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拆迁续:专家称名人故居是噱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1日15:20  北京晚报

  近日,位于北总部胡同的24号院再次车水马龙起来。上世纪三十年代,这座不大的四合院里住着梁思成和林徽因,北京的文化名人常往来于这里的“太太客厅”;如今的24号院已物是人非,不仅文化气息全无,连规整的院落都谈不上,可“破败”的小院面临拆除却引来一众争议,理由是有名人居住过,所以不能拆。

  既然提出不能拆,那梁林故居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

  “文物保护要依法办事,保护与否首先要弄清建筑的价值。”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解释说,“根据相关规定,受保护的建筑,如各级文保单位和四合院挂牌院落需要具备文化价值和建筑价值,而林梁故居里曾经盖起过一座红砖楼,显然已不是当年的样子,以至于当梁思成的大女儿梁再冰再回到这里时已认不出‘家’,所以我们不能凭借简单的口口相传,就认定其应受到文物法保护。”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央就曾下发各类文件明确指出“不得新建个人纪念馆和设立个人故居”,“已故近现代名人的故居,除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以外,一律坚持正常使用,不得专门腾出作纪念馆”……

  “按照上述规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本市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几乎没有涉及人名的。”王玉伟强调,“但这并不意味着名人住过的地方就不受到保护,凡是满足条件的建筑依然受保护,可以按四合院门牌号等方式进行公布,不选择以名人故居的方式公布,主要因为名人和故居两个概念无法界定。”

  之所以无法界定,是因为北京作为五朝古都,海纳百川,名人荟萃。这里有着3000多年辉煌的建城史、800多年灿烂的建都史,工业、商业、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名人数以万计,不胜枚举,并非只有数百人。这些名人在京居住过程中有的还曾多次搬家,比如李大钊在京的住所超过六七处,鲁迅也曾搬过至少五次家。如果把这些全都算作名人故居,那恐怕北京旧城的所有院子都有段名人经历。

  “林梁故居只是一个噱头,拿名人说事儿的现在可不在少数。”一位资深文物工作者深谙其中之道,“有人拿名人故居炒作出名,甚至有人通过各种关系,希望将亲朋好友的住所公布为名人故居,这些靠制造热点而吸引眼球的做法对保护古都文化没有任何积极作用。最有意思的是,高呼不能拆除老房子的人大都并非住在‘故居’。而所谓‘故居’如今多已沦为大杂院,破败拥挤,上厕所要走出200米,曾经的文化是否能让这里的居民感到自豪?号称真正爱护这些大杂院的人又有几人愿意搬进去体会一下时过境迁的‘名人遗风’?”

  其实名人故居只是一个缩影,关于北京“老物件”的拆与留一直备受争论。

  “不仅名人故居,任何建筑的保与拆都不能‘一刀切’。”王玉伟举例说,北京的历史风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沉淀出来的,从忽必烈围绕着波光粼粼的什刹海兴建元大都开始,明代,一座“时髦”的紫禁城拔地而起,到了清代青砖灰瓦的四合院点缀在金碧辉煌的高大宫殿间的“古都特色”逐渐形成……北京是一座活动的城市,也是一座传承的城市,全拆建新的和全保不发展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

  以胡同和四合院为例子,这些是构成北京旧城风貌的基本元素,也是老北京的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开创性地提出:保护古都风貌必须从“大规模危旧房改造”转变为“循序渐进、有机更新”。要在改善人居环境、改善和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再现老城区风貌。“这里面就包含所谓的名人故居,比如李大钊故居就已经实现腾退并对外开放。”王玉伟说,“我们保护的是这座城市,而非简单的一两座房子。”

  鼓楼东大街改造工程也颇具代表性。当初,根据居民意愿,十几户沿街的居住房变成了门面房。如今,这条街成为京城第一条没有拓宽、没有大面积拆改,基本恢复清末民初历史原貌的商业街区。不仅一处处被保护修缮的文物古建亮出来了,一条条恢复了独特韵味的街道红火了,一片片韵味十足的街区更美了,这一切共同勾勒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

  近十年来,市委市政府投资就达数十亿元,专项用于文物保护。南锣鼓巷古韵十足,受到国内外游客追捧;东四的四合院经过改造,木窗棂、葡萄藤等老味道都回来了,而且屋子里有厕所,能洗澡……

  “保护北京要处理好危房改造与古都风貌间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注意保护好历史遗存、文化遗产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危房区群众排危解困,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王玉伟表示,我们一定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将古都风貌这一不可竞争的资源不遗余力地保护好,使其成为首都可持续发展的不尽动力。 本报记者刘冕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梁思成 林徽因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