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20万辽宁人爱上“开心偷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2日07:36  沈阳网-沈阳晚报

  

120万辽宁人爱上“开心偷菜”?

  一名公司白领的“开心”生活

  120

  万辽宁人爱上“开心偷菜”?

  当挤着公交车的年轻小伙儿谈论自己的上亿资产、超级跑车时;当五谷不分的朋友突然离席而起,要赶回家管理农场、收获庄稼、买卖奴隶时——不要惊讶。这些略显奇特的话,来源于当下红透半边天的开心网。而这样的生活,已成许多沈阳网民每天乐此不疲的必修课——

  开心网究竟有多火?火到只因爱车被贴条儿,无话不说的“死党”陷入冷战;火到先偷菜后上班、先收菜后睡觉已经成为很多沈阳网民的日常生活;火到谈论开心网上的虚拟财富值已成为同事间相互炫耀的资本……7月21日,开心网副总经理刘乾向本报独家披露,截至7月中旬,辽宁地区已有120余万网友在开心网上注册,用户量稳居全国前十。然而,在这火热的现象背后,又是什么让众多网民痴迷其中,欲罢不能?

  开心

  “梦想照进现实”的满足

  半年多前,沈阳宏城汇俱乐部的李喆通过同学邀请,注册成为开心网的一员。李喆回忆,一周内,他就被买卖了十余次,身价从几百元涨到几万元,而当时自己最爱玩的就是“争车位”。“每天早上一进办公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录开心网,先把自己的车都挪一遍,然后再开始工作。”李喆告诉记者,只要车位换得勤快,钱就赚得越快,就能买更多更好的“车”,还能组队参加达喀尔拉力赛。李喆介绍,几个月的时间,他就在开心网中拥有3辆“兰博基尼”和两辆“迈巴赫” 。在现实生活里,这些愿望自然难以实现,但在虚拟的网络上却可以如愿以偿,很容易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浑南某房地产企业从事销售工作的王锋也是开心网的“骨灰级”粉丝,每天平均要花上3小时在开心网上。而在手机闹钟的帮助下,他不仅可以按时来到自己的田地里“收菜”,还可以时不时到朋友家顺手牵羊偷几把虫草、灵芝之类的“稀罕货”。除此之外,他还拥有3个奴隶,这些奴隶要么是他心仪的女孩,要么是平时看着不爽的同事——全都被他搜罗到家里,供他安抚或者受他折磨。而在王锋看来,他的“瘾”真不算严重。“我一个朋友,和我吃晚饭的时候手机忽然响起来,他说是家里的庄稼快成熟了。接着,这个朋友连饭都顾不得吃,赶紧打车回家收获去了。”

  刘乾告诉记者,截至7月中旬,辽宁地区已有120余万网友在开心网上注册,其中,买房子、朋友买卖、转帖是玩家们最喜欢的功能。而19岁-35岁的用户占据了总用户量的八成。

  开心

  真正的“开心”来自沟通

  眼下,不可否认的是,在用户量稳增的同时,一些老玩家正因为玩腻了而想告别开心网,更有甚者还在网络中叫卖账号,个别的超高级账号甚至标价数万。“其实,我们的账号根本不值钱,或者说一文不值。”刘乾告诉记者,真正的价值是跟朋友之间的沟通、分享、交流,通过轻松的互动,传递快乐。

  在刘乾的眼中,开心网所倡导的“开心”包含着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人生开心就好”,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开心网希望所有用户都能够拥有开心的人生;另一重含义是“打开你的心”。人与人之间,需要以诚沟通、用心交流,这就需要“打开心门”,这也正是开心网所倡导的。

  开心

  上开心网应学会“趋乐避害”

  “虽然我不玩开心网,但我身边的很多同事都身处其中,‘种菜’、‘偷菜’乐此不疲。”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认为,通过开心网等虚拟的网络得到现实中难以获取的心理满足,是这类网站走红的重要因素,也是它能够生存的基础。比如,苦干五年也买不了几平方米的房子,在网上轻易就能住上别墅。

  张思宁告诉记者,虽然这种需求是虚拟的,但这种现实生活难以得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却是真实的。不可否认的是,开心网可以缓解压力、调剂心情。在现实生活里,很多工作、生活压力大的白领经常会出现一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开心网的出现,恰恰迎合了这一需求。

  但张思宁认为,开心网在带给人们虚拟满足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心理满足和现实毫无关系,上开心网这类社交网站时间过长,不仅会忽略与现实中家人、朋友的沟通,给他人造成心理伤害,还势必会耽误现实中的工作,浪费大好时光。除此之外,适度的挫折、压力、不满足可让人的意志更坚强,而网络中获得的虚荣很可能会使这些积极的意义发挥不出来。”张思宁强调,开心网像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不可过分沉迷。”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马艺洪则对开心网中的“偷菜”和“咬人”两项功能很担忧。

  马艺洪告诉记者,目前,玩开心网的人很多都是年轻的父母。孩子们将模仿他能看到的一切行动,包括家长的语言。当家长们兴高采烈地和朋友讨论“偷菜”的经验时,孩子幼小的心灵必然受到影响。成年人有辨别能力,可以把游戏和生活分开,但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们呢?

  而对于“咬人”功能,马艺洪认为,从心理角度分析,这属于一种肆虐现象。虽然通过“咬人”可以让压力进行释放,但这同时也可以导致心理不健康。

  本报记者 白昕

  摄影 李双琦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