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8口古井保护面临“有井无市” 古井变身“空调”或是一种办法 □见习记者 朱鹏 实习记者 石 莹 马艳敏 文/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1日02:30  青年时报

  时报讯一到夏天,井边,是十五奎巷晓霞弄最热闹的地方。但这样的热闹不属于所有古井,尤其是那些身份高贵的井。

  今年,纳入杭州市政府古井保护范围的有208口,保护方案近日启动。这208口井,主要是建成50年以上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水井。

  有市无井很可惜,一个城市没有井,说明这座城市忘记历史。但如果“有井无市”,则更遗憾。在杭州例入保护范围的井中,大部分很少被使用或者已不再使用,1/5完全无人使用。

  井不使用,那么保护的意义何在?

  >>>当年

  当年夏天 井边最热闹

  据杭州市城管办统计,截至2008年主城区共有水井8378口(含郊区农民自用井)。井与西湖、钱塘江一样,对于杭州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口井养育一方人。

  十五奎巷晓霞弄里有一口井,据对面4号住户金阿姨说,这口井已有上百年历史。

  以前,一到夏天,井边是晓霞弄最热闹的地方。太阳刚下山,大伙跑到井边打水,把井边浇个透降温,吃完晚饭,挨家挨户拎着竹椅,来到井边乘风凉。女人家聊些家长里短,男人泡杯茶闭目养神,“有小伙子一桶井水浇到身上,冷得发抖,还直喊舒服。”60多岁的金阿姨说。

  “买个西瓜泡在井里,小伢儿嘴馋,就趴在井边盯着水里的西瓜问,什么时候切冰西瓜吃。井水泡过的西瓜吃到肚皮里毛凉快嘞。”吴山社区的方大伯说。

  如今的井,也只是勤快的大妈洗洗衣服用了。

  >>>现状

  市井里的古井渐渐失人气

  清代以前,上八眼井处只是一汪清泉,后来有人修筑了八个井圈,供百姓使用。以前的吴山居民用水,大多取自于上八眼井,古井养育一代又一代吴山人。随着吴山整治,居民搬迁,上八眼井慢慢被弃用。

  十五奎巷的4号井,周围有一圈石栏,里面竟养了几只鸭子,店主说,这口井很少有人用。听老人说,这口井有上百年历史,当年街上的用水都是靠它供给的。

  吴山社区丁衙巷内有口“四眼井”, 28岁的小陈每天经过,他却没有用过这口井里的水,“取井水太费力气了。”小陈说。

  百井坊巷98号边古井,井圈上写着“乐善亭”三字,54岁的陈大伯天天用着这口井里的水,“井水冰凉又不花钱,就是花点力气,但年轻人不愿意用这井水,怕累。”陈大伯惋惜地说。

  在杭州,古井湮没,这次列入保护范围的古井,有1/5没人使用了,如果不保护,它们也可能会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出路

  井有人用水才能活

  古井保护得到关注,杭州市政府着手保护古井,上八眼井、郭婆井、城隍牌楼2号井,将作为试点进行修缮保护。

  对古井的修缮保护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最重要的是,如何将井和市重新紧密联系,避免古井修复保护后又被慢慢遗弃了。

  “井水一定要用,有人用水才能活,一旦没人用,结果又是一潭死水,我们修复保护就失去意义了。”杭州市环保局局长何荣坤在古井保护会议上说。

  古井变身“空调”

  走进胡庆余堂的中药博物馆,看不见空调电扇,却依然能感到一阵清凉。胡庆余堂国药号有限公司的孙副经理说,这得益于博物馆天井里的一口古井。

  翻开天井一角的石板下,出现了一口幽深的古井,趴在井口一股凉意迎面扑来。其实,在很多老字号的药铺都有井的踪影,一是制作药材需要大量用水,二是制药对水质要求很高,药铺会挖掘一些水井作为专用。

  由于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是国家级文保单位,而且为木制结构,所以不能使用空调。为了降温,胡庆余堂将井水通过水泵抽到房顶,通过喷淋系统洒水,通过水分蒸发吸收热量,屋内温度就自然而然降下来了。

  “虽不像空调那样效果明显,但这样一弄,温度也可低两三摄氏度。”孙副经理说。

  建亲水平台 建洗衣台

  上八眼井,位于吴山的杭州历史博物馆边,游客小王来自江苏,他说,井到处都有,光看看又没有什么意思。

  上城区城管办从事古井保护工作的王文富说,他们也正考虑使用抽水系统,把井水抽上来,建一个亲水平台,能让游客真正与井水有一个亲密接触。

  郭婆井,既有历史文化价值也有使用价值,专家考虑对井进行清淤修缮,造一个景观墙介绍井的历史,同时在井边会修建洗衣台,休憩坐凳、轱辘等汲水系统,方便居民游客取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