄罗斯关税损失每年至少在200亿美元,俄罗斯规范海关系统,已经是迟早的事情。

  “因此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中国商人和协会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于俄罗斯方面的说法是并不妥当的。”韩存礼指出。

  “中国商人过去总有一种错觉,好像俄罗斯官方没有来查我们,我们就是合法的,认为对方是默认了。然而这次普京一动真格的,中国人的手续就经不住别人一查。在举证时十分被动。”韩存礼一针见血地指出。

  而大多数中国商人,仍然在采取着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出口货物。在过去,一旦被俄方查扣,多数中国商人选择用钱收买解决问题,这让中国商人在俄罗斯的经商长期以来存在不少灰色地带。

  “理论上讲,中国商人受到这么大打击不应该再做这些事,但是我们出口的海关还不够严。出口是双方的,涉及到两国的商检和海关,因而在我国在出口这方把住了也可以减少灰色清关的可能性。”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心宇建议道。  记者 曾航 实习记者 顾晚成

  “肃整灰色清关的时刻已经到来”

  7月20日,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处公使级商务代表奇普拉科夫向本报记者表示,就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被关闭相关事宜,中俄双方有关部门展开谈判和磋商是十分及时而有必要的,在俄罗斯积极肃整海关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希望中国在俄商人遵守俄罗斯法律法规,依法开展经营活动,避免遭受损失。

  奇普拉科夫表示,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被查封的事件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单纯事件,而是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原因。针对俄方所采取的行动,奇普拉科夫表示,虽然在此次的事件中,中国商人蒙受了巨大的物质损失,但是俄罗斯政府此举并非针对华人,或者在俄经商的华商和中国企业。没能按照俄罗斯法律经营的俄方企业和商人也受到了调查和限制。

  查封市场事件的矛头直指中俄贸易中存在的灰色清关问题。奇普拉科夫表示,灰色清关问题在中俄贸易中由来已久,但是金融危机使得这种情况更加恶化。“可以预见到的情况就是灰色清关的比例一定会上升。因为企业会运用各种手段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因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灰色清关问题成为了中俄贸易合作最大的挑战。”奇普拉科夫说。

  2009年6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俄期间,两国海关签署设立中俄海关合作分委会的协议。此前,中俄海关合作分委会设在中俄交通运输合作分委会下的口岸组中,而目前单独正式设立分委会,即意在消除“灰色清关”问题。

  据奇普拉科夫介绍,该分委会已于6月签署协议之后正式成立,但目前尚未开始具体工作。奇普拉科夫表示,该分委会在妥善解决此类问题中,应当成为双方磋商谈判的长效机制。

  “我认为商务部赴俄进行磋商和会谈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阐明中方的立场,也可以更好的理解俄方的立场,同时敦促海关合作分委会尽快开始有效的工作。”奇普拉科夫说。

  对于中俄贸易中由来已久的 “灰色清关”,奇普拉科夫表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中俄双方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俄方应当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海关机构的工作效率,扫清合法清关程序上的障碍;另一方面,中方有关部门也应当积极引导本国企业规范贸易方式,重视和遵守俄方相关法律法规。

  “出现这样的事件,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事情的出现也提醒了大家,肃整灰色清关的时刻已经到来,这是不可能被绕过的过程,因此双方都应该放弃侥幸的心理,依法办事。” 记者 王晓明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