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太和岗掘出"南越国将军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1日02:14  金羊网-新快报

  各朝墓葬

  本次在太和岗考古现场,与"南越国将军墓"一起被挖掘出来的,还有先秦至南汉时期墓葬37座,明清墓葬50余座。出土陶、瓷、石、玛瑙、琉璃、铜、银铁及漆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390件。

  汉墓:再造“新家”阴间享用

  37座墓的年代为西汉中期至东汉前期,多为夫妻合葬墓,规模较大,出土文物丰富,有铜镜、碗、铜钱,玛瑙、琉璃串珠、胭脂小罐等。不少墓的墓室呈现出一种“人间气象”——不但修葺了石质院落,精心建造了仓囷(粮仓)、龙头灶、水井等,还配备了鸡、鸭、猪、狗等陶制动物;此外还有铜镜、铜钱、玛瑙、琉璃串饰等随葬品。专家告诉记者,汉代有厚葬的习俗,墓主一般“视死如归”,尽可能会把生前所用之物都“搬”到墓穴中,供他们在阴间享用。

  唐墓:墓主死了都要“显富”

  唐墓26座,分砖室墓和土坑墓两种。多座砖室两两并列,应为同茔异穴夫妻合葬墓。其中有一座为土坑墓,规模不大,但出土器物多达41件(套),在广州地区发掘的唐代墓葬中极为罕见。墓内出土26枚铜钱,部分可确认为“开元通宝”,明确了这座墓的年代。这些铜钱出土时分布在墓主的腰部位置,专家解释,墓主之所以死了都要“腰缠万贯”,是想显示其尊贵身份。该墓还出土一面铜镜,背面饰四匹奔马,马背部展现双翼,四角分别祥云,整个饰画面极具动感。

  南汉墓:与先人“骨灰盒”同葬

  2座南汉墓,均为砖室墓,保存较好。有一座墓壁、墓底均完整保留,还分前、后室。其中后室中部用砖砌有棺床,前室出土2件青釉盖罐,形制规整,相当精美。更重要的是,棺床出土一串铅钱,多达50枚,由此可明确该墓时代为南汉。这为广州南汉墓葬的发掘和断代提供了明确标尺,意义重大。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前室放置的两个青釉盖罐,也称为“魂瓶”,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骨灰盒”,内藏墓主先人的骨灰。不过,南汉时期没有火化,怎么会有骨灰呢?据介绍,墓主死后,后人会将先人墓打开,将里面的尸骨取出,放入青釉盖罐内,与墓主并葬。唐代至南汉都有这样的墓葬习俗。

  专家说法

  太和岗一带一直是墓葬地

  太和岗位于广州传统城区东北,距今中山四路、北京路约4公里。这一带岗阜相连,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太和岗及周边的横枝岗、黄花岗、麻鹰岗等地发掘各时期古墓葬上千座,表明这一带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埋葬场所。

  据专家介绍,从1953年至今,市考古所已经从淘金坑周边不远范围内的黄花岗、太和岗、横枝岗、沙河顶等地,陆续发掘出2000多座历代古墓。明清以前,这片地带背靠白云山、面对珠江水,密布不少占据着山坡又南向珠江的岗阜,从目前出土的墓葬群数量看,专家推断这里是古代广州人择墓的“风水宝地”。

  根据历代墓葬发掘的范围,专家也对历代广州城生活区的变化作了相应推断:中山二路曾发掘出的古墓群离南越王宫署遗址(中山四路)不太远,足见南越国都城只是一座“小小城”;到了唐宋,广州城范围拓展到文明路、越华路、中山六路的范围;明清时期,广州城的范围也不过是到现在的人民路、越秀路,如今发掘出明清墓葬的淘金坑、横枝岗等地,明清时期距离广州城门步行大约不到20分钟,成为古人理想的棺葬地。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